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官路: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明升官路》 80-90(第13/23页)

皇帝的大不敬。但是这男人一到了岁数,尿多尿频也是常事,所以有些人还会口含一块特质的烧焦过的金丝楠木,以此消除便意。

    况且,每日到了午门前还要列队,不是到了就能进去,光傻站着排队就要等候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还不能有什么失礼,仪容不整的地方,毕竟那些纠察百官的监察御史就在旁边看着,到时候因为行止不当被参了一本,那可就是大不敬之罪,碰上皇帝心情不好,可是要挨板子的。

    等到了卯时初(凌晨五点),午门才会开启,然后大臣们鱼贯而入,到了太和殿前面三跪九叩,然后才开始真正的早朝。

    早朝一般从卯时初开始到卯时末(凌晨7点)结束,这是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到那时候散了朝有些大臣就会到自己的衙门小睡片刻,有些爱躲懒的官员在闲散衙门上职的,官员直接就回家去的也有;但若是碰到有重要的国事要商讨,那讨论一早上也是常有的事情,从半夜折腾到中午,一口饭没得吃,一口水没得喝,还干站着那么久的时间,确实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消的。

    当然,早朝也不是日日都有,主要还是看一个君王的勤勉程度。之前万历上朝算得上勤勉的,大家习惯了也还好,然而从去年三月到现在一直没有正经上过早朝,大家嘴上不说,其实大部分人心里还是受用的,谁不想睡个完整觉了?

    正月初四那一天,正当大家都以为是照常不上朝的时候,结果却从大内传来消息,今日要开大朝会!

    这下可把所有人都忙坏了急坏了!很多人知道消息的时候都已经快寅时了,那些官宦人家里瞬时一盏盏灯点亮了起来,所有人都忙了个人仰马翻,帮忙穿衣服的、戴官帽的,掌灯的,端脸盆的,拿毛巾的,进进出出,将整个院子的仆人都指使地团团转,好不容上了马车或是轿子的,那也是一路催促,快点再快点。

    好在此刻这条路上除了这些当官的要赶着进宫,也没其他人,否则真的要把人急死。

    紧赶慢赶,到了午门前,见许多人也是差不多时间匆匆赶到,甚至还有些人都没到,大家不由的松了口气,找到自己的位置占好,趁着这点时间再整理一下仪容,很快就到了午门开启的时间。

    秦修文趁着天色还黑着,跟在队伍的末端一起从容地走了进去。

    没人发现,今日上朝的人里面,还多了一张新面孔。

    第 86 章

    所有人都知道, 这次年后第一次大朝会,皇帝肯定憋着劲了, 否则不会这么突然又上朝了,打得所有人都是一个措手不及,就连内阁里的几个阁老居然都不知道,可想而之,今日定然会有个大事等着他们。

    什么事情,能比国本之争还重要呢?

    几乎每一个站在太和殿前行礼的官员都在心中暗暗猜测着,此时太和殿两侧站满了全副武装的侍卫, 羊角宫灯在四面亮起,上朝的文武百官站在寒风中,只觉得心口凉意从外至内, 大家并不敢交头接耳, 只是用眼神互相示意:今日估计有一场硬仗要打, 大家打起精神来!

    随着太监鸣鼓三声, 所有人都肃穆了起来,皇上的仪仗缓缓行来,众大臣立马三跪九叩相迎, 等到皇帝入内后,大臣们也随即进入了太和殿,按照官位品级站好, 殿内再听到鸿胪寺卿唱“入班——”, 意味着早朝正式开始。

    张公公站在殿前高喊:“有事启奏, 无事退朝!”

    所有人其实都没有做好准备,根本没想到今天还要上朝, 刚刚结束了四天的小长假,以为今日照旧不上朝, 谁准备了奏本了?可是人家皇上大费周章上一次朝,难到就是走个过程?就是再不长眼的臣子,也知道不可能“无事退朝”。

    好在这个时候内阁首辅申时行还是展现了他作为文官集团首领的一点气度,直接上前一步,给大家打了个样:“启奏陛下,常州府自去岁以来出现旱情,至今不得解,常州府虽然被称为“鱼米之乡”,但是旱情若持续太久当地百姓也坚持不下去,臣望陛下能体恤常州府百姓,免他们今年的赋税。”

    申时行话音刚落,王锡爵、许国等人纷纷站了出来:“臣附议。”

    内阁五位阁臣站出来了三位,满潮文武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也纷纷站出来附议。

    大家都是明眼人,常州府属于南直隶的区划,而申时行、王锡爵和许国三人恰好出身于南直隶,虽然现在长居京城,在京城为官,可是像他们这些人,和南直隶的地方势力那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其他地方遭遇灾害天气,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那就让他们自己消化解决,哪像常州府似的,稍微干旱个几天,就有大佬站出来为其说话,而且一开口就是要免常州府今年一年的税赋。

    所以说朝中有人好办事,说的就是这个。

    这也是万历不想上朝的原因之一。

    这件事,之前内阁也呈上来过,票拟的时候也说了这个解决方法,但是万历一直看到当没看到,就是留中不发,双方又碰不上面,申时行他们拿万历也没办法。

    在万历看来,常州府的旱灾挺一挺就过去了,或许今年一开春就降雨了呢?常州府是富饶之地,一年的赋税也不少银子入库,怎么能说免就免了呢?

    但是在深宫中批阅这些奏折的时候万历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但是到了朝堂上,尤其是百官都在附议的时候,他就是避无可避了,有时候心中再怎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允了。

    不过今天万历的关注点不在这个上,他也不想一开始就弄的特别不愉快,假装沉吟了一番后,他卖了申时行等人一个面子:“既然如此,朕也确实体恤常州府的老百姓,今年的赋税那便免了吧。”

    申时行心中非但没有多高兴反而闪过惊讶,同时更加警惕今日万历召集大家前来所谓何事了,这件事自己之前上奏多次万历也没答应,今日居然就轻轻巧巧地允了?

    看来陛下今日所图不小啊!

    果然,紧接着万历就话锋一转,进入了正题:“朕其实不仅仅体恤常州府的百姓,更体恤天下百姓。然则,天下之路崎岖坎坷,多少受灾之地,地处偏远,粮食难以运送,有时候赈灾粮食送到了当地,许多百姓也已经饿死了,朕常常以此为憾,同时也想过,若是能将道路修建地更平整坚固,利于马车奔行,这样一来,岂不是能惠及天下百姓?”

    来了!

    所有人都知道,皇上的重点来了,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听错的话,皇上的意思是,要修路?

    这路哪年不修了?可以说各处的官道年年修、月月修、天天修,但是没有办法,这土路糟了雨雪就要泥泞不堪,若是运送的物资稍微重一点,还处处都是车辙印子,还得去平整,甚至那杂草都得经常派人去清理,否则等到开春了,一个月不去清理,那些官道上保管长满了杂草,连路都看不清楚在哪里。

    这问题不是没有人想过,但是大家都没有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思考过,反正前人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官道不够好怎么办?那就用人力去填,反正老百姓都是要服役的,经常抽调一些老百姓去除草、去夯实路面、去平整路面就是了,实在是比较偏远之地,那这些地方他们京城中的大老爷也去不了,当然也不会去关心。

    而现在,万历居然提了要“修路”,这里面是有他们不知道的玄机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