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学渣被逼考科举》 130-140(第4/17页)
容,深深长叹道:“我先前说过,尽力还他们一个公道,程知府,你若做了别的事情,我什么都不知道。”
程子安再次拱手施礼:“段尚书大义,我替云州府的百姓道声谢。”
等进了县城见到高县令,盘问之后,段尚书很想挖掉自己的耳朵。
怪不得程子安会在山林村来那么一出,与小童玩耍,捡板栗,都是为了引起他的恻隐之心。
且程子安并非仅仅为了案子,而是为了留下常平仓的粮食。
程子安实在是太大胆,太狡猾!
作者有话说:
第133章 133 一百三十三章
◎无◎
高县令:“段尚书, 赵侍郎,下官无话可说,非也非也, 下官有许多话要说。”
“程知府何等的聪明, 知晓了此事。下官不明白,程知府既然当面放过了下官, 为何在背后又写了参奏折子, 告发了下官。”
高县令委屈冲天, 哪个官员手上没直接间接涉及到几条人命?
欺压百姓,家族跟着发大财,鸡犬升天,在大周司空见惯。
偏生他倒霉,交出了钱财, 最后却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赵侍郎听得眼珠子都快飞出了眼眶,他感到一切像是场梦,如此不可思议。
这一切,都是程子安的手笔, 云州府所有的县令都交出了不清不白得来的家财,程子安皆如数收下, 他一声不吭, 要将是一个县并为九个县,早就算好,要拿下高县令。
如高县令所言那样, 既然收了钱, 为何又要将他打入泥沼中?
客栈里, 程子安已经歇息了, 赵侍郎翻来覆去睡不着, 想到在县衙时,高县令悲痛欲绝,愤愤不平的脸,翻坐起身下床,套好衣衫,来到了隔壁段尚书的客房。
“咚咚咚。”赵侍郎敲响了门:“段尚书,是我。”
两声之后,门开了,段尚书站在门边:“进来吧。”
赵侍郎打量着段尚书,见他穿着整齐,不由得问道:“段尚书还未歇息?”
段尚书笑道:“赵侍郎这般晚了,也还没睡觉?”
赵侍郎苦笑一声,段尚书也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段尚书的桌案上,茶还温着,上面摆着笔墨纸砚,毛笔的鼻尖还在滴墨,纸上写了一半,看来还在彻夜奋笔疾书。
赵侍郎看到几个字,应当是这次查案的案情,他忙别开头,只当没有看到。
要让段尚书亲笔写卷宗,此事至关重要。
想到在来县城的路上,段尚书上了程子安的骡车,赵侍郎脑子里乱哄哄,无论如何都理不出个头绪。
段尚书提壶倒了一盏茶给赵侍郎,随手收起了案桌上的卷宗。
举动随意,赵侍郎分辨不清楚,段尚书是要瞒着,还是要故意给他看到。
赵侍郎思索再三,终是没有拐弯抹角,径直道:“此次查案,实在太过匪夷所思,我睡不着,段尚书可是也难以入眠?”
段尚书坐下来,先吃了一口茶后,放下杯盏,笑笑道:“我的确也一样,在床上睁着眼睛难以入眠,想着此行胜负的重任,干脆起身做事。赵侍郎觉着何处匪夷所思?”
赵侍郎说了高县令先前的招供,道:“段尚书,高县令的供词,可要如实记录?”
段尚书沉吟了下,反问道:“赵侍郎以为当如何做呢?”
赵侍郎心中已经有了底,段尚书既然问了,定是不会如实记录了。
段尚书道:“先前我们与高县令的谈话,只是随意聊聊罢了,写在卷宗上,着实不合适。”
果然!
这次前来查案,虽说赵侍郎领了吩咐,一切以段尚书为主,他还是不甘心,毕竟与高县令的谈话,亦是他的供词。
赵侍郎生性谨慎,拧眉沉思着,一时不肯道出心底的真实想法。
段尚书轻声道:“先前我去了程知府的骡车,与他说了一会话。”
赵侍郎蓦地抬起头,紧紧望着段尚书。
段尚书冲他点头,“其实也没说些什么,在山林村里,赵侍郎应当瞧见了。凭着村民自己,说不出那些话。”
赵侍郎认真回忆,村民的确在程子安说了几句看似普通寻常的话之后,他们才问出了那些让人尴尬的问题。
段尚书道:“深究起来,程知府的话无可指摘,村民的问题,同样无可指摘。那么,究竟何处出了问题?你我身为朝廷命官,心中定当一清二楚。”
是啊,究竟何处出了问题?
读过书的士绅们,就变成了人上人,就可以杀人不用偿命,子子孙孙享受荣华富贵么?
事实虽如此,他们是读书人,读书人讲究脸面,的确不能照实回答啊!
段尚书见赵侍郎沉默不语,叹息一声,道:“党山县山林村,老小都没几个了。人要不活不下去,要不是压根活不了。高县令的话,我也听到了。程知府说过一句话,赵侍郎也姑且听一听。”
赵侍郎望着段尚书,听他说道:“将那些钱财,全部换作百姓的性命,身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命,若是人,这笔血泪账,应当算得一清二楚。”
贪腐的银子后面,都是活生生的人命。
赵侍郎浑身一颤,七月流火的天,他硬生生感到了周身寒凉。
段尚书道:“你我审了无数的案子,看到过无数的冤魂。可总不能太过,太过了,难以心安呐!”
赵侍郎枯坐了一会,便起身回了屋,上了床,望着帐顶,睁眼到天明。
罢了,反正一切都由段尚书做主,他要如何回禀,就由着他去吧。
夜里的风呜呜刮着,眼见要下雨。
云州府只要一场秋雨,秋就过去,正式进入冬季。
高县令被官差押送进京,段尚书与赵侍郎一起前去看了党山县的边界,回到了府衙。
程箴这边,粮食基本上已经进了常平仓,百姓卖了新粮,买回了陈粮。
今年的冬日到春耕时节,他们应当不会再离乡背井,前去别处乞讨。
高县令被查,除了宁县令,其余县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安。
除了他们之外,害怕的还有汪老太爷与云五等人。
高县令交出了钱财,花钱没能免灾,他们交出了粮食,程子安可会出尔反尔,找他们算账?
程子安当然要找他们算账,主要的是,段尚书与赵侍郎总要回京城交差,常平仓的粮食为何又回去了,必须要有个说法。
汪氏一族,在云州府盘桓太多年,侵占了太多的良田,以及汪氏一族买来的官身,祖上功劳,夺去了数不清的民脂民膏。
深究起来也可笑,汪老太爷的祖父,当时捐了个员外郎,最后拿钱买到了真正的官身,认了一个汪姓官员为父,享受到了免取赋税的资格。
查起来轻易而举,不过官员不会去查,因为汪氏给足了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