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真夫妻: 18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七十年代真夫妻》 180-200(第19/26页)

觉得这话怪怪的,打哈欠说:“行,我还是出门看看吧。”

    太阳将升未升,正是适合“跟踪”的好时候。

    有他在,其实也没什么好不放心的,赵秀云倒是记得上次的事,说:“别再被抓了啊。”

    说起上次,简直是奇耻大辱,方海“嘶”一声,没说什么出门去。

    赵秀云也睡不着,索性坐下来,有一搭没一搭摸摸小黄的头,现在也是条大狗,要按人的年纪算正是十来岁的时候。

    小黄通人性,往女主人脚边一趴,哼唧哼唧又闭上眼睡着了。

    可不是,这个点不睡觉还能干嘛?

    禾儿也是这么想的,可惜这个点,街上的人比她想象的多。

    路边卖早点的,避着人交易的,扫大马路的,巡逻的……

    小孩子若有所思收回目光,心里自有考量。

    王月婷哭丧着脸说:“哥哥说这个月不给我买新衣服。”

    她家里那叫一个阔,爹妈工资加起来都快三百,两个哥哥都在上大学,不用自家花什么钱,又向来只宠着她一个,几乎每个月都能有新衣服穿。

    对于正好爱漂亮的年纪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

    禾儿更是可怜,说:“我们不去青岛了。”

    不能去华山,她还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去青岛,王月婷听了都替她可惜,说:“可是你都跟高明说好了。

    谁说不是啊,禾儿叹口气。

    大家都很惦记这位小伙伴,小麦有些不安说:“是我连累了你们。”

    话其实不能这么说的,禾儿和妈妈一样,剖析自己都很有一套,想想说:“不是的,是我自找的。”

    一开始,她其实是为了让小麦挣点钱没错,但随着“丐帮”的逐渐壮大,她好像找到实现自己愿望的方法,说实在的,到后头根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做“丐帮帮主”,这是她自己的问题。

    哪怕是王月婷都说:“我是想跟你们一块玩才来的。没人逼我。”

    几个孩子固然各有缺点,却仍不失为好孩子。

    小麦有时候觉得命运很神奇,她不是没有顾影自怜过,只觉得世上种种苦难加诸于身,她怎么就这么不幸。

    但时至今日,她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想想说:“我们快点吧,送牛奶是按瓶算的。”

    时间就是金钱啊。

    不过自行车踩得再快,他们也不是常年干体力活的人,禾儿常常觉得自己走街串巷很辛苦,已经是全世界最努力的人,一整天下来才知道什么叫才哪到哪啊。

    赵秀云给孩子找的全是大体力活,三天下来,禾儿累得话都说不出,问:“妈妈,为什么大家不能去做生意?”

    那样多好啊,挣钱快,哪像现在,一天这么累,居然才挣七八毛。

    曾几何时,一毛钱也够让她欢呼雀跃的了,现在却觉得七八毛少。

    赵秀云就是想治治孩子这个毛病,说:“还有更辛苦,挣得更少的,你要不要试试?”

    禾儿顿时咬紧牙关不说话,聪慧的孩子,其实已经模模糊糊知道妈妈的意思,犹豫着说:“挣钱很辛苦,我只是运气好,对吗?”

    如果她不是年纪小,不是有父母在背后支撑,其实没有这么快能“日进斗金”。

    小小年纪能挣一百块钱,是个人都会冲昏头。

    赵秀云不会故意贬低孩子,只说:“也有你自己的本事,但这不是你无法无天的理由。”

    禾儿大着胆子期盼,希望有一天中国人能每天挣十块钱。

    第195章 变化   第二更

    于禾儿而言, 七月过得有多畅快,八月就有多痛苦, 她天生脾气倔,虽然觉得辛苦,但咬牙也都撑下来。

    赵秀云只差没叫孩子去倒夜香,那是能叫他们干什么算什么。

    等暑假结束一清账,一个孩子净挣二十七,禾儿对此意见很大,说:“七月一点也不累, 还挣一百呢。”

    劳动人民总是最辛苦的,赵秀云希望孩子能上大学, 也只是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希望孩子能有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

    她什么话也不说,眼睛一瞪。

    禾儿的肩膀松下来, 说:“二十七很多了。”

    甚至掐指一算,说:“这样小麦他们剩下两年的读书钱也有了。”

    其实还是小麦太要强,哪怕肯说,公社、学校、大队、亲戚, 多多少少都能帮着出一点。

    不过她谁的便宜都不肯占,只说:“不想欠太多,以后还不上怎么办。”

    况且她也有自尊心,不想让人家觉得, 好端端长着手脚, 就等人资助。

    赵秀云欣赏她的自强,但也特意抽时间说:“人有的时候,别把自己逼成这样。以后晚饭就到家里吃,知道吗?”

    赵秀云最近运气不错, 也是受孩子启发,丢掉以前擅长的新闻稿和记叙文,写了一本《决战峨眉》武侠小说,在本地杂志上连载,收入可观。

    金庸小说还没解禁,大家都是偷偷摸摸看,虽然屡禁不止,到底叫人扫兴,这本虽然文笔不如,但也是好评如潮。

    她用的是笔名,没想让太多人知道,孩子们一直知道妈妈有投稿的习惯,每个月都能挣点钱,所以这回也没深究,只知道家里有大进项。

    前前后后,每个月能多出小一百块钱出来,赵秀云一下觉得松快不少,不然也不会这么提。

    一顿晚饭哪怕算两毛钱,两个月吃一个月都要十几块。

    这笔钱哪怕是之前都是不多的,但他们还欠着外账,虽然李老爷子一次都没催过,不过做人最重要的是自觉,哪能在这种时候还顾及别人,多多少少有点不合适。

    赵秀云就一直没提,现在是可以提,也不顾小麦反对,直接说:“我下学期课也会很忙,饭你们和禾儿轮流做,给我和你方叔叔留着就行。”

    小麦没办法,开学之后每天和弟弟来报到。

    他们学校其实离泰康里不远,来回走路只要半个多小时,小跑还能更快些。

    赵秀云是真的忙,什么都顾不上,连买菜都交给几个孩子。

    她开学是大三,这学期于震旦学子而言,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公费留学名额。

    消息一出,全校哗然,其实从上学期有留学生来校,就可见端倪。

    这回的选拔方式,也很公平,英语好、成绩好即可,但全校一共只有五个名额,上上下下加起来七八千号学子,竞争可见激烈。

    赵秀云也心动,回去跟方海商量说:“就一年,你和孩子在家能行吗?”

    方海虽然不舍得,可没有拦着她奔前程的,依依不舍道:“能,只要你早点回来就行。”

    夫妻俩这话也是说得太早,各系大考小考不断,赵秀云忙着背书复习,不可开交,比她拼的更有甚者,最后总成绩出来,她虽然是全系第一,但经过校领导的郑重考量,还是把名额给其他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