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120-130(第4/17页)

瑟只喝了半口水润嗓子,干吃了两块糕点。

    秋华年给他腰上寄了个荷包。

    “里面是我亲手做的高粱饴,专门加了白糖的版本,你饿的话拿出一条吃了垫垫。”

    秋华年怕杜云瑟折腾一天不吃东西低血糖,特意给他准备了糖。

    殿试并不会像之前的考试那样严查带入场内的东西。一是因为殿试只考一道策问,准备小抄的意义不大,二是因为殿试考生只有三百人,考场是一座没有间隔的大殿,在皇帝和无数侍卫、考官的眼皮子底下,根本不可能有人能成功作弊。

    邓蝶也学秋华年给王引智准备了些小巧的糖果,两位考生收拾好后,时间不过寅时二刻,柏泉赶出马车,送他们前往皇城的承天门。

    秋华年来到大门口,目送马车驶出灯笼照亮的范围,消失在漆黑的天色中。

    秋华年和杜云瑟住的宅子离皇城很近,马车行驶了一小会儿,便来到了承天门外的东长安街上。

    东长安街上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火,都是送贡士应殿试的马车,在皇城城墙根下,无人敢大声喧哗。

    杜云瑟和王引智住得近,好歹睡到了凌晨三点,许多贡士可是刚交过夜便起床了。

    马车来到阻断了东长安街的长安东门,便不能继续向前了,杜云瑟和王引智下了马车,步行走入长安东门。

    从长安东门再向内走一段路,便到了皇城的大门承天门,承天门只开了两侧的便门,两人拿出贡士的身份证明,被专人引入皇城,沿着中央直道一路向前穿过端门,来到午门前停下。

    三百贡士要在此等候,直到殿试即将开始,才会被引入紫禁城内的承天殿答题。

    杜云瑟作为会元站在最前方,面色沉着稳定,没有被巍峨森严的皇城影响分毫。极度高压下,贡士们全都屏息凝神,无人敢攀谈交流。

    一直等到卯时,终于有礼部官员出现,引三百贡士前往承天殿。

    杜云瑟不动声色地嚼了两条高粱饴,迈步跟上,进了紫禁城就不好吃东西了。

    紫禁城的大门午门同样没有打开,只开了左右掖门。

    贡士们从左掖门进入紫禁城,穿过东角门,终于看见了巍峨高耸的紫禁城正殿承天殿。

    天子将在此亲自问策于庭。

    承天殿建在九尺高台上,重檐庑殿,金碧辉煌,汉白玉雕砌的台阶宽阔严整,直指上方九十九间的大殿。

    如果没有刮风下雨,殿试的场所是在承天殿外的空地上,无法进入殿内。

    待贡士们站毕,承天殿前响起凌厉的鞭声,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这意味着元化帝的到来,贡士们应声跪拜,甚至无人看见皇帝的衣角。

    鸿胪寺官员早就于前一日设好了三百答题桌案和笔墨纸砚,行礼之后,贡士们依次落座,礼部官员端起题板,让所有人看清。

    杜云瑟的座位在最前方正中央,解檀光在他右手一位,两人看清题目后都没有惊讶,预料之中般开始铺纸研墨。

    承天殿内,元化帝穿着常服坐在丹墀之上,垂眼看着大殿外的三百贡士,在他左右,列坐着太子、二皇子与晋王。

    一片沉寂里,元化帝突然开口,声音不大不小,局限在宽阔的大殿之中。

    “你们觉得,今日殿试的状元是谁?”

    第123章  传胪响云过长街,寒窗十年未老人

    元化帝话音落下, 大殿内一时无人敢说话。

    二皇子嘉泓漪率先开口,“殿试考的乃是国策,儿臣觉得年轻学子还差些火候, 状元应当是位阅历深厚、老成稳重的贡士。”

    这届会试和殿试, 他的阵营中没有能争状元的人,但他知道太子和晋王正在交锋, 双方的人选都是青年才俊, 嘉泓漪乐得给他们添个不痛快。

    晋王嘉泓瀚勾起唇角,像是随意开了个玩笑,“状元自然有父皇定夺,不过探花郎我倒是看好了一个, 以杜会元的容姿和仪态, 这探花郎的名号他当仁不让啊。”

    两人说话音落下,元化帝没有评价,“太子, 你说呢?”

    嘉泓渊像是才回神,轻声笑道, “儿臣方才在想若自己是下面的贡士,该如何作答父皇出的题目, 一时失神了。不只是状元,殿外三百贡士每一个都是大裕的栋梁之材,他们的答卷儿臣都想细读一遍。”

    元化帝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嘉泓漪和嘉泓瀚眼中闪过晦涩的光。

    奉天殿内短暂的对话并未传出殿门,殿外三百贡士经过思考后, 大多已开始在草稿上落笔。

    殿试持续一日时间, 日落时结束,要写一篇两三千字的锦绣文章, 还要留出修改和誊抄的时间,耽搁不得一点。

    杜云瑟研磨好墨汁,在桌案上铺开做草稿的长纸张,提笔落在最右端。

    “臣对——”

    “天下治世济民之大道,在中和之理,于两极调和之隅生变通之气,而后万法备至哉。前朝受广开海贸之乱,锁国闭关于后,积弊不除,反致新灾矣。”

    杜云瑟一口气写完总揽全文的第一段话,微微停笔。

    元化帝给本届殿试出的题目是“论前朝广开海贸与严禁海贸之利弊”。

    不出所有消息灵通者的预料,与海港、海贸有关。

    殿试答题,需要揣摩皇帝的心思。元化帝打算新设海港,答这题的时候,肯定不能说严禁海贸有利。

    但也不能一味鼓吹广开海贸,因为元化帝出这个题目,显然是因为他心中尚有疑虑,广开海贸并非毫无弊端,否则前朝也不会先开后禁。

    这道题答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前朝广开海贸的弊端,分析其深层原因,并提出详细完备的解决方案。

    海贸肯定要开,但不能重蹈前朝的覆辙,所以问问爱卿们出些主意——这才是元化帝真正的态度。

    杜云瑟的理念是中和之道。

    “圣人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注1)

    借圣人之言增加自己的论点的厚度,中和是天下的大道,只有秉持中和,不走极端,万事万物才能生长发育。

    海贸并没有错,前朝为什么深受海贸之弊,是因为他们走了极端。

    最开始只知道一味开放,买卖货物赚取各种珍稀宝物和海外番邦的称颂,却没有设下必要的限制,等积弊难除后又走了另一个极端,直接全面禁止海贸,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还导致了新的问题。

    杜云瑟笔锋一直没有停顿,洋洋洒洒写了几折的内容,先分析前朝广开海贸政策中的具体问题,再写严禁海贸会导致哪些新问题。

    这是他最近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的东西,杜云瑟还将秋华年那日所说的东西经过挑拣和隐匿,隐晦地提了几笔,拓展了答案的维度。

    这些分析同样全部引经用典,文辞优美,哪怕不看内容也是一等美文。

    待写完所有分析,杜云瑟终于舒了口气,砚台中的一汪墨已经用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