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40-50(第13/14页)
去了白鹭洲书院,只会招致嘲笑。时间不等人,你要有危机感。”
肖平点头受教。
曾夫子又道:“前几日听说你在湖上与白鹭洲书院的学子切磋,对了对子,还赢了他们?”
肖平脸一红,道:“赢是赢了,不过对子和诗句,都是芸芸教的。”
曾夫子皱了皱眉,道:“你倒是坦诚。县试里也会考到作诗,你平日里还是要跟曾芸芸好好学一学。不求你作出佳句,最低也要文理通顺,韵律对仗平仄让人挑不出大毛病。否则,作诗会拖你后腿的。”
看到肖平答应,曾夫子又问:“上一次,康解元来社学向我求诗,是不是也是曾芸芸的缘故?”
肖平无奈再度点头。
曾夫子慨叹一声:“可惜了。”
肖平初时有点不明所以,想了一下才明白,这是曾夫子觉得芸芸是女儿身太可惜。曾夫子大概想,若是曾芸芸是男子,光大鉴湖社学简直是轻而易举。
遗憾之余,曾夫子看肖平的态度一直很好,也略有满意。
他道:“肖平,你很有福气。”
肖平又是一愣。
曾夫子却已经摆摆手,道:“你下去吧。”
肖平走到门口,曾夫子又道:“你把曾芸芸叫过来,我有话对她说。”
肖平答应了,出门后发现曾芸芸正站在院子里。
蓝天白云之下,身着男装的曾芸芸迎风而立,愈发显得亭亭有致。
“芸芸,先生叫你过去一下。”肖平道。
“先生说为了何事了吗?”曾芸芸问。
“没有。”肖平摇摇头,其实他也很想知道。
曾芸芸进去这一会,肖平仰望着天上的白云,突然明白了先生为什么说他有福气。
这么优秀的曾芸芸一直陪着他,对他好,这不是最大的福气了吗?读书、习字、安身、立命……哪一条都少不了芸芸的帮助。想到这,肖平心中不由一暖。
“傻笑什么呢?”曾芸芸已经又回到了他身边,笑问。
“这么快?先生找你说什么?”肖平忍不住问。
“先生叫我进去,一开始并没有说话,只是叹气,说可惜可惜。随后就嘱咐对你要更严格一点,多规劝你上进。没了。”曾芸芸道。
“意料之中。”肖平道。
“那好。现在去讲堂读《四书章句集注》。下午散学回去之后,练字时间延长半个时辰。”曾芸芸道。
“好!”肖平爽快答应,觉得有人督促的感觉真好。
一旁刚好路过、顺便侧耳倾听的解鉴也跑回了讲堂,在课桌一角刻下了“读书习字、超过肖平”八个字。
第50章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一日散学,曾芸芸和肖平另抄了一条路回村。
天已入秋,风清气爽。沿着赣江而回,不仅可以欣赏江上的风景,还便于肖平向曾芸芸请教学问。
这段时间,曾夫子和曾芸芸同时加强了对肖平的督促之后,肖平也以更加努力的姿态来应对,并且间接地带动了解鉴。不知不觉,黑眼圈又出现在解鉴的脸上。曾夫子嘴上不说,日日绷着面目,其实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所谓有教无类,平日里授课,曾夫子会兼顾所有的学生,但是他也清楚,指望所有的学生都考中是不可能的。重点栽培个别学生,是大多数老师的必然选择。如今,肖平是不需扬鞭自奋蹄,这样的学生,任是哪个老师都会满意。而且有曾芸芸替他督促,曾夫子觉得自己轻松了很多。
曾芸芸秉持着一贯的态度,毫不保留地将科考所需的知识一点点传授给肖平。越是感受到肖平对她的依赖,她越觉得这种督促和指导已经成为了她的使命。同时她还好奇:如此下去,肖平在科考中到底能够取得怎样的成绩?
今天,曾芸芸给肖平讲的是《孟子》。《孟子》是四书中最难的,但科举必考,谁也躲不过,曾芸芸只好先利用肖平不凡的记忆力,对他开展填鸭式教育:“《孟子》一书,离不开君臣二字。君、臣、民三者关系,是孟子阐述的中心问题。孟子云:‘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此段论及君臣之伦与法尧舜,但并未具体展开,留下了一系列问题与
诠释空间。”
肖平认真听完,问道:“芸芸,亚圣所言的人伦,我始终领悟不出关键。尤其是人伦之至,我至今不解。”
曾芸芸一笑,边走边道:“何谓人伦之至,如何法尧舜而尽君臣之道,皆有待诠解。元儒陈栎释之云:‘君臣之伦于人伦尤大,所以宗主纲维彼四者也。孟子以尧舜尽君臣之伦,责望世之为君臣者取法之,正以为人性皆善而皆可以为尧舜故也。’这里强调的便是君臣之伦在人伦关系中的首出地位,而将君臣皆法尧舜理解为一种人性皆善的普遍可能性。”
曾芸芸的这番话,明朝的各种书中都无论及。这是她结合后世的经验总结的,目标就是帮助肖平快速掌握书中阐释的理论。白日里,肖平认真跟着曾夫子学,曾芸芸则是在脑海中默默准备这些资料。
“君臣之礼和君臣伦理能够等同吗?”肖平将曾芸芸所言记下,问道。
“君臣之礼只是君臣伦理的具体表现。你想想《公孙丑下》孟子将朝王那一章,可以看出,孟仲子之周旋,景丑氏之敬王,皆一切世情,后世遂以为礼之当然,牢不可破。由是,天子而豢养其臣下,人臣而自治以傭隶,其所行者皆宦官宫妾之事,君臣之礼,几于绝矣。然当时诸侯之所以骄于人者,不过以富贵贫贱可以颠倒之权在我,故引曾子之言以破之也,岂真絜絜较量乎!孟子之意,以为凡为臣者皆当自重,不趋于诡随一途,不独宾师为然也。可见,礼的意义在于使君臣双方引以自重,而非臣对君的单向驯服。”
曾芸芸在阐述过程中,吸收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孟子师说》的许多新理论。不过,她又做了许多删减和变通。
此前,曾芸芸习惯照搬后人的解读,讲授给肖平。不过在肖平向曾夫子展露之后,曾夫子直言不讳地表示,肖平说的很多观点过于激进,可能会在科考中给自己惹麻烦。毕竟,如果对经典的解读不够中正平和,而突发惊人之语,除非将别人折服,否则很容易引起争论甚至打压。不过,考试可没有给考生申辩的机会。一旦言语不合考官心意,很容易被黜落。这就要求,哪怕再有思想,也要把握一个度。否则,如此多的新奇言论出现在一张卷子里,考不上都是轻的,甚至可能引起不小的麻烦。
不过,那时候曾夫子并不知道这些内容是曾芸芸告诉他的,还以为这是肖平的父亲留下的观点。不过在社学待得时间久了,曾夫子意识到肖平这些层出不穷的观点应该与曾芸芸有关。可是曾芸芸也年少,他只能认为这是两个善于思辨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交流的产物。
在保护好自己,并且尽快通过科考方面,曾芸芸是很认同曾夫子的。曾夫子到了这个年纪,对于弟子,已经没有任何藏私的必要。他说出的,都是自己历经血泪的洗礼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当然,结合历史,曾芸芸也明白,一旦肖平有了文名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