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248章 后世番外四(第2/3页)
。
能在朝廷穷得一贫如洗之际,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极大了缓解了当时的朝廷困局,也成功让正宁帝初步坐稳皇位。
即便是在时隔千百年后,专家们也能从中看得出来,正宁帝绝对是怀着万分复杂的心情,记下这么一段不光彩的事件。
此举完全相当于是在英宗的棺椁还没入土前,先被其儿孙给‘盗’了一遍。
在当年那个最为推崇忠孝的时代里,这种操作绝对堪称是大不孝之举,只是正宁帝父女在忠孝面前,毅然选择要忠于国家与百姓。
在承华帝的帮助下,成功渡过这道难关后,从手札中不难看出,正宁帝变得对承华帝更加信任,甚至可以说是依赖。
而承华帝虽然年纪小,却在当时就已意识到自己一家只能进,绝对不能后退,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的处境。
从手札中记录的内容后,承华帝在后来,不仅时常找机会向其父母姐姐们灌输这一思想,言行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强势。
正宁帝则在经历过一段思想斗争后,才态度坚定地选择听从承华帝的建议,彻底放弃抬举外戚、宦官,让他们与朝臣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的朝堂局势的打算。
只是正宁帝的这个选择无论在何时看来,都会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黄教授等专家在看到手札之前,同样会感到难以置信,可是他们看到手札中的记载,知道前因后,又因身为后世人,本就知道后果,就变得特别能理解这一切的发生。
只是当他们看到正宁帝在这段时所产生的犹豫和挣扎时,感同身受之余,即便自身还拥有上帝视角,也忍不住对此感到提心吊胆。
毕竟当时的正宁帝所做的决定,可谓是直接影响华国后世千百年的发展大势。
对黄教授等专家而言,这本手札完全相当于是一本爽文,能为他们解惑,还逻辑满分的爽文,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最后,却又不舍漏掉其中的哪怕一个字。
怀着激动的心情废寝忘食的看完手札后,黄教授等人才在手札的最后,看到正宁帝留给后辈的一段话。
在这段话中,正宁帝讲述了自己几经犹豫,最终还是决定将手札留给后人,任由某些本来可以被尘封在岁月中的真相,在后世被公开的心路历程。
他早早退位,不仅活得久,还在晚年混迹于民间,深知民姓对他的感激与尊崇,可他对此一直深感惭愧。
毕竟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在位期间所取得的那些政绩,实施的那些惠民政策,都来自他的女儿承华帝。
因自身的无能,让女儿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国操劳也就罢了,还这般将女儿的功绩据为己有,让正宁帝深感惭愧。
哪怕何殊自己并不在意,曾一再安抚他,让他不必介怀这些得失,更不要因此而感到有压力,告诉他,就凭他所提供的全心信任与全力支持,他就值得那一切。
可是正宁帝虽因这些劝慰不再纠结于那些,但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终于还是选择留下这本记录着一切真相的手札。
就算里面的内容不易公开,也希望后辈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经验与教诲,就算大安终究会走向灭亡,也不要出现那种让大安国力衰落,让百姓民不聊生的昏君。
看完手札中的内容,尤其是最后一段内容,黄教授的心情十分复杂。
“即便现在知道了这些历史真相,我也坚持认为,正宁帝不负圣皇之位。”
就算这位圣皇本身并不具备当皇帝的能力素养,但是他的英明果断,执行力强,敢于相信自己年仅三岁的女儿,就足以弥补他的所有缺陷。
另一位也已看完手札内容的专家深有同感地点头,“是啊,正宁帝的执政能力虽然不足,但是仅凭他能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为大安选择一条康庄大道的功绩,就算得上是功德无量。”
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魄力在接手一个烂摊子后,敢听信自己年仅三岁的女儿提出的建议,对自己亲爹的陵墓与陪葬品下手,从而摆脱已无路可走的困局。
从后面的内容中,也不难看出,负责出谋划策的承华帝,是位头脑灵活、极具创新精神与意识,思想与格局都很开阔的人。
正宁帝则是一位对新想法、新事物接受度极高,思想极具包容性的人,正因如此,父女一人才能在那么多年里,一直配合默契,从无纷争。
“哎呀,看完这些,我更佩服这对父女了,能在接手那样一个烂摊子后,合力将其打造成前所未有的盛世,真是太厉害了。”
古往今来,都不缺认为后世太过高估三圣功绩的人,说什么三圣的历史地位虚高,是后来的政/客为讨好百姓,才会这么推崇三圣,三圣若真那么有能力,大安也不至于灭朝,
而事实上,纵有三圣这等成功将一个朝代发展到鼎盛,后来由盛转衰,才是正常的历史发展规律。
根据手札透露出的历史真相看,若没有承华大帝的出现,大安根本坚持不了多少年,甚至极有可能会直接亡于正宁朝或是其下一代。
因为在正宁朝之前的历朝历代,都是朝廷一没钱,就加想方设法的加征赋税,将朝廷的压力转嫁到地方百姓身上。
再遇上各种天灾人祸,加重这种恶循环,使得百姓在失去活路后,跟着揭竿而起,从而导致一个王朝彻底走向覆灭。
可是正宁帝没有通过加赋税的奏议,而是选择听信承华帝的建议,不惜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通过克扣他亲爹的陪葬品来渡过难关,由此就能看出正宁帝的大爱。
几人就此讨论了一会儿后,才说起正事。
“来前还真以为是让我们帮忙翻译,来后才知道,上面是让我们帮忙整理出可公开的部分,这……也太难了些,依我个人之见,是最好封存起来,设定机密等级,只允许拥有相应权限的人查阅。”
听到这个建议,在场众人顿时面面相觑,武教授面带犹豫地回道。
“许教授的建议很有道理,可是正宁帝手札出土的消息,现已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若不公开,恐怕难以服众,我们还是好好想想,该怎么整理原稿内容吧。”
许教授一脸不满地回道,“不是说,所有参与赵慎言大墓考古发掘事宜的人,都签了保密协议吗?为什么消息还是外泄了?”
对于自己没能参与到这次考古工作的事,许教授本就有意见,他这也算是借题发挥。
之前还给对方留面子的武教授闻言,立刻皱眉回道。
“发掘出赵慎言大墓的消息,早在挖出封土时,就已外泄,官后媒体又在后来当众证实了这一消息,再结合军方大费周章地保护现场之举,轮不到我们泄露,外面猜也能猜得出来,这世上可不缺聪明人。”
这明显是某些极其关注相关消息的人,没有要机会接触到相关信息,便引导舆论倒逼官方公开此次的发掘收获之谋。
黄教授也直言道,“武教授说得是,与正宁帝手札相关的讨论从不曾停止,只是这次引起的议论声更大而已,我个人持可以直接公开的态度。”
“毕竟这里面所记载的内容,可以说是人类最具智慧的思想结晶,它从各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