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被逼考科举: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学渣被逼考科举》 140-150(第7/17页)

卖命!

    圣上在朝堂上,听过无数次大臣们如此表露心迹,但他当时听了,仅仅只是听罢而已。

    反正他不信!

    最终,圣上落了一身的疲惫,将此差使交由了章尚书,由他去负责去将作监挑选工匠,尽快送往云州府。

    他出了近十万两银了,可不能打了水漂!

    云州府。

    到了七月流火时,天气就凉了下来,地里的庄稼快要收割,麦穗金黄,芋头叶远远望去,一片连一片,在风吹拂下,似碧波荡漾。

    织造城建造得很顺利,厚砖墙砌起了半人高,再过一两个月,就能上房梁了。

    普通常见的织机,陆陆续续送到了云州府。

    程子安清点收货,付钱,面上看不出来,心却快拧成了麻花。

    桑麻种植顺利,长得还算不错。蚕也养得不错,茧子又白又大。

    莫草儿说,种桑养蚕这方面,没甚大问题,云州府能产出上好的蚕丝。

    万事俱备,只等花楼机。

    京城要是再没反应,他只能亲自前去一趟江南,就是将江南有花楼机的织坊,不惜一切代价弄几间到云州府来,他都要弄回一两台花楼机!

    这天,程子安天蒙蒙亮就起了床,先去织造城巡视了一圈,再出发赶去了老方的村子。

    老方前几日托人带消息,芋头可以挖,小麦可以收割了。

    在春耕时,程子安终于决定,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除了调换芋头种子,还匀了一部分种小麦的地种植芋头,在去年种芋头的地上,耕种了小麦。

    效果收成如何,空口无凭,一切得以数据为准。

    程子安忙得很,日夜兼程,在路上也未歇息,深夜赶到了村子里。

    村子里的狗听到动静,汪汪汪狂吠不止。

    星空下安宁的村子,逐渐亮起了灯,木门吱呀,有人在喊:“是谁?”

    程子安看到灯火,不禁微笑起来。

    嚯,能点得起油灯了!

    程子安回道:“是我。”

    村民对程子安最为熟悉不过,闻声立刻热情地道:“原来是程知府,程知府怎地这时候赶来了,快快进屋来坐。”

    程子安道:“我不坐,天马上要亮了,就在骡车里对付一阵。”

    村民知晓程子安的个性,未再多劝,呵斥着自家的狗,关上了门。

    灯火却没灭,整个村子里都开始有了动静,生火烧水煮饭。

    在天微微明时,草屋顶上只看得到些许的炊烟,村民男女老少,推着板车拿着镰刀,扛起锄头下地,开始了秋收。

    程子安与莫柱子合衣,在骡车里眯了一会,听到外面的动静,下车去水井边,借了一只木桶打水洗漱过,要了碗热水,啃了两只炊饼,便去了地里。

    花楼机是辅,粮食才是主。

    这是程子安在粮食种子,肥料,以及除虫等各方面都落后的情况下,唯一能相到的办法。

    要是这个方法一点都没用,人人都能穿得起提花缂丝,不过是裹着绫罗绸缎饿肚皮。

    程子安蹲在地头,望着老方他们挥舞锄头,镰刀,收割芋头小麦。

    平时程子安不大信神,这时却忍不住临时抱佛脚,祈求各路菩萨保佑:

    粮食就算不增产,绝不能比去年低!

    京城将作监的工匠们,赶紧派往云州府!

    作者有话说:

    第145章 145 一百四十五章

    ◎无◎

    芋头与小麦先收割了十亩地, 芋头能当场称重,小麦则要等到脱粒,晒干等之后才能称量。

    所幸天气算好, 小麦很快就能出来结果。

    至于芋头, 平均亩产在八百零九斤,程子安除掉九斤泥土, 算成了八百斤。

    八百斤的亩产, 是云州府最高亩产量的两倍有余, 百姓们能得这个收成,都开心不已。

    程子安与他们一同欢呼,内心却很惆怅。

    因为芋头储存不易,先前发现撒一层细沙的存储方式,依然会腐烂一成左右。

    种植芋头, 比起小麦需要更多的肥料,水,芋头种。

    肥料是粪肥,成本不计, 人力也不计在内,单独算芋头种, 与腐烂的一成加起来, 至少要去掉三成。

    且挖芋头时,哪怕再小心,难免会破皮, 或者挖烂, 这里还要加不到一成的损耗。

    这不到一成的芋头, 一般挖回来之后, 留作主食吃掉, 或者拿去变卖掉,勉强能不算在损失之内。

    但总体上来说,除掉七七八八,实际上能供给百姓当粮食的部分,只有五百斤左右。

    五百斤听起来很多,其实不尽然。

    因为百姓能耕种的土地,基本上是固定的,比如一户人家两亩地,分一亩出来种芋头,种小麦的地就剩下了一亩。

    一亩地的小麦,祖坟开裂,老天特别眷顾,一亩地的亩产四百斤顶天了。

    滩涂或者沟渠边栽种一些芋头收成要差些,亩产大概在六百斤左右。

    如滩涂沟渠等地方,每户平均下来,差不多半分地,收成大概在三四十斤左右。

    小麦的平均亩产数据出来了,在三百六十斤,对于在云州府历年收成来说,不算低。

    这样一来,两亩地的所有粮食产量,满打满算九百斤。

    一个干活种地的成年汉子,一天至少要吃两斤主食,勉强能凑个饱腹。

    两亩地,以现在的生产力,至少需要三个成年汉子,起早贪黑,翻地,除草,施肥,浇水。

    在耕种与收成的时候,付出的劳力与体力则要加倍。

    粮食够吃吗?

    至于吃肉,蛋等填补,增加营养,就更加扯淡了。

    养猪需要粮食,只吃草的猪,可长不肥,一年到头下来,能长到一百斤左右,就算厉害了。

    猪仔要钱,许多人家,连买猪仔的钱都拿不出来。至于养母猪,又是何不食肉糜的想法。

    养鸡鸭好一些,需要的粮食少点。不过鸡鸭下的蛋,百姓要留起来,拿去卖了换取针线布料,油盐,人情世故往来等等花销。

    这一切的计算,都还是在未交赋税的前提下。

    程子安在村子里呆了五天,在小麦数量出来之后,打算次日回府城。

    村子里的百姓们,在老方的安排下,当晚趁着月明,每家每户拿出一道饭食,搬了桌椅到村头的空地上,请程子安与莫柱子一同用饭。

    老方与村里的老者,坚持将程子安请到了主座上,连莫柱子,都被他们热情安排在了程子安的左下首。

    老方不知从何处拿了一坛浊酒,倒在缺了口的陶碗里,皲裂干枯的手端到程子安面前,眼红红道:“我们穷,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程知府。程知府向来不吃我们的饭,怕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