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121. 第 121 章 罐头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121. 第 121 章 罐头(第1/2页)

    都邑的大学,是文人最多,消息流通最快的地方,姚春刚把公告贴出去,一天的时间门不到,都邑的人就都知道了。

    大学和各个私学里的学生们,全都支棱了起来,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钱不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扬名啊!而且还是美名。

    既帮助了长宁郡的百姓,又能入姜蓁的眼,得到她的奖赏,这对以后想走仕途的人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秋月作为大学校长,非常贴心的说道:“王上此次安排的悬赏,对你们来说,是把所学知识用到实处的一次锻炼。这段时间门,我会让老师少给你们安排课程,让你们有足够的时间门去钻研。”

    她这个做法,不单是方便学生,也是方便老师。学校里的老师们,也跃跃欲试,有好几个甚至还还想请假搞研究,所以秋月索性把大部分的课程都往后排。

    “你们是大学学子,虽然年纪轻,但学的都是精髓,比起外头的私学,你们才是王上的嫡传,可别最后让外人拔得了头筹。”

    “校长放心,学生肯定行。”

    秋月满意的点头,放心的让学生和老师们自己折腾。

    等回到自己办公的房间门,秋月才小声的对自己的近侍吩咐道:“去买两框果子回府,然后再送一筐过来,我忙完了,也可以琢磨琢磨。”

    姜蓁提出来的这个问题,秋月也好奇得很。

    等近侍一走,秋月就坐在桌子上,提笔记录整理自己脑中的知识。

    她博览群书,只用两分钟,就在纸上写下了以前书中出现过的保存食物的方法。

    “用糖制作果脯?不行,糖太贵,而且还会破坏荔枝清甜的口感,这样的荔枝也就卖不上价了。用盐腌制,咸甜的味道?想想有点奇怪。果干?算了不合适……”

    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秋月又挨个排除掉了。

    “王上跟我一样,过目不忘,而且看过的典籍比我还多。我能想到的,她肯定也能想到。王上想要的,肯定不是现存的保存方式。”

    这么想着,秋月就把目光看向了案桌上的理化生的课本,低头开始琢磨了起来。

    等过了半个时辰,近侍带着一筐果子到近前,秋月才回过神来,把目光转向了那一筐水果。

    “大人,如今坊市里只有枇杷和樱桃卖,价格还极贵。”近侍吐槽道:“今日坊市里的果子,全都大涨价。”

    “悬赏既已经贴出来了,鲜果子的价格肯定会涨,能得王上嘉奖的机会可不多。”秋月想了想,又问道:“冰价涨了吗?”

    “这个天气,还没有商人开窖卖冰。”近侍回道。

    长宁就送给就姜蓁的荔枝,就是用冰块保存的,否则哪怕是快马,也跑不过荔枝那短暂的保质期。

    “无人卖冰,那酒价呢?”秋月接着问道。

    “酒价和往常一样。”

    秋月嘟囔道:“估计过几天,酒价也该涨了。”

    既然是做实验,哪有不消耗原材料的道理,果子涨价了,很快其他东西的价格也会跟着涨。

    秋月琢磨了一番,已经明白了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理,只是还没找到处理的方法而已。

    姜蓁出的这个题,既然是考验,秋月也没有去询问的想法,而是决定自己慢慢尝试。

    不止秋月如此想法,都邑的其他读书人也是一样,开始热火朝天的折腾了起起来。

    姜蓁在宫里,也接收到了大家的创意。

    【用石灰储存果子,然后这果子还能吃吗?】

    【荔枝酒是原本就有的法子,不算。用荔枝发酵成果酒,和把荔枝整颗泡进酒里,差别很大吗?】

    姜国的酒本来就只有两种,一种是粮食酒,一种是果酒,粮食酒是不被朝廷提倡的,所以姜国的果酒盛行。

    虽然姜蓁不准备给人家赏金,但依旧让秋月把这些方法记录了下来,准备发表到下一期的学报上面。

    “不管是果干、果脯,还是果酒,只要当地的百姓能用上,就能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帮助。”姜蓁贴心的说道。

    有些知识姜蓁会知道,是因为她看过很多书,而姜国的一些官员,可能就看过两本书,会识字,就能做官。

    种出来的水果,卖不出去,吃不完的就烂在地里,那些官员完全想不到其他办法。

    【终究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就算是号称学富五车的人,那知识量也浅薄的可怜。】

    【竹简太笨重,运输起来太麻烦,大家读书少也是正常的。而且你们不要忽略了偏科这玩意儿的存在,好多官员都搞政治去了,谁在意民生啊。】

    【阿蓁这个君王已经做得足够贴心了,教农官找致富的路子,还教他们产品的加工,就差把饭喂他们嘴里了。】

    【水果罐头弄出来了,肉罐头什么,也可以弄出来了,下次红叶他们出海,就能带罐头。】

    姜蓁始终记得,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罐头只是个小玩意儿罢了,并不算什么大发明。

    “我想借着此次悬赏,重新建立一个研究院,养一批专门的研究人员。”姜蓁说道:“我名下那些作坊里的大师傅中间门,就有很多好苗子,但他们为生活奔波,需要挣钱养家糊口,没办法静下心来研究,我想把他们招进研究院里,好好养着。”

    【这主意不错。我赞成。阿蓁在的时候,有我们指点,想点亮什么科技,就点亮什么科技,但要是哪天我们不在了,姜国怎么办,总不能没有我们,姜国就停滞不前,或者开倒车吧。】

    【可以先养一批人,不求他们能搞出什么发明,能把阿蓁提出来的设想实现就行。】

    要说起来,姜蓁才是个搞科研的好苗子,直播间门的人可以手把手的纠正她的任何错误。

    但姜蓁的职位是姜王,不是发明家,她的事业重心都在国事上面,分给科研的时间门很少。

    而且说得难听一点,没有权利,弄出再多好东西,也别想改变世界。

    各国的贵族玩垄断还是很有一套的,许多新发明新创造,贵族都已经使用上百年了,庶民还见都没见过,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而姜蓁弄出来的精盐,为了挣钱,最开始确实是贵族专享,但到了如今,精盐都是摆在坊市里,老百姓愿意花钱就能买,棉花她更是直接向全姜国推广,没有一点私心……

    甚至以后的瓷器、镜子、香皂之类的玩意儿,等姜国在外没有强敌的时候,她也会卖给普通百姓。

    这些东西在姜蓁眼里,是大家日常就该用的东西,没什么特别的。

    她要是把所有好东西都藏着掖着,姜国科技就没法进步了。

    如今她发出去的那个保存鲜果的悬赏,虽然暂时没看到自己期待的答案,可看到大家五花八门的创意,姜蓁依旧很开心。

    至少他们愿意动脑子。

    看得多了,想得多了,新发明新创造,不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吗?

    郭凡来找姜蓁商量政事的时候,看到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