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明月曾照小重山》 80-90(第10/27页)
不知何时雨终于停了。
浓厚的金乌透过层层的密云,形成千万丈的光束,洒在大乾皇宫上,琉璃瓦,须弥座,汉白玉的石阶,照得宫宇红垣流彩。积水都漫射出强烈的金光,世界仿若在一场华光璀璨的梦中,而他恍惚间不知道自己是否从梦中清醒了。
顾思鹤走下福宁殿,穿过长长的甬道,看到了巍峨匍匐于夕阳之下的垂拱殿,高高的伫立在须弥座之上,被强烈的夕阳之光所照射着,一时让他睁不开眼。
他看到李淑妃被抓,被女官押着即将送入台狱。看到李家几个翘楚的人物戴着沉重的铁链,被押着手臂,绝望地痛哭,大骂着皇帝冷酷无情,为了集权这般对待贤德的臣子,日后会落到死无全尸的地步。说太上皇不喜他本就应该,立他为太子是高祖皇帝的错,他以后会遗臭史书,万民唾骂!
而那伫立在高高的须弥座之上,坐于垂拱殿之中的君王,却似乎没有丝毫的反应。垂拱殿外恭敬地立着朝中重臣,朱紫之色满目,正等着君王的召见。他们比以往都还要更恭敬,因为彻底见识了君王的雷霆手段,连顾家和李家都能如此轻易除去了,对他们更是不必费吹灰之力。他们的心中也仿佛被猎猎吹舞的寒风灌满,对朝事的不明充满了担忧。更对以后要好生揣测君王的心思,怀了十二万分的慎重,战战兢兢。
这人世间,君王所为不过集权。他权势在握,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又何必装出一副勤政爱民的模样,天下间,不过都是他的蝼蚁罢了。
顾思鹤垂下了眼,嘴角露出些许的嘲笑。
垂拱殿被寒风裹挟,仿若远离尘世,冷若万丈深渊。
却也是高处不胜寒,没有任何人真正靠近帝王,所谓是孤家寡人。无论是唾骂还是敬畏,所有人都只能站在底下,将他揣度与仰视。
顾思鹤又摸到了袖中那冰凉的簪身,明明是冰凉的,可却好像是有些温柔的触感,叫他瞬时便又安宁了下来,仿若是他与人世间的连接处。
若是没有昭宁的话,今日的李家便是顾家本来的下场。
他突然非常非常地想要见到她,那个旁人非议她,说她狠毒无比的姑娘。这样的念头宛若沸腾的岩浆,熄灭不下来。可是现在父亲病重,祖父身子也不好,他们都还不知道姑姑已死之事,顾家的一切都需要他去支应和主持,他还不能去见她。
顾思鹤闭了闭眼睛,复又继续向前走去,离开了这重重起伏的宫宇。
第85章
朝野风云变幻, 门阀贵族大起大落,一切皆是上层的风起云涌。落到了相干的人身上,便成了一座足以压垮家族的大山, 不相干的人看了,也是胆战心惊,生怕殃及池鱼。
昭宁提前准备好,将祖母送去了顺昌府的药庄养病,见到了那里果然风景秀美, 周医郎也医术精湛, 说是会尽心照料祖母的病, 她才放心归来。回到汴京时, 恰逢遇到朝廷正在四处捉拿钦犯。
昭宁坐在马车里, 略挑起素布车帘往外看, 天色已经泛黑,汴京城笼罩在细雨中, 处处张灯结彩,却没有丝毫人烟。满城皆是风声鹤唳, 连个在外面跑的马车都没有, 她也随之忐忑起来,知道恐怕是前世私通外敌的大案发生了!
不知道顾思鹤究竟如何了, 能不能保住家族, 保住他自己和亲人的性命。不过君上是英明睿智、爱民如子的,决不会冤枉了好人,他若是得知顾家并未通敌叛国, 定会明察秋毫的吧!昭宁心中想到。随即催促马车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多事之秋, 还是不要在外面久留的好。
马车匆匆掠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天色已经黑透, 拐角进了已经打开门的榆林谢家。
昭宁回到锦绣堂刚坐下,便有人来传话,说父亲请她去正堂,父亲忙于家中之事不能亲自去送祖母,应是想要问自己祖母的安置情况。
昭宁也没有耽误,简单梳洗后换了件日常的柿蒂纹褙子,去正堂见父亲。
她走到正堂外时,只见正堂还房门紧闭着,里面蜡烛的光透过窗扇朦胧地照出来,传出隐约的说话声,像是堂祖父正在和父亲说话。
昭宁放缓了脚步,仔细听。
先是堂祖父说:“……这次顾李两家的政斗震慑朝野。顾家受害颇多,不过也只折损了一个贵妃,丢了枢密使的位置,国公爷的封爵还在,顾思鹤的官衔也保留了,看来君上并未对顾家动真格。日后若是顾思鹤于社稷有功,顾家再回巅峰也不是不可能。倒是李家满门下狱,只要里通外敌之事彻底查实……恐怕是要牵连九族了!”
昭宁听到此先是心中大大松了口气,听堂祖父的意思,顾家虽然有损,但是并无大碍!折损了一位贵妃,看来是顾思鹤那位贵妃姑姑出了事,对比前世顾家满门皆灭,已是力挽狂澜的结果了,知道顾思鹤对他姑姑甚有感情,昭宁也只能为这位女子感到叹惋。不过李家竟然因为里通外敌,要满门皆灭了!昭宁心里一震,顾思鹤果不愧是未来被人称做十殿阎罗的人,竟能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下,反将李家一军,让李家几乎是全族被灭,他倒是的确厉害!
随即她又听父亲道:“听说顾思鹤是直接提着他兄长的尸首走出来的,众人都吓到了……若非顾思鹤,顾家此次恐怕也是同李家一样的下场。”
然后又是堂祖父沉沉叹气的声音:“不过顾李两家之事中,最为老谋深算的还是君上,谁也想不到,君上竟是想同时对两个家族下手,手段之狠烈干脆,无不闻之胆寒。这时候我也庆幸咱们谢家也不过是是个中下等的世家,不会被这般狂风暴雨摧残!”
说到这里堂祖父顿了一下,似乎喝了口茶。
父亲也接着说:“君上少年成名,众人只知勤政爱民,谦和睿智。却不知他有这般雷霆的手段。我看朝野动荡,文武百官这几日都是谨小慎微的,伯父您也要小心才是……”
听父亲和堂祖父竟这般议论,昭宁有些不信。他们的意思,是说如今顾李两家的遭遇,竟是君上的权谋之术?她认为君上是极英明睿智的,哪怕他真的如此做了,应也是为了社稷和百姓,不得不为之,是他们这些人都不理解他罢了。
总之君上在谢昭宁的心中,是绝对的好人,也是绝对英明的君主。她知道哪怕后来,也有无数人非议君上,说他冷酷无情,说他其实手段狠毒,但是她也不会非议他。毕竟她们西平府众人,可切实是在君上的庇佑下才活下来的!
昭宁听到这里,正准备叫人通传,又听里面堂祖父说道:“这次李家全族下狱,李廷秀的同平章事一职成了空缺,我听审刑院张知院大人透露,三司使王信深受帝王器重,极有可能便是下一个同平章事。蒋余盛当年在顺昌府为通判时,王信曾是顺天府府尹,是他的上司……伯父怀疑,其实蒋余盛背后之人就是王信!若是王信真的成为同平章事,那蒋余盛恐怕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到时候,谢家恐怕更受其害!”
昭宁听到这里动作一顿。
她想起前世,顾家覆灭半年之后,李家也紧接着出了事。随即的确是三司使王信做了同平章事,成了文官中的第一人。与此同时他还与君上庶出的兄长,寿王赵况交好,在朝中地位甚是稳固。蒋余盛前世长盛不衰,位居要职,恐怕他背后之人还真是王信!若他背后的靠山真的是王信,或者再进一步……他也靠上了寿王赵况,这对于昭宁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