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拿稳权宦剧本: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女扮男装拿稳权宦剧本》 40-50(第2/16页)

来,虚弱的对着白惜时道:“……小石头,爷爷有点害怕。”

    在白惜时紧紧握住他的手,一遍一遍告诉他安抚他“不要害怕,不要害怕”之后,老人终是,缓缓闭上了双目。

    在张茂林松手的那一刻,锥心刺骨的钝痛向白惜时袭来,她一个人呆呆地跪在床前,脑子里不断翻涌的只有那么颠来倒去的几句话:

    爷爷不在了,张茂林不在了……爷爷不在了,张茂林不在了……

    如果可以选择,她希望张茂林永远是那个极其护短的司礼监掌印,而她,则是那个始终愿意低下头,听从他谆谆教诲的小石头。

    可是,爷爷已经离开了啊,比魏廷川当年的发配充军还要叫人疼痛百倍。

    不过与当年不同的是,白惜时亦知道她不得不尽快振作起来,因为后面等着他的,不再是那个荒弃但平和的废院,里头有她的爷爷在等着她回家……而是,纷至沓来的权势纷争。

    挥退身边所有侍候之人,白惜时独自对着张茂林痛哭了一场。之后,她起身,擦干眼泪,开始着手准备爷爷的后事。

    只不过尚未张罗未有多久,就等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比她预料的,来的还要更早一些。

    这么的迫不及待。

    西厂袁庆带着一队人马,气势汹汹堵住扶棺出宫的白惜时,宫中有宫中的忌讳,即便爷爷生前是司礼监掌印,去世之后也当立刻抬出宫中。

    袁庆瞧见那棺木,狞笑一声,踱步上前:“白惜时,都察院佥都御史单平今日上午于回府的马车内暴毙,经仵作查验,疑似中毒而身亡。而他生前,与你龃龉不断,亦有证人证明你二人曾在宫内发生口角,今晨早朝后亦有碰面。”

    说着趾高气昂掏出一枚玉佩,袁庆似笑非笑,“于他的马车内,我们搜到了这个物件,白惜时,你可还觉得眼熟?”

    那是她先前意外丢失的一枚玉佩。

    现在看来,恐怕并不是意外。

    白惜时一言不发,手扶棺木,无声地望着袁庆。

    袁庆见状更加得意,“眼下,圣上已得知此事,下旨东厂厂督白惜时不得出宫。所以啊,白公公,你可别怪我不近人情,咱家也是奉旨行事。”

    “要我说,还是太年轻气盛,得罪你的人你便要痛下杀手?”

    说到这摇了摇头,袁庆有些惋惜地望着白惜时,“太嚣张了!你一直都太嚣张了!如今没有掌印为你保驾护航,我倒要看看,你还算是个什么东西?!”

    是非黑白,在袁庆口中,仿佛可以随意颠倒捏造。

    很显然,他已经提前投诚,站在了梁年一方,并且愿为他做马前卒,陷害污蔑自己。

    白惜时一句一句听完袁庆所说,继续停留在原地,就这么一瞬不瞬地看着对面之人,不愤怒,不惊惧,亦不惶恐,只这样平静地看着他,垂目而视,宛如此人不过是脚下泥。

    袁庆在如此的对峙之中,面上闪过一丝惊措,继而,又瞧见那象征着最为尊贵的明黄仪仗从甬道中拐出,才复又恢复镇静。

    梁年竟将圣上也请了过来?

    他不怕他触景生情,饶过白惜时吗?

    而梁年的内心,此刻亦惊疑不定。他没有劝说皇帝亲临,是他听闻之后,自行宣旨前往。

    皇帝驾临,众人行礼跪拜,身着龙袍之人一一扫过每张面孔,最后,目光停留在了那副棺椁之上。

    良久,都没有动。

    最后,只听他沉缓地叹息一声,继而开口,“单平遇害之事,朕已知晓。”

    男子大手一挥,“拿下吧。”

    随着皇帝话音落地,锦衣卫、禁军分别从后方两侧绕了出来,威严肃容,不容置疑,就这么强硬又迅速的,分别将梁年、袁庆按倒在地。

    看也没有再看那两个惊惧交加之人,皇帝眸中闪过一丝哀痛,继而转眼,望向此刻已经起身的白惜时,“好好护送朕的大伴,出宫去吧。”

    第42章 第42章

    单平是梁年与袁庆联手起来给白惜时下的套。

    因那日背瞒家人擅养外室之事被白惜时撞见,单平一直害怕白惜时会将此事宣扬出去,甚至因此要挟自己,情急之下,他向自己的一位好友求助,询问解决之道。

    而那好友正是梁年的人,与单平相交也并不真心,得知此事后将单平之事悉数告知秉笔梁年,梁年亦计划借机挑起白惜时与单平之间的矛盾,然后在关键的时刻,给白惜时重要一击。

    西厂袁庆已向梁年投诚,而袁庆因原先与御马监王焕全交好,袁庆为不让西厂引起白惜时的注意,便找来王焕全那些落难的下属,许以好处,让他们将单平养外室之事,辗转透露给了他的夫人。

    单家得知后,顿时乱成一锅粥,而单平第一个怀疑的便是白惜时。

    虽白惜时后来在宫中相遇,否定了向外宣扬之事,单平当下也确实起了疑心,但在梁年与袁庆的刻意引导下,最后,单平还是认为此事为白惜时所为。

    他以为白惜时想拿他在朝臣中立威,也叫自己身败名裂,因而之后单平便处处针对白惜时,弹劾诋毁不断。

    梁年与袁庆期望看到的,也正是这样的结果。

    只因如此的话,单平若是暴毙,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怀疑向来行事嚣张的白惜时。

    他们并不指望单平之事能置白惜时于死地,也做好了皇帝念旧情,最后会赦免白惜时的打算,但只要拖住这关键的几天,让单平暴毙的时间刚刚好,死在掌印之位交替之间,让白惜时无缘掌印,目的便达到了。

    皇帝,顾及名声,不会让一位有罪的内宦接任掌印。

    而只要梁年继任掌印,之后,他们有的是办法整治白惜时。

    梁年与袁庆已经未雨绸缪,指使小太监挑唆白惜时与解衍之间的关系,试图在白惜时因单平之事落难后,再由解衍反咬,给他安上一连串的罪名,打的他措手不及。

    本来计划天衣无缝,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白惜时对此并无察觉。

    可白惜时偏偏就是从单平的言行中察觉出了不对,解衍亦如实将小太监挑唆之事相告,白惜时猜到会遭设计陷害,索性假装不知,将计就计,着手防备。

    玉佩莫名丢失的那一日,白惜时多了个心眼,在进宫禀报的时候,有意无意向皇帝提及了此事。

    所以在皇帝的认知里,白惜时丢失玉佩早于单平之死很多日。

    事发之后,当看到那枚玉佩作为证物供被呈了上来,皇帝便起了疑心。

    而当单平身亡的第一时间,滕烈便已经派人给白惜时传来了消息。谋害疑证,滕烈均转交给东厂。

    在白惜时吩咐心腹小太监向皇帝禀报张茂林身故之时,相关谋害佐证便也一并呈了过去。

    所以,皇帝留下白惜时不许他出宫,并不是治他的罪,而是,也想要最后送一程他的大伴张茂林。

    他更反感至极,反感这些张茂林一死,便为了权势争斗动作不断之人。

    因而最终的结果是,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