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60-66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60-66(第5/9页)

李隆基速速行动。

    他们当然急了,毕竟再不行动,等到八月份李隆基就要去巡边了,那时候李旦废掉李隆基就是一纸诏书的事情,甚至李隆基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题,跟着李隆基干活的人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于是,王珺多次劝言;张说献上佩刀以示决心;崔日用献计——太平谋逆,先定北军,后收逆党。

    不得不说,这些支持李隆基的男性真的很团结,要下手就是下死手,李旦和太平公主还在用计谋划呢,李隆基这里已经想着直接掀桌子杀人一了百了。

    此时,李隆基犹豫了一秒,担心惊动到太上皇李旦,但史书这个说法可信度太低。

    而且李隆基只担心会冲撞到李旦,丝毫不在意杀姑姑会有什么骂名。】

    唐太宗时

    熟悉政变的李世民发现一个重点,忍不住嘶了一声,“先定北军?”

    这皇帝当的有点危险啊,禁军居然不归自己管!

    又忧心了一秒后,随即摆平心态无所谓了,谁有能力谁就上吧。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反正这两个都是李家的子孙。

    西汉

    吕雉听得直皱眉头,宗室确实是个麻烦,必须让刘盈好好活着,至少多生几个孩子。

    唐中宗时

    太平公主冷笑一声,她顿觉自己真是太仁慈了。

    早该知道,皇室哪有亲情可言,人人都为了一个皇位,争的头破血流,无情最是帝王家。

    【七月,甲子日,有人告发太平公主欲谋反,李隆基迅速按计划行动,先斩杀太平公主阵营的两个将军,先定北军,随后诛杀几个宰相,完成斩首行动。

    那在李隆基大杀特杀的时候,李旦这个皇帝再做什么呢?

    李旦他登上了门楼。

    李旦的本纪没有说明他为何登上门楼,但政变参与者郭元振的行状上写了:宫城大乱……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

    在其他人的传记里,也能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新唐书陆象先传》“初,难作,睿宗御承天楼,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

    《旧唐书王琚传》“睿宗恐宫中有变,御承天门,号令南衙兵士以备非常。”】

    第64章 第 64 章

    【提取关键词:“恐宫中有变, 御承天门”、“助朕者留,不者去”、“令南衙兵士以备非常”、“将欲投于楼下”。

    情况明晰了,原来是被儿子逼上门楼的。

    李旦不想束手就擒交权, 他想要召集南衙士兵做反抗,但注定无法成功。

    因为陪他一起登上门楼,能号令南衙士兵、掌管朔方军的郭元振投靠了李隆基, 上门楼是看住李旦别跳楼的, 万一真跳下去, 在史书留下一笔‘太上皇投于城下’, 那可太难看了。

    李旦被困在门楼上没有支援,李隆基则在杀完几个宰相后,大摇大摆,浑身带血地登上承天门楼, 不知道和李旦说了什么, 但用脚指头想也不是什么好话。

    如果真是好话, 那史书不得大书特书一番父慈子孝。

    父子“友好交流”的第二天, 李旦就下令所有大权移交李隆基, 自己移居百福殿。】

    唐中宗时

    李显大笑一声,“好一个父慈子孝。”

    被亲儿子逼上门楼, 差点跳下去,弟弟李旦和侄子李隆基也不是一条心啊。

    看别人笑话的李显大概是忘了, 他自己也因为儿子李崇俊带兵政变,被逼得在宫里大逃亡。

    大唐,天宝年间

    此时的李隆基懵了,怎么回事?

    他都没往史书里写这件事, 后世人还能从行状里拼凑,非得探究到底不可吗?

    【这个时候, 太平公主在做什么呢?

    史书载: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

    李隆基甚至都没派兵搜捕太平公主,他控制住李旦,完成权力交接后就已经大获全胜了,直接等着太平公主自己回来。

    很是嚣张,什么阳谋阴谋,都不如手里有刀好使。

    成王败寇,时局转瞬逆转。

    在出逃的那三日,太平公主在想什么呢?

    她会在佛前祈愿重来吗?

    如果太平公主再狠心果断一点,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唐中宗时

    太平公主猛地一拍桌子,“李三郎,这次不会再放过你了。”

    呵,李旦和李隆基都想要个父子和睦的好名声,一边利用她,一边背刺她。

    她看错四哥李旦了,他在承天门楼退缩的时候,有想过自己该怎么办吗?

    他们父子才是最亲的,她算什么呢。

    太平公主目光深邃,对韦后和安乐公主道,“合作吗?”

    上官婉儿自是不用问,她点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韦后自无不可,点头道:“自然。”

    安乐公主同样应声,“好啊,姑姑,过往的事还请姑姑见谅,待解决李隆基后,任打任骂都随姑姑。”

    这会,万泉县主终于赶来,母亲死讯和自己的死讯叠加在一起,眼泪簌簌往下掉。

    她穿过几道门廊,扑进太平公主怀里,带着几分泣音道:“阿娘,杀了李三郎!”

    在女儿面前,太平公主的面色缓和几分,“放心,一切都交给阿娘,万泉不要害怕。”

    万泉县主努力平静下来,坐直了身,“我不想回豆卢氏了。”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她现在都不想回去了,只想陪在阿娘身边。

    “好,回家来陪阿娘,”太平公主摸了摸女儿的眼角,心疼的擦拭掉女儿脸颊上的泪珠。

    【那么,本来占优势的太平公主为什么会输呢?

    她有李旦的帮助,还有五个宰相、两个将军,还有朝中其他官员的支持,以及武攸暨代表的武家势力,这优势够大了,可还是落得自尽身死的结局,为什么呢?

    接下来,复盘一下当时的情况。】

    太平公主眼前一亮,天幕要复盘此事?

    有意思,天幕会有什么看法呢?

    【第一,太平公主的对手李隆基阴险狠辣。

    当李隆基发现自己玩计谋玩不过后,他选择掀桌子,发动政变杀死对方。

    棋盘之内你厉害,但棋盘之外可得比一比谁更心狠手辣了,太平公主比起李隆基还是心善了。

    看看李隆基这次政变的表现:

    首先行动很保密,消息控制的好,总结了先前刚登基时构陷失败的经验。先天政变时,李隆基只取闲廐马及家人三百余人,率亲信十数人。

    这里注意了,一个皇帝!要平叛“谋反”,居然是带着三百多“家人”,和十余“亲信”,连禁军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