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200-210(第3/10页)

,如今的天津府城门前。

    府城城门上方悬挂的牌匾已经换了,气势不凡的“天津”二字为昭新帝亲笔所书,天津的“天”是天子的“天”,以此为名,可见刚登基的帝王对这座新设的直隶府的期待与看重。

    知晓新任知府今日抵达,天津府大小官员全部在城门外迎接,秋华年隔着纱窗朝外看,从他们的神态上判断,这些人应该早上起就在这里站着了。

    这些人的心态很好推断。

    新来的上官谁都不了解具体脾性,对方少年成名,连中六元,年纪轻轻就是三品大员,深得帝王器重,还娶了声名赫赫的齐黍县主,换了谁有这样的条件都会横着走,没人想在新官上任第一天就得罪了他。

    秋华年笑了一声,这些人的做法,何尝不是一种捧杀呢?很可惜,杜云瑟要让他们“失望”了,小杜大人绝不是会被人哄着玩的愣头青,小瞧他的人一定会自讨苦吃。

    杜云瑟整理衣襟走下马车,与城门外迎接的官员们见了一面,态度不冷不热,只在和王引智说话时神情亲近了几分。

    之后他推拒了所有邀请与示好,只说三日后升堂办事,就让众人全部散去,径直进城了。

    秋华年坐在车里看着这样的杜云瑟,唇角不自觉勾起,杜云瑟的气质越来越成熟强大,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他的心跳不自觉加快。

    杜云瑟回到车上,秋华年的目光还未收起,他愣了一下,突然俯下头来,在秋华年的唇瓣上啄了一下。

    秋华年心跳漏了一拍,下意识转头,婴儿床上的谷谷秧秧已经睡着了,两只小团子面对面趴着,肉乎乎的小脸被压出一个让人很想捏一捏的弧度。

    第204章  “已经写信给闵山长做媒了,不用谢”

    天津府知府官衙是由原河间府官衙改建的, 因为时间紧凑,大体上没有动什么,只是新换了门窗上的纱, 重绘了级别更高的门楣花纹。

    全余提前带着几个人来收拾, 把主家们惯用的衣食住行器皿添置在了合适的位置,秋华年等人到时, 所有东西都是齐全的, 可以直接吃饭休息。

    知府官衙占地近百亩,前面是办公的地方,后面是知府及其家人起居的地方。

    整座官衙坐北朝南而建,大门开在中轴线上, 正前方先是一座巨大的石雕龙虎照壁, 绕过照壁是两只大石狮子,中央是官衙正门。

    进入巍峨气派的官衙正门,第一进和第二进大院都是办公区域, 中间的正房分别是传说中的大堂和二堂,二堂后有一扇独立的大门, 为内宅门,进去后才是住人的地方。

    前公后寝, 非常典型的古代官衙布局。

    第一次到来,秋华年等人直接从官衙正门进入,跟随摸清路线的全余的指引,一路走过审理案件的大堂和日常办公的二堂,进入了内宅。

    内宅区域呈长方形, 虽然没有单独的小院子, 但面积不小,正中间是面阔五间的堂屋, 左右连着东西配房,两侧竖着的是同样五间大小的东西厢房。

    这些主体建筑的左边是厨房、马厩和下人房,右边则是几个轩馆,可以接待客人。

    内宅再往后走,则是知府官衙的后花园,天已经要黑了,秋华年没有去参观。

    秋华年在京城时就拿到了内宅的平面图,分好了几处房屋。

    他和杜云瑟自然住在正房,东配房做成婴儿房,西配房做成书房,九九和春生则住在东西厢房。

    银川是和全余一起提前到的,算着时间在厨房做好了符合主家口味的饭菜,人一进门饭就摆了上来。

    秋华年吃惯了银川的手艺,吃饭的时候,他夹了口锅塌里脊放入嘴中,轻轻挑了下眉。

    这道菜火候和调味都非常到位,里脊裹着鸡蛋经过油煎,又在加了水淀粉的高汤中煨了很久,极为软烂入味,做菜的人还专门多加了一些秋华年几人都爱吃的糖提鲜。

    这菜不是银川做的,主厨应该是内宅厨房原本的厨子,有这个水平,恐怕是厨房负责人,但全余和银川方才上菜时完全没有提起。

    秋华年暗暗摇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代常见的职场斗争在古代同样屡见不鲜。

    全余和银川不想让官衙原本的下人露脸,但这位厨子也有自己的点子,想办法打探到新主家的喜好,不着痕迹地露了一手。

    秋华年并不反对正常竞争,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双方进步,提高办事效率,不过如果竞争过了头,变得不择手段,他一定会出手管的。

    到了新的地方,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和事务。

    秋华年打算先观察几天,瞧瞧官衙中原本的下人都是什么情况,再看看他们带来的人是什么表现。

    说不定全余和乌达这两个两眼一睁就是卷的“对头”会联手呢。

    来到天津府后,秋华年和杜云瑟根本没时间多休息一会儿,立即便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之中。

    杜云瑟这边,他要整理出两个府合并后的税收、财政、人口、仓储,要清查一遍全府所有吃俸的官员和小吏的名单,要见一见身居要位的下属,保证政令通达,还要兼顾海港建设,忙得脚不沾地。

    至于秋华年,在内宅住了两天稍加休整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跑去自己的封地蓟县了。

    ……

    秋华年离开京城,最不舍的人里一定有闵乐逸,他在京中的朋友本就不多,秋华年一家人离开后,便更少了。

    闵乐逸坐在房间里,盯着桌子上的锦囊运气。

    锦囊是送行时秋华年递给他的,很小巧的一个,根据触感判断,里面应该装着纸条。

    秋华年当时笑着说这是他的“锦囊妙计”,让闵乐逸回去后再打开,保证一计解君忧。

    闵乐逸回想他调侃打趣的样子,心想锦囊中八成没什么“好话”,但是不打开又觉得心痒痒。

    “哥儿,您就打开看看吧。”虎符从他身后走过来,“县主是顶聪明的人,您不看他给您出的主意,还能找谁帮忙呢?您自己又想不明白。”

    闵乐逸没什么气势地瞪了虎符一眼,“谁说我想不明白的!”

    说话间,他已经打开了锦囊,心一狠把纸条取出来展开。

    秋华年的字迹温润圆如中带着一丝生机,非常好认,闵乐逸看他写道——

    “已经写信给闵山长做媒了,回信应该今日到,不用谢。”

    “……”

    闵乐逸抬头啊了一声,满脸通红,不知是该羞愤还是该松一口气。

    虎符凑过头一看,啊呀一声,“早上是有老爷的信从襄平府送来,县主算得真准!”

    闵乐逸警觉,“那信在哪里?”

    “大公子收了,应该已经看过了吧?”

    闵乐逸一个激灵站起来,原地纠结了一会儿后,继续坐回去装死。

    能装多久装多久,他才不要一个人去给兄嫂解释呢,希望吴深快点来,越快越好!

    闵乐逸脸上的笑意根本掩盖不住,突然笑出了声。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