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大杂院里的小夫妻: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六零大杂院里的小夫妻》 60-70(第7/23页)

样以前也比咱么过得强。”大娘从回忆中抽身,连忙对着关蓓和齐成瑾着补。

    两人也到了告辞的时候,顺着大娘的话走了出来。

    新的大门已经换好,可是明明是崭新的东西,但瞧着总觉得怪里怪气的。

    两人又扭头瞧了一眼,才找地方去吃饭 。

    “你觉得那小孩子能跑哪里去?”吃饭时候,关蓓小声同齐成瑾嘀咕。

    但其实两人心中都有一个猜测,那就是跑了她们市周围的乡下。

    毕竟按照现在得出的结论来看,他们市应该是翟家的祖地。

    翟家家主曾经在祖宅留了足够的金银,以防后辈们家业落败。

    只是翟家人因为各种巨变,分散东西南北,以前的祖地老宅也不再属于翟家。

    但如果那个翟家小子有心,第一选择肯定是回到自己的祖地。

    不过这些也只是齐成瑾和关蓓的猜测,况且就算翟家小子真的跑到了她们市里,两人也认不出来。

    “接下来几天外贸大会,我都会跟着赵姐行动,估计要等外贸大会结束的时候,咱们才有机会见面了。”不再讨论有关翟家的消息,说起了自己接下来的安排。

    整个外贸大会一共会持续半个月,前十天是敲定订单的好机会,后面五天就已经会有厂子陆陆续续离开。

    所以前十天,关蓓肯定不可能自己行动,应该会一直跟着轧钢厂的同志们一起活动。

    “工作要紧,我这边决赛过后也不能离开,估计还要在首都停一段时间才行。”至少也要等大部分的外国人离开之后,他们这些警察才会分批回到原本的工作单位。

    外贸大会一早,关蓓和赵玉便相继起来了。

    两人对着卫生间镜子描了描眉毛,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精神一些,才下楼和轧钢厂的另外几位同志汇合。

    轧钢厂在外贸大会的摊位是一早就抽签决定好的,位置不算偏僻,但也没有多好。

    左手边是别的城市的轧钢厂,右手本则挨着本市的制衣厂,制衣厂比轧钢厂来北京的时间晚了一天,虽然两个厂子的人住在同一间招待所里,但一直没有见过。

    一直到了摊位关蓓才发现,制衣厂来的同志中,竟然还有个老熟人。

    曾经那个说举荐关蓓成为车间正式工的主任,也在这次的出差行列。

    关蓓和这位主任已经很久没见了,但对方看到关蓓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就知道你是个能干的,怎么过都不会错。”主任见到关蓓,对关蓓竖起大拇指,关蓓有些羞涩地笑笑。

    当初她虽然没有答应去制衣厂,但也觉得这位主任是个很好的人,曾经想拉进关系走动一番,但主任却不收任何东西,关蓓连着两次上门,也没见到人。

    不知不觉中便没了联系。

    轧钢厂这边主要是一些零件,虽然样品重,但是占地并不大,但是制衣厂那边的东西却很乱,需要折腾好久,关蓓干脆帮着一起收拾。

    她跟着几个制衣厂的人一起学画画,也学了不少关于衣服版型和布料的知识,一眼就能瞧出制衣厂这次的外贸大会是下了大功夫,全都是时兴的面料,估计成本也不会低。

    衣服全都像叠罗汉一样摆在柜面上,一眼看过去虽然眼花缭乱,但并没有让人翻看的欲望。

    其实国内的衣服大都规整,大家穿的样式差不多,版型差不多,颜色也大都是黑蓝绿三种。

    但今天是外贸会,主要面向外国友人,所以制衣厂的摊位上,衣服样子和颜色有很多。

    关蓓还看到了几条裙子,看那样式,似乎是当时夜校上课时候,其中一个同学的作业设计图。

    当初图纸设计出来,她

    依誮

    们几人包括老师都看过,但都不赞同这样的裙子。

    因为即便再好看,裙子也很难卖出去,没想到当初那位同学,竟然直接抱着上外贸会的主意、

    今天是第一天外贸会,虽然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但并没有多少外国人出现,主要是大家休整自己的摊位,力求让人进来之后,一眼就看到自己的摊位。

    关蓓基本上都是和赵玉一起行动,但是她对轧钢厂的各种零件实在是不精通,一天下来只觉得头晕脑胀,简直愧对自己轧钢厂长大的身份,对轧钢厂的产品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不用那么自责,轧钢厂那么多人,不是技术工种,根本不懂这些。”赵玉看出关蓓的挫败,晚上睡觉前特意安慰关蓓。

    “当初要不是为了赚钱,来了销售科,我也不会特意记下各种型号,还说的头头是道。”

    “你要是觉得咱们轧钢厂这边枯燥,可以去制衣厂那边帮帮忙,出了省,咱们两家算是一家厂子,不论谁得了好处都不错。”

    “我明天再跟着赵姐学习学习。”关蓓客套了一句,又低头写自己的东西。

    轧钢厂零件的各种型号,关蓓虽然搞不清楚,但是外贸会的各种见闻,关蓓却大有可写,关蓓准备抓紧时间将稿子写完投出去。

    第二天外贸大会更加热闹了,开始有零零散散的外国人出现,每个摊位前也陆陆续续开始出现会英文的年轻人。

    关蓓跟对方套了几句近乎,询问对方的英文是跟谁学的。

    “是学校特意选出来的,说是外交部那边的任务,要是英文学得好,以后说不定能进外交部工作。”轧钢厂摊位前的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身上还有着明显的学生气,说起外交部三个字更是双眼发亮。

    “每个学校都会选拔学英文的人才吗?你学英文多久了?我听你说话,和那些外国人没什么区别,你可真厉害!”关蓓想尽办法夸这位小年轻。

    这会儿摊位上又没什么人,对方也愿意同关蓓分享一下自己学英文的经历,相当于是一种炫耀。

    “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学英文的,我们首都这边大概有十五所中学能学英文。”

    国家看重对外发言,外交部自然也就越来越重要,人手短缺,所以特意找了许多英文老师来给他们这十五所学校上课。

    一个学期后期末进行统一测试。

    最终一共选出了五十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班级,每周三节英文课补习,有时候还会是外交部的人直接来给这些学生上课。

    这些学生的英文水平虽然还不到进入外交部的水准,但是简单的翻译已经足够了。

    这次的外贸大会将他们派出来也是一种实习,要是表现好,还可以得到奖励。

    “那你们平常上课的教材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关蓓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她从见到火车上的那一幕开始,心中就有了想要学英语的想法。

    但是苦于没有老师,没有教材,根本无法开始。

    “教材都是外交部统一发的,每次上完课,这些教材都会回收。”

    少年说完又瞟了一眼关蓓,“你也想学英语?”

    “物以稀为贵嘛。”关蓓笑嘻嘻地说道,但是心中还是有些失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