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12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风起长安》 120-140(第19/29页)

不属于自己势力的人成为宰相来制约自己——

    天圣十三年十月冬,在关中大饥之年,皇帝仍然大张旗鼓的带着内宫妃嫔与百官前往华清宫。

    十一月时,尚书省六部开始整理清算一年的政务,其中吏部进行对官员的考核与评判,而在选官的过程中,皇帝果然向张国忠提起了河东太守卫陟,以及另外一个人,吴郡太守赵居仁。

    十一月下旬,河东太守卫陟入考华清宫,通过了所有的考核,皇帝亲自召见他,并夸赞了他的才华。

    然而却受到张国忠的忌惮,于是找到了皇帝身侧新上任的谏官吴相之,恰好又是河东人,曾做过大理寺评,于是以御史一职为条件,让其弹劾河东太守卫陟。

    吴象之遂上疏弹劾卫陟行贿谋取官位,皇帝对卫陟寄予厚望,起初是不相信的,所以命御史台对卫陟进行审讯,而主审官恰好是御史中丞温冀。

    原本有望成为宰相的卫陟,一夜之间变成了阶下囚。

    ——御史台——

    “伯父。”忽然听到有人叫唤。

    囚牢中的卫陟回过头,却发现来人很是眼熟,“你是怎么进来的?”原来是在族中并不起眼,只会仰仗家族作威作福的侄子。

    “伯父这话说的,我是您的侄子,自然是来探亲的。”

    卫陟挑起眉头,卫氏一族显耀至极,本以他的出身可以获得入仕的机会,然而卫陟见他不务正业,遂将门萌的资格剥夺,给了自己次弟儿子,也正是这一点,卫陟遭到了侄子的记恨,“你会如此好心?”

    侄子邪笑道:“当然,我可是您的侄子呀。”

    “是谁差你来的?”卫陟质问道,因为御史台不是谁都能进来的。

    “谁差我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伯父您很快就要死了。”侄子说道。

    侄子的话让卫陟很是惶恐,“你胡说什么,我是清白的。”

    “伯父难道还不明白吗?”侄子冷笑道,“您触碰到了权臣的利益,他会让你活着离开这里吗?”

    “你?”卫陟看着自己的侄子。

    “如今能救您的,只有另一个人。”侄子提醒道,“主审官是温冀,他可是那个人在朝中的心腹。”

    “是御史中丞让你来的?”卫陟问道。

    侄子没有回答,只是说道:“既然您已经触犯了右相,不如倒靠东平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侄子的话,让卫陟陷入恐慌,为官多年,一直遭受排挤,如今有了拜相的机会,却仍然是奸臣当道,走了一个李甫,又来一个张国忠。

    他在狱中想了一夜,最终在受审之时,因心中的恐惧,于是在情急之下贿赂温冀,想要求东平郡王陆善相救。

    然而正是此举,让张国忠阴谋得逞,吴相之再次上疏弹劾卫陟与御史中丞吉温勾结,欲谋陷朝廷,张国忠更以高官厚禄诱使卫陟的族侄作为人证。

    皇帝得知后大怒,将卫陟贬为昭州平乐尉,而吉温冀也被调离出京,贬为澧阳长史,拾遗吴相之因揭发有功,迁为殿中侍御史。

    陆善得知此事后,便派人赶往长安替温冀诉冤,张国忠趁机进言卫陟与温冀都是陆善党人,又向皇帝从旁进言,陆善意欲谋反,然而皇帝只是将陆善的诉冤搁置,至于谋反事,一概不听。

    作者有话说:

    翻开历史书,其实不是杨国忠太聪明与阴险,而是皇帝太蠢,以及不够勤快,但凡勤政一点,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又拿他老了当借口,作者菌是真会瞧不起,老了还能玩女人,年年都跑去华清宫游玩呢。

    所以人老了,他的精力就只能支持玩乐,不能支撑勤政了?

    第134章 长恨歌(八十八)

    在一次次进谏, 河东节度使陆善与其部众密谋反叛谋,皇帝却都不听从,反而越来越信忍后, 张国忠终于忍无可忍, 遂使激将之法,暗中将陆善在朝的眼线通通找出, 并利用自己掌管吏部的权力,一一排除, 欲以此让陆善恐惧,从而加快造反,便能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

    陆善留于长安的长子, 也被张国忠安排人手监视, 并极力撮合与太子李怏之女的婚事,是想将陆庆宗作为人质, 永远留于京师。

    ——华清宫——

    李忱回京后,并没有干涉朝中任何事情,包括张国忠所做一切加快陆善谋反之事, 十月冬皇帝游华清宫, 命雍王从幸。

    华清宫的瑶光楼内正在举行一场宴饮, 赴宴的都是皇室宗亲,以及外戚张氏五家。

    李忱在宴上, 看见自己的姊姊, 万春公主与右相的幼子鸿胪卿张珀坐在了一起。

    于是这才想起来,在她离去的一年里, 皇帝已将万春公主下嫁给了鸿胪卿张珀。

    张珀的名声, 李忱素有听闻, 虽是张国忠之子, 但行事却不似其父,所以聪明伶俐的万春公主才会愿意下嫁给他,如今二人并坐在一起,也算得上是郎才女貌了。

    东宫此次从幸的人,除了太子的长子,还有其次子,南阳郡王李溪。

    皇帝身侧坐着的,自然还是张贵妃,就在李忱抬头时,恰好与张贵妃对视了一眼。

    张贵妃的脸上虽有笑意,然而眼神里却透露着无法诉说的悲伤,皇帝的恩宠对于她而言,不过是煎熬与折磨。

    然而皇帝看不到这种情感,自以为言听计从,将所有的宝物与珍玩赏赐下去,就能像内宫中其她妃嫔一样,得到她们的真心。

    李忱将视线挪开,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坐在她身旁的苏荷遂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或许,你可以去与她见上一面。”

    “听闻十三郎去年离京时,去了中原。”孝真公主忽然在宴上提起了雍王的事。

    雍王离京众所周知,以及她前往中原所做的一些事,唯独一直退居在内宫的皇帝不知道。

    孝真公主借与弟弟李忱关心之语的话,将一旁的张国忠惊得不轻。

    因为雍王的事一但泄露,那么他在中原的罪行也将暴露无遗,他费尽周折才将这些事瞒下。

    李忱也知道,孝真公主此言,是想借她打压张国忠在朝的嚣张气焰,除此之外,还能让皇帝疏远她。

    “十三郎去了中原?”皇帝听后果然重视了起来,他挑眉看着李忱。

    李忱艰难的从席座上撑起身体,尽管有苏荷搀扶,但依旧不能站稳,“小心。”

    李忱因无力的双腿差点载倒,幸而有苏荷,他向皇帝行礼,如实的交代了自己的去向,“臣去了江南,只是途径中原而已。”

    “江南?”听到江南二字,皇帝眯起了疑惑的老眼。

    “朔方的冬天太过寒冷,雍王有腿疾,所以妾身带着雍王去了江南过冬。”苏荷向皇帝解释道。

    皇帝身侧的冯力也弓腰提醒道:“去年冬,朔方有雍王的上奏,其中内容便是雍王要前往江南之事,但是大家去了华清宫,所以一直搁置着没有看。”

    很显然,皇帝已经不记得此事了,但观李忱的状态,与离京时无异,便又打消了心中的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