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姐不嫁人: 68、扬名立万(五)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于小姐不嫁人》 68、扬名立万(五)(第2/3页)

。总之所有人都逼着游姐姐死,只有他能救,他也没救。你一个外乡人都能做那么多,他差你差远了。”

    ……不是??她到底是夸他还是骂他!宋麒五味杂陈!

    他就这么停顿了一瞬,于曼颐就又要转身:

    “我不和你说了。他把工厂的事告诉我了,我现在有个想法,我要去看能不能行。”

    她太着急了,急得像是宋麒去年进监狱前的那段日子。宋麒心里一沉,又走几步拦着她,提醒道:“你有什么想法?你倒是和我们商量好了再去。”

    “有什么好商量的,我做好了再和你们说。”

    “你现在怎么这么独?”

    “你以前不就这样吗?什么事都做完了再告诉我,我有样学样而已。”

    “我后来不是改了吗?我现在什么事不和你商量?你你……”宋麒都开始嫌弃此刻的自己,此刻的自己不但啰嗦,还有一种被自己扔的回旋镖倒扎的烦躁。

    “你学我倒是学点好的,这是我的缺点,你别一并学过去了!”

    到这句话为止,于曼颐似乎终于听进去了。她站定身子冷静片刻,终于将情绪戒了,冷静而无奈地说:“我就是想快点把尤红救出来……”

    “当然要救,但你别这么着急,我们一步步地稳妥行事。”

    “以前也不见你稳妥。”

    “所以我去体验牢里生活了!”宋麒自暴自弃道,“你也想体验一下?那我先给你传授一些和狱霸打交道的经验,不知道这东西是否男女通用。”

    于曼颐终于闭嘴了,冷静了,转回身子不服气地看着他了。

    两人在干枯的梧桐树下低着头说了几句话,身子又走近些,终于靠近了彼此。那些他们头顶的树杈生得弯曲又粗壮,有一根离得远的千辛万苦生长到另一根上方,为了和人家挨着生出一个逆天改命的弧线,又在马上要贴近时长得过头了。

    真是好努力,又好艰难啊。

    树杈上最后一片枯叶也掉下去了,树下的宋麒与于曼颐终于好好谈完了一段对话,且非常值得鼓励的没有吵起来。宋麒长叹一口气,将于曼颐送上黄包车,又回去站到了霍时雯身旁。

    “给我一支烟。”他说。

    “我只有女士的。”

    “都行。”

    他在树下将那烟点起来,神色严肃地吸了两口,置身事外如霍时雯也忍不住关切道:“怎么了?”

    “说不清楚,”宋麒说,“真就倒反天罡。”

    他仰头长吐了一个圈,忽然很不甘心地咨询霍时雯:“我以前办事有那么独,那么不和别人商量,那么招人讨厌吗?”

    霍时雯被烟呛得笑出声来:“天哪……阁下终于意识到了?”

    头顶飞鸟拣尽寒枝,在冬日来来回回的游荡,终于在咖啡馆避风的窗口落定。宋麒就这样盯着那只鸟,十分惆怅地将女士烟抽完了。

    *

    宋麒真是十分庆幸自己那日拦下了于曼颐,否则他的确要在铁窗外面给她送衣服了。

    苏文那日除了给于曼颐拿来不少文字记录与照片,还将一些以包身工为主的日纱厂工人为何不参与罢工的事也一并说明白了——

    工人罢工,一重统一活动的信息传达,二重思想主义的底层传播。于曼颐初听意外,而后迅速理解,这事简直和先前姜玉所说的,那驰名沪上的胭脂在沪郊乡镇卖不动的商业问题如出一辙。

    简而言之:包身女工们听不懂。

    其实最近几次罢工的传达方式已经非常浅显、非常接地气、非常易于理解,这便是大多数男工、和上海地区的女工们能够参加罢工的原因——他们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他们知道罢工是为了自己的权利,他们知道自己本该拥有更好的生活。

    然而这批日纱厂的包身工大多来自江浙贫苦家庭,吃住都在日纱厂里,平日根本无法接触外界,也听不到太多关于罢工的消息。苏文曾经托几名在同纱厂工作的、非包身工的上海女工将罢工的传单带进去,然而大家完全看不懂那传单上写的文字。

    人如何理解自己认知之外的事呢?她们被父母卖进纱厂,只觉得自己命中注定就要这样悲哀过活,从不存在另一种可能,遑论团结起来反抗资本家。

    “你们为何不用她们能听懂的方式讲呢?”于曼颐问。

    “如何才算她们能听懂呢?”苏文也有工作无法推进的困难,“她们不识字,甚至有的方言也无法理解。另外,人进不去工厂,就只能靠传单,可这传单都是统一印制的,我去哪里做一批新的传单呢?”

    于曼颐的第一反应真是简单粗暴,她那日在梧桐树底下和宋麒说:

    “那位叫我画月份牌的刘老板不就有自己的印刷厂么?他也可以给女工们印制传单呀!”

    “你疯了么?”宋麒被她气得无奈,“现在到处都在抓印传单的人,这罢工对工人们是好,对这些开工厂的老板呢?你能找到印刷厂,苏文就找不到么?他一定是试过了不成,才印不了新的。”

    “但刘老板那的确是条路,”他后来又说,“你再与我说说那刘老板的事,我们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于是于曼颐便从那日在宋华章房里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这一说,还当真找出一条路来。

    是日。

    于曼颐看宋麒当她哥真是当上瘾了,假扮数次,毫无厌倦之意,姿态语言反而愈发熟稔。她手里拿着的是今日要给刘老板的最后四张月份牌,这几日她点灯熬油,终于将这四幅画提前完成了。

    她用一张牛皮纸将四张画包起来,在饭桌一侧再次抬头,瞧见宋麒,不对,现在又是于麒了,正在和刘老板推杯换盏。

    “于先生为何有些面熟啊,”酒过三巡,刘老板打量了一番在容貌上略作伪装的宋麒,“我当真没见过你么?”

    或许当真见过,毕竟刘老板去过宋华章家里三次,难保哪次就与宋麒擦肩而过。于是于曼颐立刻往桌前坐了坐,道:

    “刘老板,我哥哥就是这样平平无奇的大众样貌,你也不是第一个眼熟他的了。这样多好,你们两人很有眼缘呢。”

    宋麒瞥了于曼颐一眼,对她这番说辞似乎略有不满。不过他今日在脸上做了些伪装,的确导致自身容貌略有折损……于曼颐出门时还安慰道:“人只有无用时才需要做美丽摆件,你今日至关重要,丑一些也无妨。”

    宋麒则回应:“请你闭嘴。”

    总之。

    “刘老板,”餐桌上的宋麒再次举杯,“我初来乍到苏州河,实在对出版生意无从下手,还好我妹妹与你这样的业界前辈有过合作。”

    “我要投钱的这版连环画,是由国外一个很有名的童话改编的。市面上那些神话传说,想必客人们也看厌了,咱们搞一点洋玩意……”

    “啊,洋玩意!”刘老板很高兴。

    于曼颐对上海滩这崇洋媚外的风气真是无奈极了,仿佛只要舶来的就是好东西。

    “虽说我也印过许多连环画册,但自己出版,毕竟是第一次,”刘老板说,“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