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伯爵小姐与女仆先生[西幻]》 380-390(第17/18页)
难,但在她不断骚扰翻译长达两个月后还是有了不错的进展。
之后便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比如当地人的部落里发生了纠纷,当地人与当地政府发生纠纷,后来甚至发生了当地公务员被袭击的事……好在这些事都被一一查明真相,最终都没能闹大。
不知是这种加密过的信能传递的消息本身就很有限,还是那两人一开始就不打算说太多,总之波文每次阅读完信的内容心情都十分复杂。
即使里面只有只言片语,但他还是本能地感受到不安。
他没有去过战场,可他会看报纸,新大陆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令人心惊。
当季节从夏季慢慢往秋季过渡时,诺瓦合众国南北双方的战争终于迈进了下一个阶段。
与去年的溃败不同,完全准备好的北方联邦军开始在正面战场上获取了数次大胜,而之前一直被看好的南方军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弱点。
尽管有马黎王国的暗中支持,可几乎没有经历工业化南方联盟依然很难抵抗已经能够自己生产武器的北方联盟。再加上海上的经济封锁,继续消耗下去只会对他们更加不利。
而更糟糕的是,就连马黎这边的态度也出现了摇摆的迹象。
既然有了可以替代新大陆的廉价棉花,那过多的投入就变得没有必要了,再加上一些面上的道德问题以及后续会不会出现翻脸不认人的问题,最终马黎政府还是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处事原则——不会全力支援南方联盟,却也不会看着一方全然落败,僵持是他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令人讽刺的是,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战争却是人们最愿意谈论的话题。
自从新大陆的全面战争彻底打响后,庞纳城中的大街小巷中就不乏各式各样的讨论声,就连医学院的教授们都会在周会中说上两句。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年纪都比较大了,有几人更是在年轻时做过军医,看到报纸上的伤亡数时不免会唏嘘出声。
“……短短四天内就死伤五千人,诺瓦那边一共才多少人啊?”
一位老教授朝史蒂文医生感慨道:“照这么下去,估计那边会开始强制征兵,然后一步步扩大大征兵年龄的范围……真是一个样!五十年前旧大陆上就是那样… …真可怜,一代年轻人就这么要被毁了!”
史蒂文医生见他面露激动,赶紧安慰道:“应该不至于……诺瓦合众国的情况和旧大陆的情况不一样,他们这到底是内战,不可能打到那种程度……”
老教授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可波文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下来。
相同羽毛的鸟儿总是会聚集在一起——人也一样,不管理智如何扭正观念,大多数人就是会在看到自己最熟悉的面庞时本能地感到安心和信任。反过来,对那些跟自己长相截然不同的人便会产生好奇和警惕。
这还是在对方没有表现出敌意的情况下,一旦有一方产生攻击的意图,那就跟往油桶里扔一根点燃的火柴没什么区别。
历史在反复证明这一点,距离最近的帕纳亚什大屠杀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很巧合,那也是一场发生在南大陆的冲突……
波文越想越感到不安。如果可以,他现在只希望利昂娜能快点回来。
之后他也曾趁着反馈进度的机会进宫询问过大公主殿下,可玛格丽特公主只说现在还不是时候,简直与那两人每次的回信一模一样……
可是,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回来的时候”?
带着这个疑问,波文一直工作到年末,直到上交出初稿,直到庞纳城下了第一场雪,直到街上的商店都挂起庆祝创世节到来的装饰,家中的挂历换上了新的,他依然没有收到利昂娜准备回马黎的消息。
尽管从信件上看她一切过得都好,甚至还在短短半年内因为出色的表现晋升成为上尉,就连梅太太都开始觉得自己不该那么担忧时,波文的内心依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而等到第二年的春天,这种预感终于得到了印证。
由于去年南大陆上改种棉花的命令下达地太过仓促,一些区域的灌溉问题都还没能解决就匆匆种下了种子,再加上经验不足遭遇了非常严重的虫害,所有临时改种棉花的地区都遭了殃。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喜欢更加平稳安逸的生活,尤其是在面对强权的情况下,只要能活下去谁也不会想要用自己的肉|体试试刀剑和火炮的威力。
可如果是已经走到死路一条的地步,那用性命拼一个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也就不那么让人感到意外了。
在一个很平常的早上,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群面容狰狞的男人手持农具冲向当地的行政楼,立刻与负责安保的士兵发生冲突。
这本该不会是什么大事,马黎的士兵可都配有枪支,要镇压住那些手中只有农具的暴民简直不要太容易。
可偏偏那群人来的时间真的很好,正好是当地政府官员们的上班时间,很多人没来得及进入办公大楼就目睹了这一幕。而那些本地人也都不是傻子,当场抓了好几个公务员和白皮肤的路人做人质。
而好巧不巧,代表当地总督来下属地方巡查的辅政司弗拉明戈爵士也在混乱中被抓住了,现场有人认出了对方并喊出他的名字,导致原本想要直接开枪的士兵产生了犹豫。
就是这点犹豫的时间,几十名暴徒慌不择路地挟持着人质们进入建筑,用人质的性命要求见当地的理民专员,并要求其提供一笔数额不小的金钱和粮食。
到此为止,这都是一件不会引起马黎政府关注的小事。
没办法,马黎的殖民地太多了,而在殖民地工作的官员们对本地的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会发生这种冲突都是家常便饭,还不至于引起那些坐在议院里的老爷们特别关注。
反正当地也有驻军,一群没有枪的平民根本无法掀起什么风浪,就算手里有人质也没用,毕竟鸡蛋无论如何也无法击碎石头。
事情也如他们的预料,这场骚乱在半天后就被解决,一部分暴徒被当场击杀,另一部分人被军队带走,人质们也被安全解救出来。而整场事件也只在《庞纳日报》第二版面的角落里简要写个几百字,以宣扬马黎军队的强大以及土著人的野蛮。除了像波文这样时刻关注南陆消息的人,几乎没有人会注意这篇报道。
可事实上,南陆上发生的“小小”骚乱所产生的影响远比马黎人想象中的大。
一个地区的反抗带起另一片地区的反抗,越来越多的南陆人开始用各种表达自己抵制种棉花的意愿。
当矛盾激发到无法用谈判解决后,不知是谁在半夜跑到仓库外点了一把火,打算将当地即将运往马黎的棉花全部烧光。
虽然这把火很快就被看守发现并及时扑灭,可这就像一个信号,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南陆各地储存棉花的仓库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火灾,给原本就没获得多少成果的殖民地官员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
他们明白,按照现在的情形想要让当地人今年继续种棉花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抗,而镇压他们必然会流血,到时候打起来谁都不好收场。
于是,位于南陆各国的总督们先是互相通信商量一番,最后达成共识,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