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8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风起长安》 80-100(第20/34页)

    张贵妃内心一阵惊慌,她扭头看向皇帝,皇帝则是拉沉着一张老脸,“你在威胁朕?”

    “如果圣人执意要杀,臣绝不苟活。”李忱道。“范李一死,天下臣民将会彻底寒心,这世上,就再也没有敢用性命来效忠大唐的勇士了。”

    皇帝冷盯着李忱,他从榻上起身,“朕记得,你从前不是这样的人。”

    “圣人也会记得臣是什么样的人吗?”李忱问道,“可是圣人记忆中的我,早已在多年前就死了。”

    皇帝被李忱的话哽住,他踩着地上的木板来到李忱身前。

    “为了两个外臣,值得你这样做吗?”皇帝低头问道,几十年过去,对于妻子儿女,他从不曾心慈,而今,心中唯一的遗憾便成为了最后的一丝悲悯。

    “也许圣人觉得他们只是两个外臣,可在臣眼里,他们是愿意拿性命来报恩,明知是不可赦免的死罪,却依然选择冒险来救臣,来救圣人与大唐社稷的忠臣良将。”李忱回道。

    皇帝负手,“这一点,你跟你的母亲,还真是像。”

    “冯力。”皇帝唤道。

    “大家。”

    “传朕旨意,李守忠与范元辅救驾有功,免其死罪,革去都督一职,扶风、千阳、上洛、商洛四府折冲都尉各降为校尉,从今往后,诸郡不再设都督,太守府与折冲府军政互不干涉。”皇帝道。

    “遵旨。”冯力叉手。

    李忱听后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金簪,假装赦免这样的把戏,是皇帝惯用的手段。

    “朕不会杀他们。”皇帝说道,“朕既然能向你母亲保证并且做到,就绝不会失言于你。”

    听到皇帝这番话,李忱这才放下心来,支撑身体的念力消散后,眼前越发模糊,金簪从她垂下的手中滑落,整个人应声倒地。

    皇帝略微挑眉,“来人,快宣陈医正,送雍王回府。”

    “启禀圣人,陈医正已在殿外。”宦官入内奏道。

    作者有话说:

    第92章 长恨歌(四十六)

    皇帝看了一眼张贵妃, 张贵妃便不慌不忙的解释道:“诸皇子中,三郎最在意的是谁,难道还能瞒得过妾吗, 虽嘴上说着无关紧要, 可若雍王真跪出个好歹来,最伤心的, 恐怕也是三郎。”

    以为张氏善解人意的皇帝轻叹了一口气,“朕有那么多儿子, 却没有一个是懂朕的,朕养了他们几十年,还不如爱妃贴心体己。”

    困意袭来, 一夜未睡的皇帝, 摆了摆手,“朕倦了, 得去好好歇歇。”

    “冯力。”皇帝边走边道。

    “大家。”

    “将雍王送回靖安坊。”

    “喏。”

    张贵妃将皇帝送走,随后折返殿内亲自将李忱从地上扶起,“忱郎。”

    因雨水渗透, 使得李忱的身体无比寒冷, 张贵妃从腰间取出一块丝帕替李忱将头上的雨水擦干, “快,取一件大氅来。”张贵妃吩咐道。

    冯力将轮车推入殿, “娘子。”

    张贵妃便将李忱扶至轮车上, 盖上大氅,“快快送雍王回府, 莫要在路上耽搁。”

    “喏。”

    大明宫外

    轱辘轱辘——长安城街道上夯实的黄土被雨水打湿, 道路变得泥泞, 有些地方还渗透着未曾清理干净的血水。

    皇帝命冯力将雍王与医正一同送回了雍王府, 在马车上,医正先替雍王处理了胳膊上被雨淋湿的伤口,随后将御寒的大氅盖在了李忱身上。

    体温逐渐回暖的李忱从昏迷中苏醒,“陈太医。”

    “雍王。”陈医正行礼,作为医者他十分担忧的说道:“您身体里本就寒气堆积,怎可跪在初春的寒雨中,若是淋坏了身体,加重病情,对您而言,足可致命。”

    李忱看着身上的大氅,“李忱死不足惜,能用我的命换几位忠勇将士的性命,也值得了。”

    “吁。”马车渐渐停缓。

    “雍王回府了。”

    长史看见浑身是水的雍王后,挑起白眉焦急道:“大王被雨淋湿了,怎么不更换公服。”

    文喜耸肩,陈医正旋即将药方给了长史,“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外出,以免受凉。”

    “好。”

    苏荷听着外面的声响来到前院,刚出拱门便看见浑身湿透的李忱,除了文喜之外,身旁还跟着一个穿着青衫的医官。

    二人相顾无言,苏荷也没有过问任何,而是在众人的注视下,带着李忱进屋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屋内炭火让李忱的身体渐渐回暖,他躺在榻上,苍白的脸色也恢复了一些气血。

    李忱看着自己尚在病中却还要为她忙前忙后的苏荷,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于是伸手抓住了苏荷的衣袖。

    苏荷回头,“嗯?”

    “昨夜…”李忱开口。

    “我明白。”苏荷说道,“你我之间,现在还需要言谢么?”

    李忱松开手,苏荷也将手中的热巾放下,顺着床榻坐下。

    “我看见了你身上的伤。”李忱说道。

    “你是说腹前?”苏荷下意识摸了摸上腹,那里有一道浅浅的疤痕。

    “天圣五年,国朝发兵突厥,父亲为先锋,与回纥联盟,一同攻打突厥汗国,此后,突厥被灭,回纥汗国正式建立于漠北。”苏荷回道,“那时,我瞒着父兄,偷偷跟上了战场,后来还被父亲罚了一个月的禁足。”

    李忱盯着苏荷,眼里充满了惊讶,“天圣五年,七娘不过豆蔻年华,就有勇气上阵杀敌…”

    “勇气并非天生,但若身处战场,死亡也就不那么可怕了,比昨夜更混乱的场面我也见过。”苏荷解释道,“突厥未灭时,经常南下,尤其是在冬天,草原上没有粮食,他们便抢掠大唐边境的百姓,父亲一直戍守在边镇,最后也在九原郡安了家,所以我与几位兄长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连睡觉,都是兵刃不离身。”

    “丰州乃漠北边境要略之地,可控河遏贼,苏将军镇守多年而不失,又助回纥立国,足以见其能。”李忱说道。

    “周王的案子结了,长安的动乱也得以平息,但从圣人的处决上来看,大唐还潜伏着更大的危机。”苏荷说道。

    “张国忠和陆善吗。”李忱按着额头,“眼下尚需自保,便更加无力改变这样的局面。”

    “我虽不懂政治,却也知道驭下的制衡,在长安这么久,也逐渐看清了形势,张国忠此人无大智与谋,压不住陆善的。”苏荷说道。

    “天下兵马,若得其三,天子又是如此,那帝王之位,谁敢说陆善不曾动过心思呢。”苏荷又道,“非大乱之时,一人统御如此多兵马,这等同于给了半壁江山。”

    李忱躺在榻上久久不语,“王朝的命运总是逃不过盛极而衰,这次轮到李家了。”

    苏荷看着忧心忡忡的李忱,便又坐得靠近了一些,“不管命运的走向是什么,未来发生什么,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