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在古代发家致富》 280-285(第2/7页)
正常生活。
赵恒带人四处寻找水源打井引水,夫妇齐心,叶青青自然也不甘落后,在他身后想方设法解决防治风沙的难题。
叶青青忙完播种,又想方设法着带领大家号召凉州百姓多种树,一开始压根没有人听叶青青的,只觉得她在纸上谈兵,百姓种粮食都保不住,谁又会相信种树能减缓风沙侵害。
“种下粮食能填饱肚子,种树大家总不能带着全家去啃树皮吃树叶吧!”
“说得好听,你是官家夫人,整日吃香的喝辣的,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种树可以防止风沙是有依据了,可若是大家都只知道砍树而不种树,那么将来留给你们子孙后代的便是一片沙漠,也许过不了多久,大家如今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也会被侵蚀变成沙漠,这世上便再无凉州城,难道大家要让子孙后代无家可归,没有生存之地么?”
“自然是不想的,若是有法子,谁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一片沃土,能够吃饱饭,有水喝,不再遭受沙尘的危害。可我们凉州城自古以来都是苦寒之地,这么多年,朝廷从来不管,凉州的父母官走了一个有一个,谁都没有法子,我们有什么办法。”
“话是这般说,可我们这里的树木年年减少,哪里来的树苗可种?”
“大家听我说,我叫李兴,是之前在沙城抗击西戎的大楚士兵,我受伤后被赵将军的夫人带到十里村养伤,因为我从小是个孤儿,伤好后一条腿也瘸了,成了废人,再也回不到军营,本想一死了之,是夫人救了我,她还教了我剪枝育苗的法子,从去年冬天到现在,我扦插活了五百多根刺木苗,刺木苗在沙地耐寒耐旱耐活,最适宜在咱们凉城栽种,若是大家愿意,我可以将夫人教我的扦插刺木苗的法子教给大家,夫人说过,不仅仅是刺木苗可以剪枝条育苗,很多其他树木也可以。”
“你说的可是真的?可我们地里种了刺木,如何种粮食?种不了粮食,我们吃什么?”
“自然是真的,咱们凉州的父母官可是去岁在沙城打败西戎的常胜将军赵恒,他能为保卫百姓在战场拼死一搏,如今自然也会努力带咱们凉州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刺木有火棘沙棘,这些都能果腹,还有我发现咱们凉州山上有不少枸杞树,我想带着大家一起多育苗大肆栽种枸杞树,大家理应知道,枸杞是个宝贝,若是这能种成功,往后产出的枸杞还能卖钱,到时候也是一笔收入。”
“枸杞哪有那么容易种,一颗一颗的,要种多少才能卖出钱,别白费了精力,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家若是不愿意尝试,这沙尘只会越来越严重,倒不如试试。”
……
叶青青可谓是费劲唇舌,才终于有人愿意配合一起种树,有了第一家就有第二家,到最后,家家户户都找叶青青去指导如何扦插育苗如何种树。
第282章 扎根
叶青青带着巧儿等人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就连赵恒要见她都得等着。
树苗种下半个月后开始发芽,陆陆续续有百姓反应树苗种活了,大家欣喜若狂。
在一片沙漠里种出一棵树好比久旱逢寒霖。
就这样在大家的坚持下, 凉州城外多了一片小小的低矮的防护林, 任凭风沙侵袭, 百姓都自觉轮流在这片林地坚持浇灌养护。
直至第二年春, 原本的小小的防护林里刺木长大了不少,春日里一片绿意盎然,这一年, 凉州百姓在叶青青的带领下, 种下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处面积约两亩地的刺木林和枸杞地, 长势良好, 大家看到了希望,积极性高涨,纷纷主动开始育苗种树。
叶青青第一年只是带着十里村的村民种了红薯, 这年秋天,十里村家家户户红薯丰收, 有人拿去凉州城内集市卖, 有人吃过发现红薯香甜软糯还十分顶饱, 格外好吃, 大家知道原来中原的红薯也能在西北种出来,且产量还很高。
第二年,大家早早就开始找叶青青要红薯苗, 想要种红薯, 叶青青将收来的红薯全部低价卖给百姓, 教大家育苗,栽种, 施肥翻藤,这年秋天,凉州几乎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家种出的红薯,大家开心不已,还给叶青青和赵恒的家里送来了不少谢礼,鸡蛋鸡鸭鹅堆得院子里吃都吃不完。
在凉州呆得时间长了,叶青青与百姓相处得跟家人一样,平日里去城里买东西,都要挨家挨户打招呼过去,走一路大家都要送她一大堆瓜果蔬菜,善良的凉州百姓十分热情,还总是要拉她去做客,更有热情的婶娘奶奶,还要操心她与赵恒在一起几年一直没有生孩子,给她不少秘方和药,每次都搞得叶青青哭笑不得,但心里却是暖洋洋的,他们好像真的在凉州扎下了根。
赵恒这两年也没有闲着,凉州苦寒且干旱,一开始赵恒带着大家在城内内外挖了十几口井,但凉城下雨少,能储存的水源更少,不到夏天很多人家都要去十里地外的乌水河拉水,辛苦且艰难。
赵恒一直为了水源问题头疼,一次带着叶青青去凉州以北的牧场骑马,这里距离凉州城五十里地,风貌却截然不同,这里草地青绿,植被茂盛许多,是一片绿洲,不远处还能看到雪山,雪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夏日里一山一日可体验四季的轮转,牧场的水是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冰凉且清澈,比凉州百姓打出来就带着泥沙的水要好许多。
“若是能让凉州的百姓都喝上这雪山的雪水就好了。”赵恒看着雪水汇聚成的溪流奔涌流淌,源源不断,心里忍不住想到凉州的荒凉,恨不得能将这源源不断的雪水全部收集起来运回凉州给百姓吃用。
“阿恒,北牧场地势高,不若咱们修建引水渠吧!雪山有终年化不完的积雪,咱们想法子将雪山下的水引到凉州,有了水源,咱们还能围沙造田,让凉州的百姓种水稻,兴许还能让凉州的荒漠变成绿洲。”
“修水渠工程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缺一不可,北牧场到凉州,说起来只是五十里距离,可中间还有两座大山,途中还有不少丘陵高地……”赵恒脑子里仔细琢磨北地雪山下水源南调可行性,立马就能罗列出一堆难题,凉州本就积贫积弱,土地贫瘠且单薄,百姓穷苦,凉州府衙更是入不敷出,根本没有银子来修水渠。
“可你这两年带人四处寻找水源打井挖井,一直想为凉州百姓解决水源问题,这个先例怕是只有你来开,不妨先跟朝廷请示,请求朝廷拨银子,万一能行呢?”叶青青懂得赵恒作为一方父母官想要为百姓谋福的迫切心情,尽管这件事很难,可她还是鼓励他勇敢去做。
“大楚边境年年战事频发,蜀地干旱水患疫病,江南水灾不断,大楚与西戎战事刚停,国库正是紧张之时,青青,以我如今微末言辞,陛下不会答应。”赵恒苦笑,并不抱希望于朝廷的支援。
“事在人为,总是要试一试。”叶青青鼓励他。
叶青青从前也没想到,赵恒一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竟然能在这西北荒漠里坚持如此久,被朝廷贬责,半点自暴自弃都没有,反而打起精神一鼓作气不断改善着凉州百姓的生活。
叶青青也是许久后才想明白,赵恒当初被贬责是他有意为之,一是放下兵权,打消陛下对魏家的忌惮,再者就是带她远离朝廷争端,远离京都的是非争议,只在这凉州偏安一隅,可赵恒从未放弃守护大楚的百姓,曾经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