明珠在匣: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明珠在匣》 130-140(第4/18页)



    碎碎念:内乱篇章就走到这儿了,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段西境那边平乱了,再过二十多章可能就完结了,还有一小段没交代,别慌,还没完,还会给大家带来惊喜,保证非常精彩。

    还有本章一个彩蛋“只瞧了一眼,就再也离不开眼了。”这一句是第二章写过,男主回京初见女主时候的一句,现在反过来了,咱就讲究一个前后呼应,双向奔赴。

    然后完结时会有一篇万字番外献给老一辈京城的BE故事,里面会有一个关于女主的大彩蛋揭秘,欢迎搬好板凳开席。

    男女主作为下一代人,算是上一段恩怨情仇吃瓜群众了,也有了结在这一代的意思,作者已经在刻意写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男女主身上都多多少少有点前人的影子,算是精神传承,也算是上一辈的遗憾终得圆满了吧。

    PS:之前很多诗都是引用的,但这首诗是作者编的,已经尽力写了,可能写的不太好,别吐槽太狠QAQ

    第133章 无愧

    ◎还好,他们不曾错过。◎

    沈轩刚察觉到自己的态度有些不妥, 便听到卫明姝说了这么一句不着急。

    那丝帕正一点点拭着,如同春风拂面, 沈轩有些纳罕, “你不觉得我说的有什么不妥吗?”

    卫明姝收回帕子,想了一刻,才摇了摇头笑道:“没什么不妥的。”她踮起脚, 看了眼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搂住他的脖子,以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知道郎君有怨气,我也有。咱们做事坦荡, 已是对皇家仁至义尽,只是外面人多眼杂,郎君若是要抱怨, 回家慢慢同我说就是了。”

    沈轩怔愣了一刻, 忽地打横将人抱起, 残存的夕阳余晖洒在两人的面庞上, 温暖却又耀眼,“好,等快点处理完这些事, 咱们回家慢慢说。”

    卫明姝低笑,就这么被人一步步抱出了那道宫门,跨出那道门槛,皆不约而同回头望了眼那坍塌的宫殿。

    还好,他们不曾错过。

    还好, 遇到了对的人。

    皇宫内反贼皆以被清理, 两人共乘一骑, 沿着宽阔的宫道一路东行, 宫道上虽是被清理过,可越往东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就越浓重。

    想到刚才被乱兵追杀的那群宫女,卫明姝也能知道刚才宫中发生了怎样的动乱。

    宫内既是乱了起来,宫外定也好不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卫家如何了。

    天色渐暗,将一切惨烈悲戚尽数淹没于黑暗中,晚风拂去空气中的血腥,周遭只剩下他们这一队马蹄声,卫明姝心内却是愈发安定。

    有他在,想必外面的事也妥善安排好了。

    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卫明姝微微闭眼,靠在那坚实的怀中。

    错落有致的堂皇宫殿映入眼帘,隐约缀着几盏宫灯,已不见刀鸣凄喊声,一队人马朝着他们走来,就着那点亮的火把,卫明姝认清了来人。

    桑格领着一队人马,勒马而停。

    卫明姝坐起身,莞尔一笑,“多谢桑格公主。”

    桑格愣了愣,“受人所托而已,夫人不必言谢。”

    转头向沈轩说道:“圣上已经找到了,太子殿下托我来找将军和夫人去飞延殿。”

    沈轩亦道了声谢,带着兵马随桑格去往惠帝所在的寝宫。

    飞延殿附近倒没有多少打斗的痕迹,两人刚下马,便见着几个宫人抬着两具尸体走出宫门,侧身避让。

    那只大手熟练地牵着她,踏上阶梯,宫殿之内,卫明姝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太子,而站在一边的杨玉瑾身上还穿着一身少见的红色戎装。

    卫明姝觉得,与其说她更像杨英,倒不如说面前这位杨家的女儿更像些。

    或许她们谁都不像杨英。

    与其说像,不如说只是那些还活在世上的人还走不出过去,想在后辈身上找到些传承和慰藉罢了。

    杨玉瑾见到二人,跑上前来,“听表叔说,表叔母进了宫,表叔母可有受伤?”

    见杨玉瑾风风火火的跑上前,太子慌忙跟上来,“你身上的伤还没好全,如今能少动就少动些。”

    她被他连累,被追杀时替他挡了一箭,胳膊上受了伤,直到被逼到跳湖之时,也没有喊一声疼。

    后来找到一处村子,高烧好不容易退下来,他愧疚万分,快撑不住时,她还在出言安慰他,说他是一国太子,命比她值钱,若是能安安稳稳回京,定是要给她好好记一功。

    那时他才发现,他未过门的太子妃要比他坚强。

    杨玉瑾笑了笑,大方牵起太子的手,轻轻劝道:“都快好了,殿下不必担心。”

    她一直没有看错人,太子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即使两人深陷窘境,亦是没有抛弃她,背着她一步步找到援军,又一路照顾去北寒找到了盟军。

    他承诺过她,一定会她回来,也做到了。

    卫明姝看着两人算得上是亲昵的动作,心下了然。

    他们这一路也定是有诸多不易,既是一起经历过磨难,生死托付,便不该再有猜疑。

    卫明姝问道:“圣上如何了?”

    太子回头望了眼,抿了抿唇,“父皇气息尚在,太医正在诊治。”

    沈轩接着问道:“门外刚才抬出去的那两个人是谁?”

    “大太监张祥宽和李家家主。”太子回道:“我们来时,这两个人就已经倒在宫门口了,似是发生过争执,胸口皆有一把刀。”

    听宫内的其他人说,圣上这几日身边只有张祥宽一人侍候,想来这张祥宽也是康王手底下的人。

    那两人只能是狗咬狗,见大势已去,不知是谁想要斩下对方头颅替自己脱罪,没想到对方留有后手,倒也是死有余辜。

    沈轩没再多问,几人静静等在宫内,等着太医诊断。

    不一会儿,只见孙太医上前向太子道:“回禀太子殿下,陛下不知服用了什么药,气血亏空,就算治好,怕怕也是要落下弱症,之后难以根治”

    太子微微皱眉,似是想到什么,吩咐一旁侍卫将刚才从张祥宽身上搜到的药瓶递过去,“可是这种药?”

    孙太医倒出一粒药碗,闻了闻,毫无头绪。

    卫明姝和沈轩却是忽然被点醒,两人不约而同对望一眼,卫明姝道:“康王这么多年,一直在用玉囊入药。”

    太子似是不解,“沈夫人怎么知晓?”

    卫明姝有些诧异,不禁转头望向沈轩,面露疑惑。

    按理说这些前因后果沈轩应当也同太子说过。

    沈轩却是遮遮掩掩,颇为敷衍,“机缘巧合得知罢了。”

    卫明姝挑起眉毛,随即摇了摇头,稍稍挽起袖子,向孙太医说道:“我以前也一直在服用此药,想必前些日子太医也略有耳闻,可诊诊这脉象,是否与陛下的相似?”

    孙太医似是想到什么,向卫明姝点了点头,从药箱中抽出一娟丝帕诊了诊,拱手道:“回禀夫人,正是。”

    太子怔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