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真夫妻: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七十年代真夫妻》 240-260(第23/24页)



    这话问的,赵秀云看她一眼说:“想做媒?”

    年纪到的好姑娘,有人打听是正常事,她想想说:“我也不确定她怎么想的。”

    王梅看她对这几个孩子是比妈更像妈,说:“那也得你当长辈的把把关。”

    这话说的是真的,赵秀云一下子来精神,说:“你先说说哪家的,我回头问问她什么意思。”

    再怎么样,也得人自己愿意相看才行,说不准是更喜欢自由恋爱,现在有的小年轻就兴这一套,或者像她外甥成高,一点结婚的意思都没有,可能是早年给弟弟妹妹们当爹当妈给累的,下半生不想再养活一个孩子了。

    要说王梅介绍的是顶好的人家,当年她插队时认识的人家,儿子考到沪市来,现在还在震旦念研究生,之后大概率是留校当老师,就想找个本地的小姑娘。

    除开这些,她还压着声音说:“祖上老阔了,有点家底。”

    这样看起来,条件倒是还行。

    赵秀云只记下来,就岔开话题。

    这种事,也没有马上就能成的,大家说说笑笑吃过饭,热热闹闹到下午才要散。

    赵秀云看着这一片狼藉,长叹口气说:“有得收拾了。”

    小麦干活向来最自觉主动,手已经凑过来说:“我来吧。”

    本来肯定是用不着她的,但正好有事要说,赵秀云也懒得再找理由叫她单独说话,道:“行,你跟我洗碗吧。”

    禾儿最是机灵,耳朵都快支起来,生怕错过哪些新闻。

    赵秀云没好气拧她一下说:“擦桌子去。”

    小麦还以为是有什么事不放心想问,知道是相看后一愣,说:“我还不急呢。”

    她想做的事情太多,一时半会没把这件事排上号。

    赵秀云觉得女孩子,痛快的就是开始挣钱还没嫁人这段日子,谁的脸色都不用看,很能理解说:“行,那我回掉吧。”

    小麦也挺喜欢王阿姨的,怕人家难做人,有些不安道:“要是不合适,我就去见一面吧。”

    反正看一眼又不会少块肉,人家也未必瞧得上她。

    赵秀云知道她不爱给人添麻烦,说:“这有什么,愿意见就见,不愿意就算,又不是领导介绍的抹不开脸拒绝,以后这种事还多得很。”

    也就现在还是学生,等出来工作不知道有多少。

    小麦也不是不知道人情世故,只是对向来关照他们的长辈释放善意,说:“好。”

    又说:“再有下次,您也都帮我回掉吧。”

    反正一时半会,她是没想着要结婚。

    赵秀云疑心这帮孩子是都没开窍,听他们说着一会要在院子里烤红薯,很是无奈道:“小学生现在都不玩这个。”

    禾儿理直气壮地回应说:“大学生玩就行。”

    毕竟谁吃烤红薯也不是单纯为吃,还图的是有趣。

    赵秀云一脸一言难尽,过会真见他们在院子里挖洞生火劈柴,有些苦笑不得,心想眼不见心不烦,提上包好的糖果,出门给左邻右舍送过去。

    不管请不请客,该走的礼总是要走的。

    第260章 知识竞赛   第三更

    忙完乔迁宴, 赵秀云就开始准备新节目。

    她这次从香江回来收获颇多,已经列出一二三四五, 写成报告上交,只等批复。哪怕是她的一言堂,也是需要领导同意的,尤其是这次她想做的动静大,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没有那么快。

    一直到暑假结束,正式的文件才出来。

    沪市台要举办知识竞赛的消息一经发布, 轰动全市,尤其是最高奖有奖金一千块钱和可以上电视这两样, 更是叫人趋之若鹜。

    仅在震旦大学举办的初赛就有两千多人参加,阵仗之大几乎占用学校所有空教室作为考场。

    为表示知识竞赛的难度,题目都是请的各系教授们出的, 上有天文下有地理,改卷之后取前十六名参加节目录制,再决出前三名。

    这恐怕是建台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既要保证真实性, 又要保证顺利进行,不浪费太多录影带,赵秀云可谓是费尽心机。

    跟参赛选手反复强调过流程,要面对摄像头, 要敲铃抢答, 还提前用非正式题目测试过好几次,才迎来第一次录制。

    当天,为表公平现场坐着不少人监督,毕竟知识竞赛也是考试的一种。

    主持人只负责念题目和流程, 题库一共有八千多道题目,各种类型的知识点都有,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出题,也要求他们严格保密。

    说实话,八千多道,哪怕泄题能背下来也很了不起,这种时候只有实力才是硬道理。

    因为随机抽选,主持人都弄不好下一道会是什么题目,可能现在问你“东经三十七度有哪些国家”,下面就问你“竹林七贤都有谁”,跨度之大,都叫人反应不过来。

    尤其是现在本来就是比谁速度快的时候,不像笔试还有思考的时间。

    聚光灯一打,两台摄像机对着,台下又这么多人坐着,没见过什么大场面的,只怕容易慌神,实力倒成其次,要紧的是心态好。

    赵秀云抱臂站着,只觉得这才决赛第一场,胜负已经初现端倪。

    按赛制,每场从十六个人里淘汰答题最少的两个人,直到最后一场在四个人里选出前三。

    但实际上,一场一个小时,只能问五十道题左右,几乎三分二都是由五个固定的人答出来的,分数咬得很胶着。

    可见最后的胜利者就在其中。

    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这也有趣味性。

    第一期播出的时候,大家都在猜谁是最终赢家。

    因为是直播,赵秀云在台里盯完全程才下班,站在广电大楼门口,和不断进出的同事们打招呼,翘首以待等人接。

    方海是电视看到一半,先去接孩子,再来接媳妇,一到就很期待问道:“谁是第一名来的?”

    赵秀云故弄玄虚说:“你觉得是谁?”

    方海都没能看完,只能凭前半场说:“机械厂的陈工?”

    这次的竞赛谁都可以报名,毕竟还有这么大一笔奖金吊着,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年纪差也很大。他私心里觉得陈工年纪最大,读的书应该最多最有优势吧?

    赵秀云微微摇头,说:“不是,是市图书馆的王管理员。”

    虽然年纪不大,但长年累月在图书馆待着,能赢也不足为奇。

    这个结果,方海还是满意的,说:“我看他们敲铃这么慢,都恨不得替他们敲。”

    明明会的题目,偏偏是敲铃慢,看得叫人心里着急难受。

    这种效果,其实对节目来说是好事,起码让大家能抓心挠肝起来,忍不住关心后续。

    赵秀云看他这么关注有些高兴,又怕他是为哄自己才这么说的,不敢太期待,毕竟谁也说不好观众的反馈是什么样,只得等明天才能搜集到改进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