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 第365章 番外(五)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美人谋》 第365章 番外(五)(第1/2页)

    第365章 番外(五)

    皇嗣的诞生,让空悬的储君之位,有了可继的人选,也堵住了群臣欲选宗室为继的提议与想法。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新的问题,那便是皇嗣的另一个血亲。

    李瑾的登台与新政,颠覆了延用千年的宗法制度,但是这样的制度与思想并没有杜绝,而仍然存续。

    于是朝野都在猜测皇嗣背后的血亲,世人所想到的,便是曾经带领整个关中武将集团将皇帝扶上帝位的武安侯萧怀玉,那个名震天下的大将军。

    然自朝廷收归兵权后,武安侯萧怀玉便突然没有了消息,于朝野不见踪迹,直至天子南巡,她的再度出现,曾于荆州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但很快便消散。

    因而流言越来越多,并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与猜测。

    这样的议论声也传到了云梦,传到了萧怀玉的耳中,忍耐已到达了极限,爱欲之心,占有之心,都深深刺痛着她,“阿娘。”

    “娘知道,你想去询问答案。”萧母说道。

    萧怀玉将青骢喂饱,“不,”她否定了母亲的揣测,“我已有答案。”

    如此相爱之人,死亡也无法分割的信任,她,什么都知道。

    ※ ※ ※ ※ ※ ※ ※ ※ ——

    天授十二年,正月,万国来朝,皇帝于太极殿接见诸国使臣,仅以赏赐,而拒和亲,并从此定下有楚一朝,永不和亲的条例。

    是年,始修皇陵,令太史局占卜选址,定址长安城东。

    正月十五,上元,朝廷解宵禁三日,通事官员手持诏书登上朱雀楼,宣读诏令,“天授十二载,天子诏令,上元佳节,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普天同庆,金吾驰禁,天子与万民同乐。”

    城楼下的百姓传来欢呼声,一座座灯山燃起,长安城内,亮如白昼。

    皇帝御承天门宴群臣,并与百姓共同观赏教坊舞乐。

    然而在这样喜庆的年节之中,李瑾的脸上却并无多少笑容。

    皇嗣的诞生,让她少了些许孤寂,但始终填补不了心中的空缺。

    于是便将身与心都投到了朝政之中,不敢让自己停下片刻。

    但这样的年节,是她无法逃避的,赏赐完群臣,完成相应的礼节,御座上便已无天子的踪影,但城楼下的百戏依旧上演,以及城周绽放的烟火与百姓所燃放的明灯,将这个上元节烘托得热闹至极。

    李瑾带着最为亲近的两个臣子来到了城楼的另一端,这里可以看到长安城的全貌,偶尔也会独自登楼。

    坊内的万家灯火,与京县置办的灯山,足可见长安城中的繁华,车马行人络绎不绝。

    “你们不用陪着朕。”李瑾看着城下的喧嚣,一天的接见与礼节,让她的眼里充满了疲惫,“这些时日接见外邦,也辛苦你们了。”

    赵砚书与萧鸢鸢对视了一眼,旋即拱手,“蒙陛下信任与器重,这些都是臣下的本分,陛下为国事而操劳,更应爱惜御体。”

    “天授朝才刚刚走上正轨,一切都还没有尘埃落定,朕自然会支撑着走下去。”李瑾说道,“至少要在有生之年,让新政可以一直延续而不被终止与推翻。”

    “臣等也会竭尽所能,辅佐陛下,续天授盛世。”赵砚书与萧鸢鸢表态道。

    李瑾长舒了一口气,随后又道,“你们也回去吧,上元夜,当多陪陪家人。”

    赵砚书与萧鸢鸢再次对视了一眼,看着皇帝如此孤寂的身影,于是拱手道:“或许陛下,也需要陪伴,但不是臣等。”

    城楼上传来了另外的脚步声,赵砚书说罢便与萧鸢鸢后退了一步,那脚步声停在了李瑾身后。

    “公主。”

    声音从身后传来,初春的晚风将她们的气息缠绕在一起,那再熟悉不过,久违而令人落泪的声音。

    那,永生难忘的气息,无不再牵动着那颗孤寂又彷徨的心,如一潭被风卷过的死水,再次泛起涟漪。

    李瑾蓦然回首,止不住的泪眼,夺眶而下,这并非高兴与激动,而是心中所有的苦楚与心酸,还有那无人诉说的委屈,以及,她从不曾轻易示人的,柔软。

    她原以为这个上元夜,又将是独自一人,看城中万家灯火,百姓阖家团圆。

    咚!——

    一声沉长的钟响,从皇城的钟鼓楼传来,“子时正,燃天灯!”

    通事的官员爬上朱雀楼高呼,长安城燃灯三千,初春的寒风略过城墙,皇宫大殿外悬挂的铜铃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上元安康。”风尘仆仆赶入京中的人,向李瑾作揖称贺。

    话音刚落,城池四周便有焰火冲上云霄,于夜空中绽放,璀璨的流光笼罩了整座城,她们站在光中柔情对视,所有的思绪,此刻都化做了眼中泪。

    “上元安康。”

    ※ ※ ※ ※ ※ ※ ※ ※ ——

    几个时辰前

    “赵相,请随我来,有人要见您。”

    赵砚书在自家门口被一年轻人所拦,而后带进了小巷中。

    “何人欲见我?”赵砚书看着巷中等候的人,惊疑道,他未敢靠近,直至她掀开头顶的斗篷,露出真容。

    “是我。”

    赵砚书惊瞪着双目,“燕王?”

    “我早已离开朝中,不是什么燕王了。”萧怀玉道。

    “陛下并未削去您的爵禄,吏部也仍然保留了您的官诰,但当年您突然抛弃所有功名利禄离开,引起了朝中不小的轰动。”赵砚书道。

    “我不离开,难道等着百官群起而攻之吗。”萧怀玉道,“武力镇压下,必生反抗之心,这是我的结局,作为臣子,无法改变的结局。”

    “难道只是这一个原因?”赵砚书问道,“去年暮春,下官从幸荆州,陛下为燕王改道云梦,原以为,燕王会回京。”

    “作为人臣,辅佐君王十余载,陛下的子嗣…”赵砚书看着萧怀玉,并没有说完整,但她透过萧怀玉的眼神,便也明白,“这一年陛下总是十分哀伤。”

    “为子嗣之事,陛下吃了很多苦,燕王的胞妹是太医正,不妨可以去问问。”赵砚书又道,“甘露殿内的九死一生,是内舍人告知的下官。”

    “妇人产子的凶险,如过鬼门关,死生难料,下官觉得,以陛下胸中抱负,是绝不会让自己赴如此险境的。”

    “陛下对燕王…”

    “不要说了。”萧怀玉的眼里布满了泪水,年幼之时,母亲产子,她就在身侧,只有亲眼见过才知可怕与凶险,她自责又懊悔,于是整颗心,被愧疚与心疼填满。

    去年暮春时的那个晚上,妻子与她说了许多话,二人就这样静静躺了一夜,直到天亮,圣驾离开荆州。

    她并没有察觉,但半年之后,京都长安便传开了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同时震惊的还有她。

    直到君王为皇嗣取名,以解毒之药为名时,萧怀玉便明白了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