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130章 130 一百三十章(第1/2页)
◎无◎
开门, 当然要开门!
程子安一边传话开城门,他一边与程箴赶去迎接。
云州府衙与正城门在一条中轴线上,双方在大街中间相逢。程子安看着段尚书与大理寺的赵侍郎, 着实吃了一惊。
一般来说, 刑部与大理寺下州府查案,皆是大案要案, 顶多遣派郎中而已。
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 则是复核卷宗, 最后定案。
这次尚书与侍郎亲自前来,身边带着随从与郎中随行,圣上应当很是重视了。
大家彼此团团见礼,程子安道:“两位赶路辛苦,先去客栈洗漱用饭歇息。”
段尚书与程子安相熟, 知晓他不讲究繁文缛节,且他在路上时,马车车辕坏了,修理时花费了一些功夫, 赶到府城就迟了,此时早就又累又饿, 便没推辞, 同赵侍郎一起,跟着程子安来到了离府衙最近的天福客栈。
天福客栈开在府衙边,在整个云州府是首屈一指的豪华, 明面上的大东家是汪氏。
几人一进客栈, 没多时, 消息就送到了汪老太爷面前。
汪老太爷刚从云五处回到府里, 听闻消息, 顿时坐不住了,连声吩咐:“去请云五前来!”
夜色中,云州府暗流涌动。
这边,程子安进了客栈大堂,替他们大手一挥,要了僻静的院子,安排伙计送热水热饭。
段尚书更洗之后出来,望着案桌上的饭菜,愣了下,哈哈笑道:“程知府难得大方啊!”
程子安面不改色地道:“段尚书说笑了,刑部大理寺的公使钱多,我替你们花一花,支援一下云州府的铺子。”
赵侍郎是大理寺新升任的官员,只听说过程子安的一些事迹,与他并不熟悉,
大理寺卿身子不好,这次他才出公使,来之前,姜大理寺卿叮嘱他,以段尚书为首,切莫自作主张。
最重要的一点,切记莫要与程子安对上。
赵侍郎见程子安说得这般直白,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段尚书无语道:“我就知道!”
程子安道:“我与阿爹已经用过了饭,就在旁边作陪咦,有芋头,富县芋头,大周天下一绝,段尚书快尝尝看。”
芋头而已,段尚书与赵侍郎都吃过,看着案桌上的葱油芋头,好奇不已。
何况,富县的芋头,什么时候变成天下一绝了,他们怎地没听说过?
段尚书夹了块芋头尝,程子安面部红心不跳,侃侃而谈吹嘘道:“富县日照长,芋头生长的土壤肥沃,长出来的芋头就尤为好,吃起来细腻绵软,补气生津,对人的身子大有裨益。”
赵侍郎吃得极慢,生怕错过了程子安的话,芋头的确细腻,入口即化,伴随着葱香气,很是可口。
段尚书笑道:“富县的芋头,竟然这般有名气,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程子安镇定自若道:“我来了之后,就出名了。现在芋头还无法大力栽种,一是缺种子,二是缺乏种植经验,等过几年,就能真正见分晓了。”
段尚书点头,煞有其事道:“倒是如此。这句话,我定会转告圣上知晓。”
程子安拱手作揖,道:“有劳段尚书。”
赵侍郎生怕错过他们的对话,绷紧着神经,听着他们的一来一回,暗自琢磨。
程子安提及富县的芋头,段尚书替其转达,则是让圣上放心,云州府虽穷,纳不出赋税,生了一堆乱,到底有希望盼头,不是一事无成。
不过,他们这次前来,并非只为了党山县的案子。
用完饭坐着吃茶,赵侍郎清了清嗓子,问道:“程知府,党山县的案子,可有卷宗?”
程子安道:“有卷宗,赵侍郎是要歇一歇,明日到府衙看,还是此时就要?”
赵侍郎看向段尚书,道:“此次前来,事情繁多甚为紧急,我想先看一看卷宗,段尚书以为如何?”
段尚书颔首,道:“赵侍郎说得是,先看卷宗吧。”
程箴起身走到门边,老张上前,将布囊递了给他。
程箴拿着布囊,取出卷宗递给段尚书,道:“这是当年村民连续死亡的卷宗,两位请过目。”
赵侍郎则震惊不已,以为要等着程子安派人回衙门去取,没曾想他居然随身带着!
段尚书尚好,早已领教过程子安的本事,他做事向来考虑周全,就是手上没有卷宗,估计也能将卷宗熟练地背给他们听。
程箴熟悉卷宗,细细说了卷宗记载的死亡人数,几户人家在村里的情形。
看完卷宗,赵侍郎感慨地道:“居然这么多人连续中毒身亡,的确有蹊跷。照理说,一户人家中了毒,其余人就是迫不得已吃菌子,无论如何都会谨慎又谨慎,仔细甄选。他们惯常采菌子,深知何种能吃,何种不能吃。”
段尚书沉吟了下,问道:“这个村的百姓采来的菌子卖出去,可有吃了中毒之人?”
程子安道:“村子里的百姓没能再继续采菌子,党山县的县衙,找着菌子有毒的借口,将山封存了。山辟作墓地,党山县高县令,将祖坟迁了过来。”
刑部大理寺见惯了各种案子,粗粗翻过卷宗,再听了程子安的话,根本不用查,就将案情猜得八九不离十。
定是高县令看上了此山的风水,想要占为己有,驱赶村民,不惜痛下杀手。
至于做过之后,为何能安稳无虞,他们都是官员,当然知晓其中的缘由。
首先,民不与官斗,这几家人死了,没人替他们伸冤告状,就是告状,估计也走不出党山县。
其次,在文字时日上做文章,将死亡时辰打乱错开,并非被陷害身亡,又没人告状,衙门当然不会去查。
最后,官员为了政绩,哪怕是云州府当时的知府,看出了卷宗的不对劲,只怕也会藏着掖着。
以官员的一贯作为,段尚书以为,这些官员压根不会仔细看卷宗,看过就忘,压根不会将前后联系起来。
要是换一任官员,这份卷宗就堆在那里生了灰,死去的这些百姓,冤魂永远得不到伸张。
这些百姓很是不幸,又算是幸运,遇到了程子安。
程子安道:“案子简单得很,两位去村子里走一遭就能明白了,动手的帮凶,应当还在。”
段尚书迟疑了下,问道:“程知府,你为何没能先将案子审个清楚,将卷宗送由朝廷?”
程子安笑道:“我与两位一样。不过,我多了层缘由,党山县还需要高县令占着县令之职,跑腿,做事,总算有点用处。再来一个新县令,谁能预料到好坏呢?”
话太过敏锐,程子安就差点没直接指出来,大周天下没几个好官清官了,赵侍郎听得头皮发麻,坚决不接话。
段尚书也不敢接,点头道:“程知府聪明,我就不瞒着了。我们领了圣意前来,一是为了党山县的案子,二是想要如实查看,并县可有必要,三则是为了常平仓丢失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