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被逼考科举: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学渣被逼考科举》 170-180(第5/21页)

。”

    没曾想到四皇子还记得他的问题,连他自己忙得都快忘了,程子安颇为意外地道:“什么答案?”

    四皇子隐隐激动道:“天下江山姓周,而程尚书,一心为了周氏江山。我想从程尚书身上,学到如何壮大周氏的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

    程子安面露微笑,心里却呵呵。

    滚你周氏的蛋!

    老子才不管你周氏还是什么氏,百姓经不起任何的风雨,王朝末年的百姓,比牲畜都不如。

    历史并无新意,任何的王朝末年,天下大乱造成血流成河,饿殍遍地,人口巨减。

    成王败寇,都是血淋淋的人命铸就。换一个姓氏登上大典,士庶之间的等级仍然存在,改朝换代就没任何改变。

    程子安从没想过那个宝座,踏着尸骨累累坐上去,脏,永远难以心安。

    在有生之年,能庇护百姓一二,让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也不算负了此生。

    离开四皇子府,夜幕已沉沉。

    程子安最喜欢夜归时的满城灯火,听到妇人喊淘气的孩童归家,他没坐进车厢,在车辕前坐了。

    莫柱子拉着缰绳,侧头看向程子安,灯火在他脸上拂过,照着他疲惫的眉眼,出言劝道:“少爷,你累了一天,进去坐着歇息一阵吧。”

    程子安轻轻摇头,问道:“柱子,你说我是不是很傻?”

    莫柱子呆了下,急道:“少爷不傻,少爷是天下顶顶聪明之人。”

    程子安听得发笑,道:“柱子,你看啊,你可是户部尚书的随从,宰相门前七品官,你多少也得够八品九品吧,连一个大钱都不敢收,家人也没得到好处,跟着我这个尚书,还算布衫,吃大亏了啊!”

    莫柱子拽紧了缰绳,沉默了半晌,道:“少爷,小的本是穷人,当年莫家都快散了,大姐要是被卖出去做妾,估计现在早已没了命。二姐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与弟弟,跟阿爹阿娘一样,在地里刨食,累死累活还是吃不饱。对比着大姐二姐如今的日子,说是享福也不为过。这一切都靠少爷,我要是丧了良心,认为跟着少爷吃了亏,我就是畜生!小的读书不好,这些年少爷所做之事,小的还是看得懂。少爷不仅仅是对莫家如此,对穷人都一样。”

    骡车驶到了巷子里,食铺的香味四溢,灯笼挂在门前,驱散了巷子里的黑暗。

    程子安隐隐笑了,傻就傻吧,至少,他真救了不少人呢!

    门前,王相的马车停在了那里。

    程子安振奋起精神,接下来,还有场硬仗要打。

    作者有话说:

    第173章 173  一百七十三章

    ◎无◎

    王相见到程子安的骡车驶近, 从车上下来打量了半老骡子几眼,终是忍不住道:“马也不算贵。”

    马本身不算贵,养马就贵了, 伺候一匹马比一匹骡子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权贵身边的谋士随从, 与养骡马的道理大致相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清客门人谋士师爷, 这些都需要白花花的银钱去支撑。

    程子安身边的人手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连谋士就只有程箴充任,没那么多人手余钱去养马。

    王相已经做了多年的相爷,程子安见识过相府的排场,儿孙们在金尊玉贵中长大,哪怕是王相想要简朴, 已经改变不了。

    这件事上,他们不会达成共识,没讨论的必要。

    程子安拱手,侧身请王相进门, 随意敷衍道:“骡子与马都一样,能行走就行。王相怎地不进门去坐着吃茶?”

    王相也就顺着程子安的话说了下去, 道:“我也将将到, 同你的门房耽搁了一阵。”

    老林是哑巴,程子安估计王相府小厮一时半会没能与他说清楚。

    其实老林心里门清,只程子安不在, 他不会随便放人进府。对此程子安还挺满意, 如今他的身份敏感, 府里最好保持清净。

    程子安对王相的来意心知肚明, 略过了老林的是, 请他在正厅坐下歇息:“王相可用过了饭?”

    王相自从没找到程子安,心中就一直没能放下,回到府里略微用了几口,实在是食不下咽,放下筷子径直来了锣鼓巷。

    “我陪着你用一些,你忙,正好边吃边聊。”

    王相见程子安在笑,眼一瞪道:“吃你一餐饭又如何了,舍不得?”

    “舍得舍得!”程子安举手投降,笑道:“王相先做,我去洗漱下就来。”

    更洗之后来到正厅,秦婶与莫柱子一起送来了饭菜摆好,案桌上多加了去现买回来的白切羊肉与两道小菜。

    王相的心思不在饭食上,他随意吃了几口,看着闷头大吃的程子安,拧眉问道:“你下午不在户部,出宫去忙了?”

    程子安点头,吞下嘴里的饭菜,道:“跑了一下午,累得很。”

    王相只能先闭了嘴,程子安吃得香,他难得多吃了半碗饭。

    饭毕坐着吃茶,王相坐不住,在屋里来回走动,抚摸着肚皮道:“饭还是得吃七分饱啊!”

    饭吃七分饱,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步子垮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程子安只当没听出王相的言外之意,捧着茶盏一口口吃得很是香甜。

    几个皇子那边,他们只要不想着弄垮周氏江山,就会老老实实。

    至于王相,他与大多数的朝臣官员一样,程子安的革新,亦与他息息相关。

    王相的几个儿子虽然资质平庸,因为是王相的儿子,靠着血脉恩荫出仕,外放做着不大不小的官。

    程子安的太学同仁王尧,在翰林院任正六品的翰林侍读,品级不显,却清贵,还经常能见到圣上。

    王相身子骨硬朗,越过几个儿子,替孙子铺路的用意再也明显不过,将继续维持王氏一族荣光的重任,都压在了王尧身上。

    见程子安不接招,王相眉头紧皱又松开,直接问道:“漕帮的打算如何了?”

    程子安放下了茶盏,道:“王相,户部账目的情形很糟糕,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开春,户部都有无数请求赈济的折子飞来。户部的确拿不出余钱,赋税已经收到了十年以后,王相对此也应当清楚。想要继续维持,除了继续摊派,想方设法收钱,就是节省开支。摊派的事情,底下官府擅长得很,百姓家中养只鸡,都可以造出鸡头税的名目。另,还有士绅一体纳税纳粮。节省开支,砍官员们的俸禄,正俸公使钱职钱添支,各部的请款,漕帮等漕运银。王相以为,户部该如何选为好?”

    无论动官绅或漕运,这两样能填补财赋的空缺,但皆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最为容易的,便是继续向百姓摊派。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些年来,各地的民乱断断续续,一直未曾断过。

    正值春耕时节,要是没种子下地,朝廷收不到粮食且不提,百姓到处逃荒,饿极了走投无路,会烧烧抢掠,民乱会再起。

    王相长叹了口气,道:“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