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160-170(第10/15页)

到此,卫宁眼中再次浮现出后悔。早知今日,他做事就不该那么果决,直接逼得玲珑离开,而是应该软刀子磨肉,让其渐渐软化才对。

    女人么,得到她的心,再要了她的身,如今对方的助力,岂不都是他的。

    好在人心隔肚皮,阮柔不知他现在所思所想,否则定是要直接唾一句到他面上,骂声想得美。

    但即使不知卫宁想什么,阮柔总觉得这厮没啥好心思。

    “赶紧滚吧,不然可就真打了。”

    卫宁昨日吸取了教训,今日没带小厮,而是换了两个护卫,只是体格明显没有对面强壮,故而,此时两人在后面练练摆手,示意小少爷不要冲动。

    卫宁无奈,再次拂袖而去,只觉得脸都丢尽了。

    他没看见,身后阮柔的眸色逐渐加深,转瞬在听见长风的话后,很快隐去。

    “赖皮糖可算走了,希望以后都不要再看见他。”

    “不会看见太久了。”阮柔回答,等她找到卫家不轨的证据,届时抄家灭族,流放千里,可不就看不见了。

    事实上大前段时间在各家府里来回窜,也没白忙,可是打听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当然以他一个外人的身份,所听到的不过一些小道消息,可恰恰是这些小处才最容易暴露。

    魏武侯所统帅的兵马名为魏武军,几十万兵力,光是养着的吃穿用度就不少,更别说还有其他抚恤金、安顿费等等,支出极其庞大。

    朝堂文官多次提出削兵,奈何始终没能达到目的,没办法,只要一提出削兵,魏武侯带兵退后些许,那些北荒的蛮夷就敢得寸进尺,入得边关烧伤抢掠。

    如此一来,退兵之事自然不了了之,到了后来,文官也懒得提了。

    不是没人看出来其中有猫腻,事情显而易见,奈何压根抓不住人家的把柄。

    魏武侯还没那么蠢,身居高位就敢私通敌营,只是两边显然很有默契,你退我就进,你进我就退,彼此互相牵制。

    总之,几十年来,大战争没有,小争斗不断,从来没消停过。

    这样,对方兵强马壮,魏武军就不敢松懈,日复一日的坚持,使得军费支出异常庞杂,成为了朝堂的庞大负担。

    户部尚书企图多次以国库空虚为由,削减魏武军开支,却遭到同样的老牌勋贵极力反对,近几十年风调雨顺,国库收的税银却压根没存下多少。

    幸在这任皇帝是个着调的,既没想着大修陵寝,更没修建园林别宫,否则,户部尚书早就宁愿辞官回家了。

    事情听起来很正常,看着也就是魏武侯在练兵,纵有些小心思,还没到抄家灭族的地步,但阮柔直觉不对。

    众所周知,水越混,越好摸鱼,那么多军费砸下去,账目谁能查的清,又有谁能保证,全部花在魏武军身上,而没有挪做他用。

    第167章 不得不说,在京都,有了皇宫那位的护持,加上身边的两个护卫,阮柔接下来很长一段省

    不得不说,在京都,有了皇宫那位的护持,加上身边的两个护卫,阮柔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遇事毫无阻力,顺畅得不行。

    随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阮柔获取消息的渠道愈发宽广,且她医治人也不大看对方身份,基本来请,给得起医药费,就会跑一趟,所以,人缘还算不错。

    这阵子她常往京都的郊区跑,就为了医治一个退伍的老兵。

    这老兵姓常,名胜,在战场上丢了一只左手,才领了遣散费回来,回到老家买房置地,因为身有残疾,最后说了个哑巴媳妇,两口子只生了一个女儿。

    常胜因为少了一只胳膊,很多事情都比较不能干,下地的累活很多时候都得靠哑巴媳妇,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紧巴巴。

    听说之前也在京都请过几个有名的大夫,但到底身体有了缺陷,刮风下雨、天气转寒,人就跟着不舒坦,吃多少药都没有,却又不能不吃。

    请到阮柔这里巧合,哑巴媳妇在常去的药堂请大夫,赶巧大夫不在,哑巴媳妇听人说最近有位南疆来的大夫治病很灵,便长了个心眼,打听清楚位置,将人请来。

    其实阮柔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帮人减缓去去湿气,恢复点身体的元气。

    效果上,跟请其他大夫估计没两样,但架不住她药费收的便宜啊,总归她不缺钱,闲着无事跑一趟,收一点药材的使用费和蛊虫的辛苦费,也就差不多,并不靠此养家糊口。

    于是哑巴媳妇就认准了她似的,经常来请,每次看过诊,总得送上一大堆乡下的蔬菜瓜果,她和长风两人吃个一周都吃不完。

    一来二去,来往的多,两边的人也就熟了。

    由此,阮柔知道了更多常胜家的事。

    农户人家日常过的都是平淡日子,平常胜说的最多,还是当初行伍里的畅快时光。

    他是小时家里穷,十四五岁的光景,吃的多,活儿干不动,就被家里咬牙送到了军队里。

    军队别的千般不好万般不好,唯独一点,能吃饱饭!

    在看到对方异常激动回味的神情时,阮柔微微触动。

    吃饱,对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她很能理解对方的激动。

    “常大叔,听说军营里是给安家银子的,怎的你们如今还这么困难。”

    常胜闻言,顿了顿,道,“军营里给了的,只是如今我这样,再多钱都不够用。”

    阮柔不大信,又不好问具体给了多少常胜到底是行伍出身,即使退下来多年,依旧带着几分警惕性,并不愿意说得过于详细。

    相反,哑巴媳妇就明日那么警惕了,一来她不会说话,只能靠着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二来,她自小在村里长大,哪见过人心险恶。

    阮柔不过略打探机会,就得知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常胜当年回来,亲爹娘不在,大哥二哥都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他只得找村里批了块地,花二两银子建了如今这座小屋。

    再之后,娶媳妇拢共花了三两,加上当时买药看病的,等哑巴媳妇婚后掌管家中钱财,也不过五两多银子,置办了两亩旱地。

    也就是说,常胜当了多年兵回来,手头最多不过十两银子,那遣散费估摸更不会多。

    打探清楚,阮柔又开始悄摸打听起魏武军内的情况。

    军用支出乃朝堂一项大支出,尤其户部尚书,每次往外掏钱牙根子都痒痒,恨不得找点问题出来。

    奈何人家的账目压根没有问题,粮草、大头兵的月银,退伍后的安家银两,人家一条条、一列列,都有账可查,再没有不合适的,搞得户部尚书愣是下不了口。

    如今,一有人打听这个,户部尚书立即警觉。

    “那人说查什么人?”大概是因为常年忧思过度,户部尚书的面向颇为老态,远超他的真实年纪,额头上拢起的皱纹几乎横亘成一道道褶子,但眼中的伶俐做不得假。

    “回大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查京都一户退伍兵的安置费,家里日子过得实在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