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官路: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明升官路》 160-170(第11/14页)

展示自己泱泱大国的风度,尤其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许多遥远小国都知道了大明的富饶和强盛,而且大明的朝供制度一向是“薄来厚往”,有些饭都吃不饱的地方听说了这等好事,当然盼星星盼月亮, 不远万里也要来大明朝供一番。

    这绝对是一个美差,能到当今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公费吃住,献上一些家乡的土特产, 就能带回十倍于他们朝供价值的赏赐。这样的便宜, 谁不想占?

    甚至在明初, 因为要应付朝供贸易, 导致大量白银被赏赐外流,国库空虚后又加派赋税,大明国内本就缺金银, 这样一来,金银空虚更大,只能大规模发行宝钞, 无限制的发行宝钞, 导致通货膨胀, 物价极剧飞涨,最后宝钞变得一文不值, 沦为废纸。

    也幸亏大明的国力还算雄厚,这般折腾也没有彻底垮掉, 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尤其是到了现在,之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也会乘着这个时节,打着顺服大明的名义,过来捞一笔。

    而例如蒙古三十六部、女真、朝鲜、东瀛等地算是大明的老邻国了,这种时候又怎么少的了他们的身影。

    每次朝供时期,可谓是牛鬼蛇神齐聚京城,有想要浑水摸鱼的,有想要强势提出要求的,有想要顺手捞一把的,各怀鬼胎,大明却要疲于应付,名义上好听,内里却被这朝供外交搞得焦头烂额。

    这次,秦修文干干脆脆地拒绝了荷兰等地的朝供要求,唯有葡萄牙的准了,但是直接给他们列了单子,让他们以吕宋岛贸易的一半利润作为朝供,双方早就开始接洽,至于西班牙?不好意思,估计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没传到他们国度,如今大明航海领域不再允许西班牙的船只进入。

    荷兰人原本还想吵一吵,结果打听到西班牙人被大明一举全灭了后,算了一算自己只有五艘战舰,干干脆脆就应了,不敢再去纠缠。

    而其他西方小国,见几个老大都没吭声了,这次哪里还敢叫嚷,更加没有声音了。

    万历听到这帮子洋人除了葡萄牙准备正儿八经朝供厚礼外,其他国家的都不闹腾,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这可是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了。

    葡萄牙费尔南多公爵听到消息的时候也是牙疼,原本还盘算着这次可以从大明弥补一点上次的损失,但是没想到这次与他接洽的还是那位秦大人,这人就是鸿胪寺卿的时候,彻底没话说了,连讨价还价的心思都没了。

    这就是擒贼先擒王的道理,西班牙如此嚣张的一个国家,在海上称霸一方,自称为无敌舰队,结果被大明直接收拾了,导致海上多方势力都要掂量掂量了。

    解决了这些西方人,秦修文对这次朝供的大部分注意力还是集中在了蒙古、女真和东瀛三处。

    蒙古自不必说,一向是大明的老敌人了,从元朝手中夺取了中原江山之后,蒙古分裂成三十六部,但是依旧对中原虎视眈眈,他们吹过了江南水乡的和煦春风,知道中原百姓可以成为牛马一般被驯服,更清楚中原大地的肥沃土地可以种出许许多多的粮食蔬菜,比起他们蒙古地区的苦寒,大明永远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

    哪怕如今大明和蒙古已经有了俺达互市,但是一到蒙古的灾年,他们的一些部落就会开始袭扰大明边境,烧杀抢掠是家常便饭,虽然因为开通了互市没有了大规模的攻城略地,但是这种小股作战让边境百姓是民不聊生,每每在早朝上听到类似的奏报,秦修文都觉得匪夷所思。

    泱泱大国,设立九边,每年耗费巨额军费,最后却连蒙古族的小股作战都抵挡不了?地方官员和军队到底是在做什么?朝堂之上的士大夫们甚至都好像对这些情报麻木了,大部分时候都是走流程问罪问责,地方官换了一批就算结束了此事,核心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过。

    继而就是刺头东瀛,东瀛也就是日本,也是老冤家了,但是东瀛在两年前已经如历史上记载的一般实现了大一统,丰臣秀吉让原本四分五裂的国家再次凝结在一起,而统一后的东瀛显然并不满足如今的弹丸之地,一直在寻求向外扩张。

    他们盯上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距离他们十分相近的朝鲜。

    东瀛已经寄送了两份国书到朝鲜了,两份国书的内容十分一致,就是让朝鲜对东瀛俯首称臣。

    这两份国书都已经摆在了秦修文的案头,当秦修文成为了历史的亲历者,看到这两份国书的时候,也忍不住变色——东瀛的狂妄、粗鲁、无礼,从这两份国书里面就可窥见一二了。

    总而言之,丰臣秀吉的意思就是我们东瀛实力强大,你们朝鲜就是个垃圾,根本打不过我们,现在我给你机会,你们朝鲜必须向我臣服、给我上供,否则老子就来打服你!

    朝鲜是什么态度呢?朝鲜害怕了!

    东瀛人确实穷凶极恶,战斗力不俗,武器先进,若是让朝鲜直接和东瀛对上,他们没有赢的可能。

    但是朝鲜背后站着的是大明,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

    什么是宗主国?那是连“朝鲜”国这个名称都是大明赐下的,朝鲜国的李姓国王都要经过大明的册封才算是被真正认可的国王,面对大明的君主,还是要行臣子之礼的,就连朝鲜的年号都延用大明的年号。

    比起凶残的东瀛人,当然是以儒家思想当道、讲究仁义礼智信的大明更适合成为他们的宗主国、引领者,况且朝鲜早就被大明的思想文化征服了,如何可以一朝更改?

    所以朝鲜人马上就向大明求援了,而如今负责对外邦交的鸿胪寺卿就是秦修文,自然秦修文就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秦修文将这两份国书上奏给朝廷的时候,朝廷上下却都没有太过在意这件事,他们认为东瀛刚刚实现统一,如何能马上实行侵略之事,不过是一时狂妄罢了。

    秦修文只能暂且按兵不动,而这次朝供,则是真正观察各方态势的好机会。

    东瀛使团自然也在朝供之列,这次带队前来的是丰臣秀吉手下的一员大将,名叫加藤清正,据说对丰臣家极为忠诚,为人骁勇善战,年纪轻轻就领导过多次战役,十分受丰臣秀吉器重。

    蒙古各部、东瀛、朝鲜这些邻国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这些人都不是秦修文最为关注的对象。

    秦修文最关注的,还是女真,当然也不仅仅是女真族的原因,而是这次带队前来的人是努尔哈赤,被后世称为清太祖,统一女真各部,未来打败大明,建立满清之人。

    秦修文在努尔哈赤这个名字上重重画了一个圈,目光有些凌厉,若是可以,真想将这个人就直接永远留在京城啊。

    此乃心腹大患!

    不仅仅是大明的心腹大患,更是秦修文的心腹大患!

    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却要马上汇聚一堂,秦修文凝眉沉思,清俊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凝重。

    身处于漩涡之中,站在历史的未来往前回溯,事情却绝不是改变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这么简单,这需要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需要强大的心智和算计能力,太多的细枝末节需要处理和关心,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秦修文才在这个关键时刻,愿意和申时行集团合作,因为光凭借他一人之力,确实无法左右一切。

    就在秦修文思索推演之际,石飞羽在门外禀告求见,秦修文从一堆文书中抬起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