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12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风起长安》 120-140(第22/29页)

爱极了,不由的亲切道:“好可爱,长得真漂亮啊。”

    荣王妃便说道:“嫂嫂与兄长将来若是生了孩子,想来应是才貌双全。”

    “他叫什么?”李忱问道荣王。

    “圣人赐名伉。”荣王回道,“我推兄长入内吧。”

    “好。”

    雍王与荣王两家来到太液池,  此时太液池畔,已有不少宗室在等候圣驾,还有十六皇子颍王与其怀有身孕的颖王妃。

    荣王刚推着李忱来到太液池,便听见一声叫唤,从池边传来,“阿兄。”

    一个穿着道服的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跑向李忱,她的手里还拿着一只陈旧的纸鸢。

    内宫妃嫔与宗室诸王公主具在,小女孩的举动,让其生母惊吓了一番,“虫娘。”

    虫娘见到李忱后,便将母亲先前的教导忘得一干二净。

    李忱并没有顾及众人的眼光,而将这个在内宫不受待见的妹妹抱起。

    面带慈祥的微笑,“小丫头,好久不见。”

    虫娘坐在李忱的怀中,拿起李忱送给她的风筝,“阿兄,你看,风筝还在,阿娘说今天很多人都会来太液池,像上次一样,虫娘就在想,阿兄是不是也会来,虫娘已经有…天没有见到阿兄了。”

    虫娘掰着手指,却发现自己根本数不清,“哎呀,反正就是很久很久。”

    李忱摸了摸虫娘的头,从袖子里拿出一包果子,“虫娘猜这是什么?”

    虫娘嗅了嗅,旋即瞪着大大的眼睛,“是饆饠吗?”

    “小丫头真聪明。”李忱说道,“给,樱桃饆饠。”

    众人看着这一幕,纷纷调侃道:“十三郎如此喜爱虫娘,不知道人,还以为虫娘是十三郎的女儿呢。”

    “是啊,十三郎这般喜欢孩子,雍王府,也该要有喜事了吧。”

    李忱只是看着妻子笑了笑,而她抱着虫娘的一幕,也恰好被皇帝与张贵妃瞧见。

    众人纷纷侧身行礼,“圣人。”

    然而虫娘见到皇帝,眼里更加开心了,“阿爷。”

    皇帝只是撇了一眼,随后便将注意力放在了荣王的长子身上。

    宦官将荣王妃怀中的孩子抱给皇帝,皇帝看着自己的孙儿,满眼慈爱的说道:“十四,这孩子生得像你。”

    皇帝于是抱着孩子进入了蓬莱阁,众人也跟随上前。

    宴上,因为吴王、荣王、颖王均在这两年添有子嗣,张贵妃便接此调侃起了李忱。

    张贵妃见皇帝如此喜爱荣王的长子,于是顺着说道:“这十四郎的长子都将满岁了,十六郎也即将做父亲,咱们十三郎的雍王府,也该要有动静了吧。”

    宴上的人,皆知张贵妃与李忱的过往,如今张贵妃的话,让众人不明所以,不知这究竟是身为庶母的善言还是暗讽。

    “几个兄弟中,可是雍王府最先成的亲,”有长公主也顺着张贵妃的话说道,“十三郎,你可莫要落在几个弟弟之后了。”

    面对长辈们对于子嗣之事的调侃,李忱拉着妻子的手,极为尴尬的应付了几句,而这些,都被皇帝看在了眼里。

    作者有话说:

    第136章 长恨歌(九十)

    天圣十四年, 在长安度过除夕与正旦之后,苏荷独自一人回到朔方。

    因中原一事,导致皇帝起了疑心, 李忱便无法再离京, 而苏荷又为将门之女,私下离京恐落人话柄, 于是李忱便入宫替妻子请辞。

    ——大明宫——

    皇帝斜靠在坐榻上,手中抱着暖炉, 气色不是很好,而今越渐年老,便越发怕冷了。

    “去年才回京, 怎么又要走?”皇帝疑心道。

    “若是王妃一直与臣在一起, 恐怕,臣便要时时被人说闲话了。”李忱回道, “去年宴上,姑母与长姊的调侃,臣有借口能够应付一次, 难道之后次次都能吗?”

    对于李忱, 皇帝是知道的, 那天夜里,李忱的脸色, 他自然也看到了, 以她这样的身份,被询问子嗣, 任谁都会尴尬。

    “十四郎与十六郎都比臣年幼, 却先后诞育皇孙, 旁人又会如何想我雍王府。”李忱说道, “是您残废的儿子,无能吗?”

    雍王成婚多年,久未有子嗣,众人率先想到的,一定是患有腿疾的雍王。

    “放肆!”皇帝斥道。

    “雍王妃久未出子嗣,接下来,便是诸位姑母与长姊要替臣张罗纳妾了吧。”李忱说道,“毕竟在皇家,子嗣才是最重要的。”

    “够了。”皇帝被李忱的冷嘲热讽惹怒,“你既受不了那些闲言碎语,就让雍王妃回本家吧,朕也落得个清净。”

    “喏。”——

    雍王入宫后没过多久,皇帝便恩准了雍王妃离京,得到圣意的李忱,并没有着急替妻子收拾行礼。

    而是等到开春时,才送苏荷出长安,离别时,二人坐在灞河旁的一块巨石上。

    苏荷头靠着李忱的肩,看着灞河上的景色,开春时节,河畔的柳树都长出了青芽。

    莲花汤张贵妃的话还在苏荷的脑海中不曾忘却,在这些聪明人的眼中,长安城显然成为了一座危城。

    能救这个国家的的人以及兵力,不是皇帝最信任的宠臣,也不是他引以为傲的禁军。

    而是那些真正守卫大唐浴血奋战的边军将士,“朔方现在没有节度使,各郡的统兵都由太守与都督负责,一但战乱开启,这个位置,必是你父亲的。”李忱向苏荷说道,“你父亲在军中多年,立功无数,却一直在太守位上徘徊,若直接越级至节度使,恐不能服众。”

    这也就是苏荷为何要回到朔方的原因,“国家有那么多将领,真的会以父亲为朔方节度使吗?”苏荷问道。

    “你相信我。”李忱说道。

    苏荷点头,“另外,这个事情你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你父亲。”李忱又道。

    “好。”

    “关中现在因为先前的水患与干旱,流民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妥善安置,而这些流民,便是劳力与军力。”李忱继续道。

    “你是说,让父亲接纳这些流民吗?”苏荷问道。

    “对。”李忱说道,“至于钱财与粮食,你舅父会有办法的。”

    “军资所需要的粮食与钱财,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苏荷说道,“上次中原赈灾,舅父运了那么多粮,这次…”

    商人一向奸诈唯利是图,苏荷清楚舅父曾万福是什么样的人,李忱遂笑道:“这几年,他用着皇亲的名号,在长安商行行走,并还与长安的首富做起了生意,将产业扩至江南,怕是已经累积了不少钱财吧。”

    苏荷听懂了李忱的意思,“我明白了。”然而她仍旧放心不下李忱一个人在长安。

    “可是我走了,你怎么办?”苏荷问道。

    李忱拍了拍妻子的手,宽心道:“现在尚未大乱,所以我在长安并无危险,若是陆善真的造反,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