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0章 番外十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0章 番外十(第2/3页)

了三期广告,就把机器卖出去了。我们打广告之前,连个询问的人都没有。还有最近报纸上经常能见到的松下和卡西欧的广告,还有那个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广告,他们要是不打广告,咱们哪能知道呀!”

    “广告费太贵了。”

    苗玉兰虽然赚得多,对儿女们也大方,但她只在刚暴发的那两年挥金如土了一段日子,甚至还捧过男演员。可是新鲜劲儿过去以后,她又变回了精打细算的苗玉兰。

    这种一砸就是成千上万的广告费,她可不舍得砸。

    “你们登广告的那个报纸,发行量不大,所以广告费才一千块,像北京这边的报纸,一次至少八千!谁舍得花这个钱呀!”

    延安劝道:“姥,你可以试试嘛,要是八千块就能把咱家的产品卖到北京来,那多划算呀!我觉得咱们厂里的零食,比那些国营厂的还好吃呢!”

    “我再想想吧。”

    延安也只是随口一劝,他现在最惦记的还是饼干夹心机的销路,等到大娃参加完围棋比赛,延安带着他去了一家上海食品厂的展位前。

    “小同学又来了?”展位负责人已经跟延安聊过几次了,这两天他经常在展位前徘徊。

    “李叔叔,我今天是带我哥来跟您谈个生意的!”

    “哈哈,什么生意?坐下聊。”展会已经接近尾声了,李志国闲着也是闲着,正好看看他们想说什么。

    “我这两天来看了你们厂的饼干生产线,虽然我还看不太懂,但是听您给那些客户介绍的时候,也知道你们厂这种生产线很厉害了,圆形方形的饼干都能生产,而且还可以直接包装。”延安给他竖个大拇指,“真正的全自动,比我们老师上课介绍的那些还厉害。”

    “呵呵,这是我们厂最新研制的机器,在这次博览会上得了银奖,很受客户欢迎。”

    延安点点头说:“我觉得你们厂的生产线很好,但是也有美中不足!”

    “哦,那你说说。”

    “现在大城市里的很多小朋友已经流行吃夹心饼干了,那种饼干您吃过没有?”延安从包里翻出一包在友谊商店买的夹心饼干,递给他一片,“这里面可以夹巧克力、奶油、果酱,反正想夹什么都可以。但是你们厂的生产线只能生产普通饼干,并不能生产这种夹心的。”

    李志国咬了一口饼干问:“你们不是来谈生意的?到底是什么生意?”

    吉安接话说:“我们有最新款的饼干夹心机,如果贵厂将夹心机作为一个组件添加到生产线中,就可以生产夹心饼干了。”

    “那个机器是你们自己发明的?”

    “对,稍加改动就可以连接到你们的生产线上。”

    李志国倒没轻视两个孩子,想了想说:“那你们给我看看样机或者图纸吧。”

    “这个我们是不能给您看的。”延安实诚道,“万一被您学去了还怎么谈生意?”

    “我们这条生产线,每分钟至少可以生产六十片夹心饼干,开关全部打开的话,能达到五六百片,效率非常高,而且只要是两公分以内的夹心,都可以做……”

    吉安向对方详细描述了饼干夹心机的功能和效率,企图打动人家。

    “没看到实物,我不能做决定呀。”李志国对这个夹心机有点兴趣,但是对两个孩子的发明还是不怎么放心。

    “我们给您看了实物,万一被您学去了怎么办?”

    “你们这台机器的制作方法这么简单嘛?别人一看就能学会?”李志国无语道,“你放心,我们是国营厂,要是你们的发明真的有用,我们厂不会占你们的便宜。”

    吉安迟疑片刻,从书包里找出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招呼对方过来看。

    李志国放下水杯,探头望过去。

    只见这小子快速翻动笔记纸,通过连续几张纸的变幻,制作出动画效果。

    动画里的夹心饼干一个一个从出口掉到传送带上,能让人看懂大致的工作方式,但是人家到底是怎么加工的,却并不会展示出来。

    至于各零部件到底长啥样,抱歉,人家没画,用一个大罩子给罩住了。

    李志国:“……”

    “大概就是这样的,”吉安收起笔记本,问,“叔叔,你们到底想不想要这个机器?不想要我们就去找下一家工厂了。”

    “你们卖多少钱啊?”李志国问。

    “五千块。”

    “……”李志国挥手说:“那你们找下一家去谈吧。”

    延安心知展厅里有饼干生产线的只有两家,他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便问:“叔叔,那你想出多少钱?”

    “这件事不是我能说得算的,一千块以上的技术支出,需要我们厂长批准。”

    “那您去问问厂长吧,我们可以等。”延安再次扮演老实人。

    李志国思忖几秒,问:“你们家有没有大人啊?我跟大人谈。”

    “我爸爸正在帮我们跟另一个工厂的厂长签约呢,签的就是五千块转让费。”

    李志国对那个夹心机还是有些兴趣的,其实让厂里照着这个思路自己研发,未必搞不出来。

    但这个厂是国营的,不是他个人的。而且给设计人员提交生产需求的过程非常麻烦,如果花钱可以解决问题,他宁可花钱。

    李志国并没有当场给出答复,他还要打电话跟厂长商量一下。

    等到博览会结束,眼瞅着快要过年了,双胞胎才接到他的电话。

    他们厂可以出一千五百块的转让费。

    刚开始延安觉得价格给得太低了,还没干爹帮忙谈下来的三分之一呢。

    但是他们跟着爸爸耳濡目染,也知道国营单位跟个体户不一样,能有一千五就算不错了。

    收了这些钱,他们也能过个肥年,一千五就一千五吧,总比一分钱也没有强。

    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春节,宋恂在单位值了两天班。大年初一晚上回省城陪父母吃了一顿饭,初一早就乘坐火车去了北京。

    他这次过来,一方面是陪老婆孩子过年,另一方面还想抓紧时间将四合院的排污管道改造一下。

    除了瑶水村的房子,双胞胎从小到大住的房子里都有厕所。

    北京四合院没厕所,对他们来说真的非常不方便。

    他俩只在寒暑假过来住,倒也不是不能凑合。但是项小羽同志是常年在这边居住的,而且人家现在还挺讲究的,不乐意用便盆,每次都要跑出去两百米上厕所。

    双胞胎兄弟觉得妈妈大晚上出去上厕所实在不安全,便给亲爹打电话,商量着给四合院装个厕所。

    “我们听说市政府想要搞旧城居住区改造,要把旧四合院改成新四合院,”吉安跟爸爸介绍,“所以我们就想借鉴一下人家的改造方式,去了作为改造试点的菊儿胡同实地考察。”

    宋恂吃着儿子给剥的花生问:“情况怎么样?有借鉴意义嘛?”

    “我俩去菊儿胡同看了看,没看出他们改了啥,”延安咔咔捏着花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