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100-110(第5/18页)

前阵子通信时苏信白在信里遮遮掩掩地说的。

    他白日清醒后心生后悔,又不知该怎么道歉补偿,只能急病乱求医写信给秋华年,同时再三强调让他绝不许透露给任何人。

    秋华年只回了一句话。

    ——“说不定祝大公子挺乐意的呢。”

    苏信白把那回信烧了,红着脸呆坐了半晌,权当自己没问过。

    那补偿最后当然还是给了,是苏信白鼓足勇气问了后,祝经诚自己提的。

    具体补偿了什么东西,只有夫夫二人知道。

    反正补偿过后连续十日,苏信白不许祝经诚晚上上I床睡觉,一看见祝经诚脸就红得滴血。

    也不知祝经诚到底怎么“欺负”苏信白了。

    ……

    苏信白想到秋华年那无厘头的回信,气势不足地瞪了眼他。

    秋华年假装没看见,转移话题,“你请我来接奶霜,奶霜去哪里了?”

    “在外面玩,点墨,让人把奶霜抱进来。”

    大半个月不见,秋华年总觉得奶霜也圆润了一圈。

    漂亮的长毛狮子猫威风初现,脖子上围了一个虎斑配色的毛线织出来的小围脖。

    这是秋华年之前闲聊时提过一句的,苏信白还真叫人织出来了。

    秋华年把奶霜抱过来掂了掂,“不是错觉,重了至少有两斤。”

    奶霜被秋华年卡着腋下托着,呈一根竖直的猫条状,张开嘴喵呜,神情有点委屈。

    苏信白帮奶霜说话,“它年纪还小,正长身体呢。”

    一点也不提自己这大半个月到底纵着奶霜吃了多少山珍海味。

    秋华年眯起眼睛,与装无辜的奶霜对视,再看了眼装无辜的苏信白。

    “……”

    这一大一小,难道还真拿他们没办法了不成?

    秋华年勾起唇角,“我才回来一日,你就迫不及待地让我来接奶霜,看来你是不喜欢这小家伙,以后这种事情我还是不烦你了。”

    苏信白张了张嘴。

    秋华年像是没看见,继续说,“经诚见你喜欢猫,好像也打算回头养几只宠物,看来是他会错意了,你不好意思说,我是不是该帮忙提醒一下他?”

    “……”

    苏信白想说话,直觉却告诉他,一旦开口一定会落入秋华年的陷阱。

    苏信白就没见过比秋华年还聪慧狡黠的哥儿。

    “唉,我还是立即带奶霜走吧,你有身孕身子重,我们就不惹你心烦了。”秋华年说着抱起奶霜,作势要走。

    苏信白下意识伸手拦他。

    “……谁说我烦了?”他声音细得像蚊子。

    秋华年转头笑了,“我说呢,想我了就不能好好说吗?非得找个接猫的借口。”

    “……”苏信白瞪他,毫无杀伤力。

    苏猫猫和秋奶黄包第不知多少次“交锋”,再次以奶黄包的完胜告终。他的馅料不仅能是黄I的,还能是加了黑芝麻的。

    玩笑归玩笑,秋华年也好些日子没见苏信白了,有些想他。他陪苏信白说了半天的话,讲了许多在村里的见闻,还蹭了顿苏信白极其夸张的孕夫餐。

    秋华年向苏信白订购了齐民书坊所有的书籍,每册两本,全部送到杜家村族学,日后每月的新书也各送去两本。

    苏信白听见秋华年让所有孩子不分性别一起读书的创举,若有所思。

    “娴儿他们的小学堂已经在用你那本书学算学和方程了,襄平府许多内眷读书时都读它,但外头男子们的学堂依旧只读经学。”

    秋华年笑笑,“毕竟科举只考经学,这也算是种实用主义嘛。”

    秋华年知道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刚开始有不少人愿意学算学已经很不错了,女子和哥儿学起来不见得比男子差。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你好好养胎,孩子应该能在我陪云瑟去京城参加会试前出生,别忘了我要当干爹。”

    苏信白勾起唇角,嘴还硬着,“认你当干爹,学你那巧言善辩的本事吗?”

    秋华年大言不惭道,“真能学到我,你就偷着乐吧,和我说话你多开心啊?”

    苏信白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

    从村里回到府城后,秋华年一家人适应了几天,再次习惯府城的生活。

    九九和春生继续各自上学去了,杜云瑟也要为来年春天的会试做准备,他答应过秋华年要考状元,一直铭记于心。

    杜云瑟现在不在清风书院读书,但依旧时常去拜访书院的先生,讨教问题。

    秋华年则忙着给一家人张罗冬衣。

    去年攒下的皮子全都找了出来,宝义和吴深又托人送了一些,足够给包括云成小两口在内的家里人各缝一双皮靴,一只内衬皮毛的帽子。

    织绒的锦缎、柔软的毛线、厚实的毡布都是从祝家手里买的顶尖货,颜色鲜艳,花纹漂亮,质量极佳。

    庄子产的棉花大头全卖给辽州都指挥使了,八千来斤棉花只卖了一千两银子,打了个骨折价。

    辽州都指挥使也没让秋华年吃亏,钱手头实在紧给不了,名还是能给的。

    他直接给朝廷递了个折子,照常哭穷的同时,将齐黍乡君自愿把棉花低价卖给边军一事大书特书。

    元化帝把这折子带上早朝,金口玉言夸奖了秋华年,意思很明白——朕知道爱卿们个个富得流油,赶快学齐黍乡君为国分忧吧。

    无论朝臣们心里怎么想,面子上肯定不能违逆皇帝,下了朝回家一合计,纷纷让家人们拿着单子去兵部捐款捐物。

    平贤王开始只捐了十车的炭,元化帝怕长兄没炭烧,专门派身边的大太监温幸去平贤王府上一趟,嘱咐长兄千万量力而行。

    温幸走后,平贤王上折子说自己家资颇丰,无需圣上担忧,又捐了二十车的炭和五百匹棉布。背过人处,脸黑了好几日。

    三皇子晋王出资最多,一挥手就是一千担粮食和一千匹布,还写了一篇句句恳切,忧心边军想为父皇分忧的锦绣文章,引来无数夸赞,一时间风头无两。

    晋王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这么多物资捐出去,多亏了母妃的娘家,还有母族的姻亲们,许多互相联姻的世家大族,比如辽州郁氏,已经隐隐站在了三皇子身后。

    元化帝年近五十,虽然还未显衰老之态,但皇位易主并非遥不可及。太子身体弱,又失了圣心,让一切变得可能起来。

    从龙之功,这世上谁能忍住不搏呢?

    朝臣和勋贵们捐的物资不少送到了辽州,辽州都指挥使大喜过望,心里对秋华年的观感更上一层。

    他让家眷们多邀请秋华年赴宴,还忍痛送了秋华年一匹真正的好马。

    那是边军去年从鞑子们手里俘虏过来的,在草原上的主人至少是一个千夫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