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真夫妻: 20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七十年代真夫妻》 200-220(第8/25页)

份的喜蛋过来,郑大会他妈亲自送过来的。

    长辈上门,赵秀云赶快请人坐说:“怎么还让您亲自跑这趟。”

    郑母新得的大孙女,高兴得不行,说:“嗐,我这闲着也是闲着。”

    她把孙女炫耀一溜,才说:“哟,你家两个都不在啊?下回叫她们摸摸妹妹,我们也沾沾你家姑娘的好。”

    那真是十里八乡,谁能生出这样两个孩子,祖坟都在冒青烟。

    赵秀云谦虚笑笑说:“一人给沾一半吧,全沾我可不敢。”

    “那是你要求高,我们能有一半我就偷笑了。”

    郑母也是不急着回去照顾儿媳妇,人家娘家妈在呢,索性摆架势要唠嗑,聊着聊着就聊到工作上。

    她是市妇联主任,已经是快退休的时候,不过总有许多放心不下,说:“重男轻女、封建传统,咱们妇联的工作,说实话一直很难展开。尤其是经费不足,我是想鼓励女孩子上学,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现在读书学费都不贵,沪市整体生活水平已经是全国前列,就这样,还是有许多女童,因为家庭等各方面原因,而上不了学。

    赵秀云也在妇联工作过,当然知道其中有多少困难,跟着叹气说:“是难啊,以前还遇见过一户,男人打她,我们去劝,反而说我们多管闲事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恐怕才是妇联工作的真实写照,只有鼓励广大妇女同胞站起来,学会自立自强,才是正经路子。

    读书,就是很重要的一环。

    很多人家没有这个意识,情愿女孩子小小年纪在家干活,也不愿意送去上学,如果说能有人资助的话,不占的便宜白不占,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女童的受教育权。

    经费不足,确实是大问题。

    赵秀云灵光一现说:“其实资金筹措,也不一定要等拨款。”

    除了拨款,那就是捐款,郑母不是没想过,不过各家都不富裕,也捐不出来多少,她叹口气说:“那个不容易了。”

    对寻常百姓来说不容易,可是对王梅来说,却是个拿钱换名声,救自己的好机会,互利互惠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赵秀云把王梅的情况一说,郑母显然有些顾忌,她也是不太爱搞这些的人家,但要是能帮助更多人,也不是不能做。

    她略微蹙眉说:“也要看她的意愿。”

    这个再简单不过,赵秀云说:“我马上找人问,明天府上拜访,您看方便吗?”

    两家这样的交情,郑母倒没说不同意,只说:“你先问吧,我再想想。”

    说白了,也要看捐多少,值不值得。

    没好处的事情谁做。

    两个人默契撇开这件事不再提,郑母很快告辞。

    赵秀云自己也没法去见王梅,还得找方海才行。

    这件事倒不难办,打个招呼就行。

    王梅想过自己会在这里见到谁,却没想到是她,又觉得是意料之中,说:“我爸妈还好吗?”

    这种情况,好又能好到哪里去。

    不过赵秀云还是说:“就是盼着你们夫妻回去。”

    王梅那一亩三分地的关系,到这全用不上,只恨自己还是大意,心想这回是全栽了,往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办,说:”那麻烦秀云姐帮我多照顾一点了。“

    赵秀云应是应,也没法寒暄太多,说:“我有个建议,你可以听一听。“

    捐款虽然是花钱,可好处多得很,最好的一点是,捐得够多,妇联当正面形象一宣传,哪个还敢难为。

    那是巴掌往妇联头上打,更别提郑大会他爸是市委二把手,市里谁不给三分颜色,这也是换一个站队,怎么取舍就看王梅的了。

    王梅能把生意做起来,也不是好欺负的,一咬牙说:“五万,以后我每年收益的百分之十,全用来帮助妇女儿童。”

    说真的,这钱她是能舍得的,总比给那些到店里吃拿卡要,打点关系花出去的钱来得值得。

    五万?

    反正赵秀云是没见过这么多钱,按他们家现在这个攒法,得五十年,遑论其他人,

    她是一点不含糊,说:“这期《妇女报》的稿子我亲自写,你等着吧。”

    王梅现在全部希望也放在这,只说:“拜托你了。”

    又说几句别的,赵秀云才马不停蹄去郑家。

    郑母倒不是没见过世面,但这十来年大家都挣死工资,别说万,那真是谁能捐个一块钱都算多的了,况且这个头一开,后头肯定还有人跟上。

    为什么原来乡绅都爱修桥铺路啊?名声是第一要紧。

    她是算惯账的,只知道这回下来,最少一两千个孩子能有学上。

    对她来说就没有比这个更要紧的,一咬牙说:“就这么办,你马上把稿子写出来。”

    不掺和,她也得掺和了。

    拿笔向来是赵秀云的拿手事,赶得及最亲一期出刊,标题就是《女个体户心系失学儿童,倾家荡产献爱心》。

    满大街大家光听说谁成万元户,可没见过真的啊,这回王梅是出大名,对她只能说有利有弊吧。

    连市委领导都很重视,本来个体户的事情,就比较难拿捏,首都发来的文件是“允许个体经济有有限范围内存在”,可这有限又要怎么限,各地的政策都不一样,执行标准不同意,哪怕是市里也是一会松一会驰。

    但不管怎么样,没人会跟钱过不去啊。

    这是条好路子,对心系社会发展的个体户,也可以适当放松一点政策嘛,一时之间,个体户们都嗅到风声,那是钱跟不是钱的往外捐,生怕落后。

    王梅一下成正面人物。

    都正面人物了,还能关起来吗?

    夫妻俩重见天日,一家老小都很激动,尤其是两个孩子,半个月不见妈妈,哭得不行。

    要说王梅也是个人物,一点不带犹豫,就去妇联把钱捐了,当场拍照赶上第二天的头条。

    多轰动的新闻啊。

    王家也连夜搬家,实在是不堪其扰。哪个挣钱的原意大张旗鼓,那是生怕谁都惦记着。

    但好处也不是没有,起码王梅的店变成半国营,有市妇联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这部分的盈利会用来帮助妇女和失学儿童。

    她各方面的生意都好做起来,不用再像以前偷偷摸摸。

    是等一切都忙完,她才郑重其事再带礼物来给赵秀云道谢。

    本来她才出来的时候来过一次,不过没来得及说几句,毕竟太忙。这会是终于有空歇一歇,忙不迭就来了。

    赵秀云赶快请她坐,又说:“来就来,还带这么多东西。”

    王梅觉得再多礼物都不够,说:“我还嫌少呢。”

    赵秀云很是无奈道:“你妈昨天还专门送一大块排骨过来,要按你们母女这样送,多少家底够。”

    王梅现在是没多少家底,当时那句倾家荡产可不是开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