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130-140(第9/14页)
闪,冷声道:“便是皇子应试,亦须解发袒衣!”
肖平暗暗庆幸,之前自己若是没有接受检查,反而可能被有心之人盯上了。考得再好,可能也会惹上麻烦。
因为陈克的事情,隔壁舍内的少年处也不再传出什么声音。
这个意外的插曲反倒让肖平文思更畅。他蘸饱墨汁,笔走龙蛇:“海忠介公抬棺谏君时,风雪满蓟州。或有劝其稍敛锋芒者,公对曰:‘欺君易,欺心难。’”
写至此处,眼前忽现某年冬日见闻。当时陈知县还未到吉水来,他和芸芸随着父亲散步,看到一老农在县衙前击鼓鸣冤,却被差役推搡倒地。
那日父亲挤在人群中,也只能轻叹:“若海公在世……”
事后,父亲暗暗资助了那老农一些银子,赢得了千恩万谢。父亲却喟叹:“百姓太苦了!”
所以到了今日,他最敬佩的人,除了父亲外,多了芸芸。因为芸芸在做的事情,能够让许许多多的百姓不再苦,甚至还能够富起来。
到了午饭时刻,肖平就着清水啃着冷食,整个考场中也开始了片刻的歇息。个别有午睡习惯的读书人,甚至开始打盹。
肖平想到了那位周姓老儒,想到了已经回返山东的恩师,不由想到了寒门守节。
这个思路如石击深潭。肖平想起陈知县此前介绍吉水风物时与朱翊锦的闲谈:“吉水有赵铁匠,宁可典当祖传砧板,也不肯让儿子给人代考。”
此刻,肖平写道:“所谓犯者,非忤逆之谓,乃如铁匠锻器,千锤不改其质。昔王心斋灶下听诵,今有匹夫宁折不作伪,皆是不欺之道。”
肖平想到寒士,自然想到了梅兰竹菊等草木君子。此刻,他的笔下文字越来越有灵性:“士之守节,譬如病梅著花。其枝虽虬,其香愈冽;其形虽槁,其志弥坚。”
不知何时,突然下起了雨。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坐在考场中,大家都能闻到潮湿空气中的泥土气息。只是,有些人不喜欢这种味道。
这让他想起春耕时节,曾芸芸提着竹篮站在田埂上,看老农扶犁破开冻土:“你看,这旧年稻茬虽腐,新苗偏从腐处生。”
肖平笔锋陡然一转:“田夫曝背耘草,其勤若此;士人笔耕墨耘,敢不惕厉?昔陶靖节荷锄带经,今有寒门子弟灯窗雪案,俱是事君以诚之本。”
完成制艺,剩下的就是五言八韵诗。此前,这并不是肖平的强项,甚至很弱。不过有了曾芸芸的辅导,这方面他提升得很快。诗做得四平八稳,在这个年龄段,已经能够拿到高分。
前世的曾芸芸,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场考试。她的轻松心态早已感染了肖平,所以眼下肖平也是越来越轻松。
而此刻,已经有进度很慢,或者誊抄出错的考生在不断拭汗了。
隔壁舍的少年,原本想搞点小抄之类的,结果太紧张了,最终没敢推进。
昨晚,他因为紧张,几乎一夜未睡,今天甚至要口含老参的参片来提神。
听到隔壁舍的肖平收拾物品的声音,他知道人家已经完成了,更是慌了手脚。
当下,这少年咬咬牙,提起笔来在卷子上快速写了起来。
坐在肖平一侧,反倒是幸运的,让他有了不小的动力。
肖平没有等收卷,就去交卷了。
他不是最早的,但也不算晚,正是午后的申时。
汪知府早就知道肖平的名声,看了看他的卷子,点了点头,倒也没说什么。
出了考场,就看到曾芸芸和阿丰在考场外等候。
肖平问:“为何一直等在这里?”
阿丰道:“东家说你差不多该出
场了。于是我们才来这里,没想到才不过片刻,你就出来了。东家真是料事如神啊!”
肖平还记得那周姓老儒的事情,说了出来,曾芸芸也同意帮助。
不过既然他家中有人有痨病,曾芸芸觉得还是得谨慎一些。
曾芸芸让阿丰请来了吉安府有名的袁大夫。这人名气大,但是找他看病的却不多,因为他喜欢使用一些怪方,有些人接受不了。
曾芸芸先用不菲的银子将他请来,然后开门见山,说自己无意中得到了一个偏方,可能对痨病有奇效,请他协助出诊。
若是一般人这么说,袁大夫肯定不会搭理。可是,见了面,他就知道了曾芸芸的名号,知道这也是一位奇人,顿时信服了许多。
听到曾芸芸的简单介绍,袁大夫大喜过望,也不怀疑其他,甚至当即要退还诊金,只为有这个机会。
不一会儿,周老儒生出场了。因为肖平的帮助,他的心情好了一些,竟然觉得考得不错。
出场后听说肖平请了大夫要给他的妻子治病,当即激动地跪下。曾芸芸忙让阿丰将他扶起来。
在这个年代,痨病虽然吓人,但是对曾芸芸来说,并不恐惧。三个人经常锻炼,并不是轻易染病的人。
看到三个人浑然布局,袁大夫心中敬佩。知晓了因由之后,他愈发敬佩。这三人虽然不是大夫,但都有医者仁心。
四人一起来到了袁大夫的回春堂,曾芸芸写下了一个方子:“苍耳子三钱、鱼腥草五钱、白芥子炒爆研末另要陈年芥菜甕两只,愈久愈佳。”
袁大夫确信自己没有见过这个方子,但品了品,觉得药理上是通的,不知道效果如何。若非有事,他都想熬出一碗药汤,自己先试试。
回春堂后院的柴房里,曾芸芸就着油灯刮取芥菜甕内壁的绿霉。这是她穿越后苦思出来的青霉素替代之法。
明代虽无青霉素,但《肘后备急方》记载的芥卤汁与霉豆腐工艺,让她悟出用陈年芥甕培养青霉的法门。
在曾芸芸和阿丰一起找寻芥菜甕的工夫,袁大夫先去看了一下病人,得到了更准确的诊断。
“周先生的夫人患的是肺痈。曾姑娘,你确定这绿霉汁混着鱼腥草煎汤,或可替代你说的抗生素?”
此前,曾芸芸说完“青霉素”,自然又介绍了一番这“海西之药”。
曾芸芸还未回答,袁大夫自问自答:“权且一试。”
袁大夫亲自操作,将滤出的青汁倒入粗瓷碗,指尖微微发抖。他有些激动,因为他要见证中国医学的新时代。他隐隐觉得,自己有可能因为这个方子而青史留名。
周老儒生的妻子,一位经历了大半生操劳的老妪,躺在一个破漏的草房里。
曾芸芸道:“在这里不利于恢复。”
肖平和曾芸芸在吉安已经另置了宅子,干脆将之前租来的小院让给周老儒生住。
先找来马车,给病人换了住处。
一番折腾,病人的面色更是如蒙青纸。
袁大夫解开老妪补丁摞补丁的衣衫,赫然见其左胸紫胀如覆碗。正是肺痈成脓之兆。
袁大夫取出缠着金丝的羊肠线,在烛火上燎过针尖,让自己的徒弟按住老妪的膻中穴,开始引脓外出。
金针入肉三分的刹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