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真夫妻: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七十年代真夫妻》 70-80(第7/15页)

   李玉感叹道:“结婚这么多年,感情还能这么好,不容易啊。”

    陈蓉蓉笑而不语。

    张梅花更是成精,她那双眼看得真真,这感情好是人家过出来的,小夫妻刚住进家属院时可不这样。

    又想起陈斌和童蕊,青梅竹马,婆家疼爱,怎么就把日子给过成这样了?

    她摇摇头不去想,到底不是自己家的事。

    这边,赵秀云走几步,有些奇怪问:“你是不是下班早了?”

    一般都是她先回家。

    方海点头说:“嗯,下午开会。”

    家属院和营地离得近,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住,下午师长就开会骂人,一个也没放过。

    方海也被说几句,不过说得不重,就是有点担心,想着早点回来看看怎么回事。

    赵秀云最怕他受牵连,平常也尽量不跟其他家属起冲突,这会没好气说:“都怪王春花。”

    方海反而安慰她说:“师长没说什么,还说本来就是给咱家的三间房。”

    领导嘛,肯定都是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

    理是这么个理,不过爱闹的人总是能捞到点好处,有些人就爱来这一套。

    赵秀云不悦道:“要是连累你,我今天就把她吊起来。”

    家里的顶梁柱,每个月百来块钱工资,谁敢损害一丝一毫,就是赵秀云最大的敌人。

    说到吊,方海问:“师长怎么说你也搞寻死觅活那套?”

    他看着媳妇不像这样的人啊。

    这种行径,说难听是有点泼妇,赵秀云学给他听,又叮嘱说:“不许在孩子面前提。”

    方海蹙着眉说:“什么死不死的,下回别乱说。”

    他们夫妻俩其实都挺忌讳这个字的。

    赵秀云自知理亏,解释道:“吓唬她的,我惜命得很。”

    对着什么人什么招数,跟王春花难道还有什么理可讲?

    道理是这个道理,方海还是不太高兴,说:“一哭二闹三上吊,什么质素啊。”

    嘟嘟囔囔地,赵秀云没接话,听他一个劲抱怨,到家门口才说:“孩子在呢。”

    做父母的,有很多也是不愿在孩子面前提。丽嘉

    客厅里三个孩子做作业,苗苗最近放学都被求老太接走,和若云一块玩。

    王月婷和高明看大人进来,合上铅笔盒,掐着点回家。

    赵秀云路过看一眼禾儿摊开的本子,说:“再检查一遍。”

    那就是有题目做错,禾儿老老实实坐下来重算。

    方海跟着媳妇进厨房,说:“上次你让我打听的王超有消息了。”

    王超?

    赵秀云险些给忘记,一拍脑门说:“最近太忙。”

    方海估计也是,不过他记得就行,有些奇怪说:“说是团长,在首都,家里六个孩子,你说的那个应该是老四,十八岁,没什么不好的。”

    这个不好,指的是有没有病。

    要知道,成高工作说是快有,可还没定,加上长得像爸爸,底下弟弟妹妹多,要是说个县里双职工人家的姑娘也还行。

    首都的姑娘,家里条件不大差,哪怕是下乡,也不可能看得上他。这两年家里有点门路的、肯花钱的,返城多半是没问题。

    越听越奇怪,赵秀云还是觉得不太妥,想想说:“我先给他寄信吧,看看他怎么说。”

    十七岁,方海看起来还觉得是个孩子,劝道:“你们姐妹闹别扭归闹别扭,这种大事还是跟孩子妈妈商量一下吧。”

    赵秀云把黄瓜切片,放进盘子里备用,说:“成高这孩子不一样。”

    她姐一门心思顾娘家,她姐夫万事顺着,成高小的时候很喜欢小姨,长到八九岁就不喜欢,甚至还有点恨。

    他被这个家逼得早熟,看顾弟弟妹妹长大,曾经不无嘲讽地对亲妈说:“你们娘家的鸡都比我们贵。”

    赵秀云曾经享受过大姐对她的好,对几个外甥外甥女都很照顾,成高是再大一点,知道小姨和舅舅们不一样,才又热络起来。

    打她来随军,两个人的通信就没断过。

    赵秀云现在是不大理会她姐,但每个月还是给成高他们寄东西。

    方海虽然早知道大姨子有些神奇,听完还是一惊说:“她婆家人不管的吗?”

    “老太太前几年去了,只剩个公公,哪好意思管儿媳妇的事。”

    她姐夫这人,站在娘家人的立场上,是好得不能再好。可赵秀云想想成高几个,就叹气说:“可怜孩子了。”

    成高跟爸妈都不太亲,能信赖的长辈只有小姨。

    赵秀云不夸张地说:“这姑娘哪怕没什么毛病,凭她是我姐看中的人,我都觉得不大好。”

    成高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不会特意写信来问,毕竟外人一看是桩顶好的婚事。

    方海沉默片刻说:“他那工作要是不成,可以去当兵。”

    “他不去的。”

    在家就是顶梁柱,前脚走后脚那些弟弟妹妹还不知道成什么样。

    懂事孩子总是叫人心疼,方海一向看不太上岳家人,做事真是叫人没法说,这会也不得不高看一眼成高,说:“那以后多帮衬他一点。”

    赵秀云也是这么想的,她到底是大姐养大的,想想说:“几十块钱的话能帮我肯定帮,但要紧是咱们自家的日子。”

    她是有家有室的人,孩子投到她肚子里,难道是专门吃苦来的?

    方海赞同道:“你姐夫那样,是真的不像话。”

    直说大姨子,媳妇肯定不高兴,但言外之意很明显。

    赵秀云跟着叹口气说:“反正你再帮我打听吧,当我小人之心,这姑娘一准不对劲。”

    她猜人看人的本事,方海还是信服的,说:“行,再等几天,应该有详细一点的。”

    既然说到娘家人,赵秀云顺带提一嘴婆家说:“要有当兵的路子,你那几个侄子也有年纪差不多的。”

    方海哪能忘记自家人,摇摇头说:“我问过了,他们不肯。”

    也不是谁都有背井离乡的勇气,提干留队不容易,多少人都是三年时间到,又回家种地,等于瞎折腾。

    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不会成功,而且说是太平时候,每年还是有人牺牲,乡下人求安稳,更不愿意了。

    赵秀云可以理解,就是她自己,不是不行,也舍不得离开老家,明明沪市是更好的地方,可人离乡贱,想起来总是故土。

    她惆怅道:“还不知道下一次回去是什么时候。”

    大人上班,孩子上学,一来一回坐火车五六天,哪里折腾得起。

    方海少小离家,已经习惯,宽慰她说:“没事,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就行。”

    比他原来一个人强不知道多少。

    赵秀云想想也是,笑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