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曾照小重山: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明月曾照小重山》 130-140(第14/28页)

这个时候,宗正寺一个寺丞从不远处跑过来,远远地喊他:“左大人,左大人,您等一等!”

    众官见是宗正寺的官,便都停下了脚步。知道定是娘娘那边的事,搞不好就是契税没收起来,或是闹出什么乱子了,赶紧跑来找左大人回去处理事情。所以都等着看热闹。

    左大人也是心里一紧,忐忑想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忍不住上前了几步,却看到寺丞脸上满是惊喜,一边喘气一边道:“大人、大人,您不用焦急了,娘娘……娘娘已经把契税收起来了,还让人把钱送去了宗正寺!李大人高兴疯了,让我赶紧来叫您回去!”

    众宗正寺官员听了为之惊喜,纷纷议论起来。左大人也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抓住了来人的肩膀问他:“当真?娘娘当真成功了?娘娘是怎么做到的!”

    之前娘娘用了各种办法,本来有些人是松口了,可是太上皇作梗之下,都不肯交了,娘娘又是怎么成功让这些人交了呢?

    寺丞道:“娘娘当真有大智慧,实在是厉害!娘娘想了个法子,竟也不去这些人家里收了,而是让李大人带着账房,带着官兵,去这些宗族开设的铺子、庄子里去收,只要有人来买东西、结账,便直接将这笔银子记成契税收取。宗族们哭穷也再没办法,不想开铺子也必须要开,如此三天,不仅将今年该交的契税收齐了,就是前几年欠的契税也收齐了!十多箱钱堆满了宗正寺,李大人嘴都要乐歪了,大人快随我回去看吧!”

    如此一来,左大人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同僚,他也想去看看十几箱的钱堆在那里是多么美好的情景,他对同僚道,“大人们慢走,我有事要先走一步了!”眼睛亮闪闪地拉着寺丞,叫上身后官员就往宗正寺的方向去,“走,咱们快回去看看!”

    一时间是喜气洋洋,就是剩下的官员们也欣喜热议起来。宗正寺能收起契税毕竟是好事,这样正旦祭礼就能顺利举办了,大家也想看祭礼的盛景。纷纷讨论起这次正旦祭礼要办得如何热闹了。

    许大人则笑道:“你们看,我说什么来着,我就说娘娘定能将契税收起来,且还能将这正旦祭礼办得十分好,你们偏不信!现在看看是谁闹了笑话!”

    台院和察院的人这时候不说话了,毕竟他们是反对娘娘做皇后、 管理宗务的中坚力量。如今娘娘刚管理宗务不久,竟就解决了收契税这样一个大难题,还解了宗正寺的燃眉之急,不正说明了娘娘有十足的能力么,那便是他们反对错了!

    但是谁又会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了,一时都脸阵红阵白的说不出话来。不过也不光他们尴尬。满朝文武绝大部分都是反对娘娘的,大家都一样尴尬就是了。

    许大人想着刚才之事,还要特地将钱复功点出来:“钱大人,你可是最反对娘娘管宗务的,还曾封还娘娘词头,现在觉得如何?”

    钱复功却是不语,他的确反对谢昭宁做皇后,更反对谢昭宁管理宗务,并且到现在他还是这么看。并不因谢昭宁管理宗务做好了,或是收上契税了就会改变。

    当初君上封后,他为什么一定要封还词头,并不是他一时兴起,也并不是因为谢昭宁的出身,他钱复功怎会被这些陈腐的东西所桎梏。

    真正的原因,是他调查过谢昭宁的过往,知道谢昭宁以前都做过些什么事情,她从西平府回来之后,是如何跋扈专行打伤旁人的,又是如何狠心用手段,除去姨娘和她的两个妹妹的。他反对谢昭宁做皇后,并不仅是因为谢昭宁年少没有经验,更是因他觉得,谢昭宁这样心狠之人,日后做事是不会为皇家考虑,也不会为百姓考虑的。她若是大权在握,做事情不管不顾,说不定会对天下有害,对百姓有害,这是他绝不想看到的。

    他也懒得跟这些人说他心中真正的想法,冷哼一声直接走人,下了台阶而去。

    许大人有些无言,在他背后道:“钱复功,你可还有礼数,话都没说完,这般就走了!”

    旁边有官员道:“许大人您别理他,钱复功就是怪人一个!自己过得清贫,俸禄竟都拿去周济穷人了。一年到头穿的衣裳也就那么几身,都看不到他换洗。”

    另有人道:“你们是不知,钱大人过得不容易,年少时家里也有薄产,谁知一场灾来,他爹娘都饿死了,就剩他一个。他是在他们村中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进京赶考,还是村里人给他凑齐的盘缠。所以他自做了言官后,就发誓要惩奸除恶,为百姓谋福。百姓倒是喜欢他得很,说他纠察贪官污吏,称他是钱青天,还在他老家给他修宗祠呢!”

    许大人听到这里,也不好说什么。难怪当朝,钱复功会同他争辩,力保范纯了。

    恐怕,在他经历灾荒的时候,也曾想着有范纯这样的好官,可以打开封樁库周济百姓,不至于使其父母饿死吧。

    第136章

    自昭宁将多年未收的宗族契税收齐后, 群臣闻之皆惊讶,不想年少的娘娘竟有如此本事,对她多了一分钦佩, 她的名声也逐渐好转。但昭宁只继续热火朝天地准备着正旦祭礼,她要把自己接手宗务的第一件大事做好,决不可精神松懈,在最后出了差池。

    于是到了十二月二十七日,又一场严雪而下, 大雪漫漫一天之后, 再度放晴。此时宫中正旦祭礼终于召开, 太极殿外设高台祭祀, 各大小皇室宗族, 五品以上各级文武百官, 乃至番邦使臣皆参加了祭礼。赵翊和昭宁出席了祭礼,被群臣恭贺。待祭祀完毕又赐下御宴, 每桌皆有糕点果品,集英殿上技者仿百鸟同鸣, 后又有礼乐之舞, 各个宫中舞班相继登台,还有蹴鞠、相扑表演, 场面恢弘, 热闹非凡。调度合宜,群英荟萃,实乃盛会。除了气得称病的太上皇没有参加, 群臣宗亲皆往。

    不止如此, 城中也设棚发放节礼,贫寒百姓一户一份, 皆可由里正引着,得一斗米和四尺布做节礼。前些年自然也都发,但发的不过是一个馒头或是一碗米面,从没这般丰厚过。有些当即便拿回去做了米团、糍粑,布给家中孩童做了新衣,如此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越发张灯结彩,整个汴京城霎时便沉浸在欢乐之中。

    这样的君臣民同乐盛会,如此大手笔的花费,却都并未动用国库,而是用了宗正寺新收起来的宗族契税,实在是令人称颂。看到这般盛大的庆典后,群臣中大部分对昭宁也改观了,认为她的确有能力做皇后,也足以管理皇室宗务,连同司马文在内诸人,不再反对昭宁为后了。昭宁还听到有人夸她:“娘娘纵是年少,可这行事作风,哪点不强了。为何皇后就得是什么温婉贤德的世家女,依我看,娘娘这般不是很好吗!”

    自然了,还是有钱复功这样极少数之人,仍然并不认为,这件事就足以确信昭宁能做皇后。

    但祭礼也办得极热闹,从臣子到百姓无一不满意,可以说是大获成功了。

    昭宁看着这样热闹的情景也很是高兴,总算这七八天来的辛苦没有白费。待庆典结尾,众命妇离场时,她叫芳姑将这次主办了祭礼的一干人等悉数叫过来,特赏了张祥、李宜等人各一百金,其余参与忙碌之人各十金,众人皆欢天喜地地领了。而随着她忙碌完整个正旦祭礼的青坞等四人,一脸忐忑地看着她,不知娘娘会赏她们什么,昭宁抿唇一笑,更是大手笔奖赏,直接将她们封为了五等女官。

    五等女官是昭宁考量过的,毕竟她也不想青坞她们从九等女官辛苦做起。但她们刚随她进宫,也不能一蹴而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