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美人谋》 350-360(第1/13页)
第351章 君与臣(十一)
“你会不会觉得我太过自私?”平阳公主在她怀中问道。
萧怀玉小心翼翼的拥抱着怀中的平阳公主,她在痛苦的同时,也无不在心疼她。
她又何尝想过真的要远离,对于深爱的人,又怎舍推开,哪怕一直让自己痛苦,也从未想过要真的放弃。
她的心里,明明已有答案,明明自己很清楚,而这份痛苦,便是源自于她对她的爱。
也许正因为太过深爱,那道伤永远也无法治愈,也因为太过深爱,即使是钻心刺骨,也无法做到真正的割舍。
曾想过逃离,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无法克制的情感,驱使着她再次靠近。
“不要这么说。”萧怀玉回应道。
“可这对你来说太不公平了。”平阳公主在她怀中哭道,“我并不想逼迫你,可我太害怕会失去你,这种害怕,让我不安,让我惶恐,也让我失去了理智。”
“我讨厌那样的自己,我自私的,哪怕知道会给你带来痛苦,却仍然不愿意放手,我不受控制的想要靠近,想要留住你。”
听着平阳公主的话,萧怀玉早已是泪流满面,她自责与心疼道:“我从未想过要离开,也不忍看到公主如此。”
“可我也从未打开你的心结,为什么会变成如此。”平阳公主摇着头,“就连相拥过后的分离,都会让我觉得,我已经彻底失去。”
“公主不会失去我。”萧怀玉回道。
“可是你回不到从前了。”平阳公主抬头看着萧怀玉道。
“可我也没有变过。”萧怀玉对视着平阳公主道,在看到爱人最脆弱的一面时,她只剩满眼心疼,
“可不可以抱紧我。”平阳公主颤着哭道。
萧怀玉将平阳公主拥紧,并在她的耳侧重复了一句,“公主不会失去我。”
“可不可以不要放开。”平阳公主在她怀中又道。
“好。”她应道。
“永远。”
“永远。”
章和二年十月冬,平阳长公主携幼主领宗室、外戚、文武百官及其家眷从楚京出发,迁都长安。
半年时间,楚京旧皇宫便已被搬空,朝廷一切机要也都随着迁都,搬到了西京长安。
长安城内,也为这个大一统的王朝,建起了一座新的宫室,并命名为——大兴。
中书舍人赵砚书特意从长安南下,出关中,于襄阳接驾还京。
如长龙的队伍,最前方是开道的禁军,整个官道几乎都被占满,赵砚书驾马而来,只得走偏旁小道。
见驾的途中,赵砚书碰到了走在驾前的武安侯,“武安侯。”然而却并没有得到搭理。
队伍从他身侧略过,便有几个同僚同他说道:“赵舍人是中书省的文官,武安侯怎会搭理你。”
“中书省?”赵砚书有些疑惑。
“前不久朝廷处决了一个案子,中书侍郎与武安侯都快在朝堂上打起来了。”文官回道。
“贺氏案吗?”赵砚书虽在长安,却也知道推动新法确立的贺氏案。
“整个中书省都得罪了武安侯,也就你运气好,去了长安。”同僚又道,并打量着赵砚书的容貌,“不过,长公主这般看重你,不被武安侯所喜也正常。”
武安侯与平阳公主之间的事,已非密事,而赵砚书以寒门上品入仕,短短两年时间一路高升,进入机要,就连迁都这样的重任,平阳公主都交给了他,面对这位新晋的宠臣,群臣也多有议论。
“谁能想到武安侯那般地位的人,竟也要争宠呢。”
赵砚书听后心中很是不悦,他虽出身寒门,却是以才学入仕,又恰逢遇到战乱,一身忠骨,而后至承明殿政变,立救驾之功,如此才一路升迁,进入了中书省。
“我记得襄阳破城时,文武百官散尽,只有赵舍人和几个禁军统领还守在长公主与陛下身侧吧。”因贺氏案升任廷尉少卿的贺宏替赵砚书向众人澄清道。
“唯有国难时,才能彰显忠贞,赵舍人不用理会他们。”贺宏驾马到赵砚书身侧说道。
贺宏作为中书侍郎贺昭文之子,官员们虽心生不满,却也不敢招惹。
赵砚书拱手答谢,而后便看见了天子的仪仗,于是下了马。
“臣,中书舍人赵砚书,叩见陛下,长公主。”赵砚书整理好衣冠走到车架前跪伏,“幸不辱使命,长公主之厚望,长安为迁都做准备,历时一载,现已筹备妥当。”
仪仗队伍忽然停止,整个迁都队伍也停了下来,平阳公主陪同天子乘坐玉辂,见到赵砚书后,很是开心,“迁都之事辛苦赵卿。”
“为君王分忧,是臣子的本分,能得长公主信任,是臣之幸。”赵砚书回道。
平阳公主看着赵砚书风尘仆仆的样子,于是挥了挥手,女官萧鸢鸢从宦官手中接过一碗驱寒的羹汤,“赵舍人为接驾,舟车劳顿。”
赵砚书将汤一饮而尽,“多谢长公主厚爱。”
“等到了长安,吾还要赏赐你。”平阳公主道,赵砚书呈至楚京的,长安城的官制革新,进程比她预想的要快,而赵砚书的聪慧与才能也深受她赏识。
※ ※ ※ ※ ※ ※ ※ ※
——襄阳——
至襄阳时,平阳公主特意绕道入了襄阳城,这里曾埋数万楚军忠骨。
在战争结束后,朝廷对襄阳城进行了修缮,作为枢纽,如今的襄阳,比从前更加繁华。
“武安侯。”
萧怀玉登上了襄阳城的城楼,城楼上还残存着当时被战争破坏的痕迹,一年多的时间,并没有完全被冲刷,同为武将,襄阳当时的惨烈,萧怀玉能够想象得到,大将苏定成便是战死在此座城楼上。
是襄阳的坚守,才让萧怀玉成功攻克潼关,进取关中,从而扭转了楚燕之战的局势。
“赵舍人。”
赵砚书也来到了城楼之上,并走到萧怀玉身侧,“见过武安侯。”
萧怀玉只是撇了赵砚书一眼,并没有说话。
赵砚书便站在了她的肩侧,“武安侯登楼,是想起了当年与前燕的战争吗。”
“那一战的艰苦,恐怕只有这里长眠的忠骨知道。”萧怀玉说道,当年夺取关中后,她便知道了襄阳的惨烈,同时也知道了苏定成的死讯,“西进,是我的决定,我的功勋,是这城下所累的万骨堆砌而来的。”
“战火之下,牺牲是无可避免的,之所以坚持,是因为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被相信的能力。”赵砚书从旁道,“而结果,也并没有让人失望。”
“当初襄阳城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百官纷纷上疏东迁,楚京的百姓也都纷纷东逃,长公主不愿离去,于是顶着所有压力,准备背水一战。”赵砚书又道,“当时前燕的大军已经到了楚京城下,而城中守军,不过数千人,燕军一但攻城,楚京将毫无胜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公主却依然留下,只因为公主相信武安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