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人文推到秦皇汉武面前: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当同人文推到秦皇汉武面前》 20-30(第11/23页)

时候是冬天,面圣的时候鹦鹉打着哆嗦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冻死我了”。最后李世民无奈,只好命人把鹦鹉带回去。

    这两个传说其实都是民间传说,正史上并没有记载,但是并不影响大家留下一个李世民爱鸟的故事。

    于是,就有了这本小说《穿成李世民的鸟后》。】

    李世民:“……”

    好消息,关于他的小说没有父亲也没有兄弟;

    坏消息,有他的鸟。

    问题是,大唐虽然有鸟坊,有养鸟人专门伺候鸟,但是前朝也有。

    从周天子开始皇室就有专门养奇珍异兽的地方,而且许多皇帝都是出了名的爱鸟人。比如齐景公,卫懿公,爱鸟还给鸟儿封官,怎么偏偏是他跟鸟有野史?

    李世民不理解,朱元璋也不理解。

    朱元璋为自己的偶像发声:“唐太宗爱鸟哪有那么夸张,宋朝皇帝才是玩物丧志。”

    比如宋徽宗从还是端王的时候就爱鸟,后来当了皇帝在宫中养许多鸟,还让官方的窑口为自己的鸟烧制精致的鸟食罐,为招揽群鸟开湖围山造园,名叫“万寿山”,还特意请训鸟人用声音把鸟儿吸引来万寿山,以便于自己欣赏玩乐和近距离画鸟。

    还有宋高宗,南逃路上都不舍得扔下自己的鹦鹉,而且最喜欢鸽子,玩鸽子玩到不理朝政被大臣写诗骂。

    朱元璋想想那些荒唐的皇帝,再看看自己的儿孙们,其中不少都获得了天幕的成就奖励,定然是很受肯定的。

    老朱自信满满,发出立flag的声音:

    “咱大明朱家的皇帝,勤政爱民,励精图治,肯定不会如前朝皇帝那般玩物丧志!”

    第25章 《穿成李世民的鸟后》2

    【这里提前解释一下, 《变成李世民的鸟后》这本小说里,女主变成的鸟是白凤头鹦鹉,但是历史上的李世民并没有养过白凤头鹦鹉。

    反而是唐玄宗李隆基养过, 他与杨贵妃十分喜爱的雪衣娘就是从岭南进贡的白凤头鹦鹉,擅语言, 会下棋, 十分受二人喜爱,可惜后来被游隼抓死了。】

    “玄宗?这个庙号怎么这么怪?玄有好玄虚之意, 他怎么会有这种庙号?”

    李世民听到这个人名,狠狠皱起眉头。

    这个庙号, 以及特意提到的雪衣娘, 给人一种不妙的预感。

    武周时期, 武曌意外地看向四子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不是李旦的儿子吗,而且还非嫡非长,怎么就轮到他成了唐玄宗?

    李旦同样一脸懵,他曾经登基为唐睿宗,然后由母亲垂帘听政。后来母亲建立武周政权,又把他降为皇嗣。

    现在天幕又提到自己的三子成为未来的唐玄宗,还是大唐的玄宗而不是武周的, 李旦战战兢兢。

    他不会被这件事连累吧?不会降为庶民吧?

    “玄宗,不是一个好庙号。”武曌神色淡淡,看不出喜怒, 对左右吩咐道:“传李隆基进宫。”

    她倒要亲自看看, 这个唐玄宗李隆基有什么风采值得被天幕特意提起。

    【说起唐玄宗,这里不得不又提一句汉武帝。

    大唐的诗人对于汉武帝的风流形象塑造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组成。

    因为唐玄宗抢夺儿媳, 强迫儿媳出家后再入宫为妃,再加上后来的安史之乱让大唐由盛转衰, 诗人对他多有怨恨。

    但是诗人不好直接写诗骂唐玄宗,于是流行“以汉代唐”来影射唐玄宗。

    这个“汉”是谁呢?汉武帝。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里就是说汉武帝重美色想要倾国倾城的美人,寻了许多年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其实这里的“汉皇”指代的是唐皇,李隆基的庙号是“玄”宗,谥号是“明”,到清朝时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一般称呼为“唐明皇”。】

    大唐开元年间,李隆基本人正处于盛世得意时期,意气风发,还准备听天幕讲太宗皇帝的故事,没想到突然听到自己的,如遭重创。

    抢夺儿媳!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

    还有古怪的庙号和谥号,饱含怨恨和批判的诗句,让李隆基原本带笑的神情阴沉的可怕。

    偏偏,此时他已经召见儿媳杨氏入宫献舞,天幕一提到强抢儿媳,李隆基自己心里清楚指的是谁。

    比起一时美色,还是这万里江山更重要。

    “陛下,臣请恢复子寿为相!”大臣快速请示,一句话落,其他大臣齐齐附和。

    子寿,即张九龄,刚刚被李隆基罢相,他也被称为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

    李林甫立刻出言反对,朝堂之上一片纷争。

    李隆基冷着脸,听着两方争论,并没有立刻同意,眼神冷冷地看着天幕,再不复之前的轻松…….

    刘彻愤怒:“这李隆基又是庙号玄又是谥号明,一个都不好,凭什么用朕代指他?还有这写诗的,哪个文人写得!”

    以汉代唐你倒是写点好的啊,光写他好美色去了,他堂堂一位“武帝”,那么多功绩就不值得写一写吗?

    看看司马相如,多会写。

    刘彻眼神一转,落到司马相如身上:“长卿,你的文是不是没传到后世?怎么关于朕的都是后世的造谣?”

    司马相如也想知道。

    但是天幕没有提自己,司马相如只能猜测:“可能是臣不如后世文人出名……”

    刘彻大手一挥:“多写点,总有一两篇能传下去,你就是写得太少了。”

    司马相如想说大汉用竹简写文章也是体力活,就见刘彻非常大方:“宫中匠人已经把纸张研究出来了,日后你用纸张写,写出来后印刷出版,总有一两篇能传到后世。”

    至于写什么,那还用刘彻明说吗?

    司马相如秒懂,一想到自己的文能传到后世,哪怕是给帝王拍马屁也值了,这是双赢。

    “陛下请放心,臣定当竭力!”.

    写出诗句的白居易本人,有些尴尬。

    “恭喜乐天,也算青史留名。”元稹哈哈一笑,给白居易倒酒一杯祝贺。

    白居易苦笑:“也不知道这种留名法是好是坏。”

    同时,心中又有些愁苦。

    天幕解释的这么清楚,也不知道当今陛下李纯会不会因此生气……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元稹却冲他挤眉弄眼,用眼神示意一旁的白居易弟弟:“你想想,总比你弟的新文被天幕天下扬名好……”

    旁边坐着的,是白居易弟弟白行简,也有唐传奇《李娃传》留名。

    但是问题是,白行简最近写了一本新书,《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刚刚拿到三人的聚会上给兄长和好友欣赏。

    就是在大家翻新书的时候,天幕提到了白居易的诗句,把三人都吓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