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180-200(第2/30页)
道。
“那倒好,我有几道不懂的,你给我讲讲。”
不一会,房间内响起小姐妹的说话声,沉浸学习的两人,很快忽略了外面小男孩的叫嚷。
等到傍晚,意犹未尽的陈巧巧从书本中回神,“哎呀,耽误你这么长时间,天都快黑了。”
“没事,我平常上课比这还晚呢,不过也该走了,明天我爸妈来接我,回去得收拾收拾。”
“行,我就不留你吃饭了,要是你能考上,到时候,我请你去国营饭店。”
国营饭店在当下几乎代表了在外吃饭的最高水准,是面子的象征,陈巧巧如此说,绝对是真心的。
阮柔便也笑了,“你也一样,最后这几天好好复习,旁的事都别费心,等过了这阵子,什么都好说。”
“嗯。”陈巧巧点头,将她送出门,回身,却没那么轻松。
她熟练去了厨房,开始点火做饭。
陈家人口并不多,但架不住陈父陈母和陈大哥大嫂都有工作,一整天在外面忙,家里的事情只能靠她这个闲在家里的女儿和妹子,谁叫她没有工作呢。
其实两年前刚毕业那会儿,她找不到工作,陈母有想过自己退下来,将工作让给她,主要还是陈母身体不大好,常年工作有些吃不消。
奈何陈大嫂不乐意,倒不是别的,陈大嫂自己就有工作,只是看不得婆家的工作落到小姑子一个外人手中。
所以,她一直没有工作,当然,在家她也没闲着,几乎包揽了家中大小活计,还是不是接点火柴盒的活计,手头好容易攒了点儿钱,全买了复习资料,就这,还没陈大嫂好生一顿嘲讽。
厨房内,明明灭灭的火光照样在陈巧巧的脸上,显得过于亮堂,良久,她终于收回思绪。
是啊,她要好好复习,等考上大学,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回到祝家的阮柔尚不知陈巧巧这些盘算,因着今天是她待在祝家的最后一天,祝表姐很是客气,特意赶早买了一斤肉回来,说是吃顿好的。
难得和葛家人一起吃饭,四人围坐在桌旁,气氛很是和睦。
葛生旺能做到供销社小科长的位置,自然有几分见识,知晓高考是好事,这才没有拒绝,甚至任由妻子劳心劳力照顾,图的就是这一份人脉。
好事做了九十九步,最后一天,他更是耐心叮嘱,“回去也要好好复习,考上大学,分配个好工作,以后就不愁了。”
阮柔只管点头,对这个不怎么见面的表姐夫,感激是有,可更多也就面子情,更多还是感谢确实辛苦一个月照顾自己的祝表姐。
第182章 一顿好吃好喝,第二天一早,阮柔早早起来收拾了行李,当初带来的一点子零食早已吃光,剩下也就痢
一顿好吃好喝,第二天一早,阮柔早早起来收拾了行李,当初带来的一点子零食早已吃光,剩下也就两身衣服,外加一堆课本资料册。
天将将亮,距离上班还有段时间,阮母就带着儿子过来接人。
面对面,少不得一顿寒暄客气,阮母为表感谢,特意带上攒了一个月的鸡蛋,足足六十个。
时下农家养鸡养猪也是有数量限制的,如阮家这般一户四口人,最多养三只鸡、一头猪,故而,不拘猪肉还是鸡蛋,都金贵得很。
面对谢礼,祝表姐推辞一番也就收下,只是临走时硬塞了一盒点心,一点没让人吃亏。
等人走后,祝表姐夫送了一口气,笑道,“你这表姨家还真舍得。”
语气有些唏嘘,算下来,别看只一个月的时间,起码花掉大几十,城里工人家庭可能不太在意,但对于乡下人来说,可能就是一年乃至几年的收入,一下子全用光了。
祝表姐只笑了笑,没说话,心里还是期盼她能中的。
回去的路上,东西全都由阮大力这个大哥拿着,东西不重,他拎着跟在后面看着模样还挺高兴。
至于阮柔和阮母走在前面,聊着这一个月的精力。
阮柔的这一个月,几乎就是在不断的学习,连县城都没有逛过两圈,自然没什么好讲的,只阮母口中一个劲的心疼着,说是她学习太累,短短一个月竟然瘦了那么多。
“学习还是太累人了,动脑子可比动手还要累的多,等回家我给你好好补补。”
阮母在心中估量着,家里的三只老母鸡可以提前杀一只,至于剩下来的两只,还是要留着过年以及下蛋给一家补身子。
阮柔可不知道阮母已经盘算杀鸡了,她更感兴趣的是,这段时间村子里发生的事情,亦或者说,是看笑话。
别看平常村子里的知青都拧成一股绳,有什么事情对上村里都会抱团,但其实知青里面也有各自的小群体。
条件好的看不上条件差的,大城市里来的看不起小城市的,干活勤快能拿公分的看不上娇生惯养的,总之,也是一锅乱粥,此时遇上高考,更是分了个三六九等。
第一等自然是家里有条件支持,可以连续两个月不下地,只专心复习高考的知青们,他们四处搜寻资料,彼此捆绑在一起组成了个学习小组,连粮食都分配好单独在一起吃。
次一等的就是手头略宽裕的,一边上工一边复习,每天只勉强干点活,挣三五个公分,主力还是放在复习上。
至于家里条件着实不好的,指着下地的公分换粮食,丝毫不敢懈怠,白日里辛苦干活,晚上累得够呛,还得继续复习,几近于有心无力。
知青间的小纷争暂且不提,阮父作为村支书,最近脑门上的官司可不少,不是别的,正是先前在村里成家的几户知青。
真数起来,知青下乡建设农村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而村子里最早的知青来了也有足八年。
八年的时间,孤身在异地他乡,从繁华热闹的城市,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差距不可谓不大,但再大的差距,在时间的冲刷下,在一日日的辛劳中,在回城无望的磋磨中,生出一种就在这里成家,找一个伴一个承担的想法,也实在正常。
像是他们村,就有几个知青在村子里成家了,如今过得跟普通村里人没太大区别。
阮母边说边数,“你燕子婶家的大闺女就是嫁给了知青,如今还在家里吵架呢。还有壮子家,取的小媳妇不也是知青,挺着大肚子说要去参加高考”
叽里咕噜一阵,阮母总算将这段时间积攒的八卦说了个尽兴。
天知道,因为闺女先前跟方凯那个知青处对象,尽管两人在先前已经分开,但架不住对方一次次上门啊。
也是这时,阮柔才知道,原来方凯在她离开后多次上门,至于原因,很好猜,不过是为了希望阮家能提供一些帮助。
阮父的人脉多少还是有些用处的,阮柔如今背包里的基本资料,就是阮父托了先前找关系回城的知青帮忙弄来的,其实本来就是准备给方凯记个人情,结果没想到给自己闺女用上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预备冲刺高考的方凯,不仅白天得下地干活,手头还没多少资料能用,每每看着其他知青们奋笔疾书,他心中那股子恐慌都在蔓延,只能掉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