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74章 第 174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74章 第 174 章(第1/4页)

    项小羽这个妈妈还是很尊重儿子们的意愿的。

    以她的专业眼光来看,省台的这档全新的少儿节目,前景非常不错。

    毕竟全国只有一档《小喇叭》可供小朋友们收听,如果省台能做一档区别于《小喇叭》的栏目,也能给小听众们提供另一个选择。

    她觉得去给电台讲故事是件挺有意义也挺有趣的事,但是他们家的两个孩子是那种比较有主见的小孩。

    以防做无用功,在孩子们同意去当小主持人之前,项小羽并没有去跟省人广确认这件事。

    延安听了妈妈的话,一边在客厅里跳房子,一边喘着气问:“讲故事给钱不?”

    项小羽哪知道小主持人有没有补贴,不过她就是想给孩子们找个平台锻炼锻炼,即便电台不给,她也可以私下给儿子们发一份工资。

    于是,她语气肯定地点头说:“给啊。”

    延安还不满足,正想说什么,可惜他单脚跳进格子里的时候压线了,被眼尖的吉安发现,当场判他出局。

    幼儿园和大院里的小姑娘都挺爱玩跳房子的,双胞胎也想跟人家一起玩,但是他俩不好意思往小姑娘堆里凑,怕被别的男孩子嘲笑,所以就回家在客厅里画个房子,小哥俩偷偷摸摸自己玩。

    外面的小朋友没机会笑话他们,倒是项小羽这个亲娘,每次看到胖儿子们挺着小肚子,单脚在客厅里蹦蹦跳跳,都要被逗得前仰后合。

    延安自动屏蔽了来自妈妈的嘲笑,跳到沙发上问:“他们能给我多少钱啊?太少了我们就得考虑考虑啦!”

    “你想要多少钱啊?”项小羽笑眯眯地在他脸蛋上掐了一把。

    延安学着亲爹的样子,露出一副十分骄矜的表情说:“每天少于五毛钱,我可是不干的!我们摆书摊的时候,每天至少能赚五毛钱呢!”

    “今时不同往日,你俩的书摊已经被取缔了。”项小羽给他塞了一瓣橘子,轻嘲道,“有得赚就不错了,现在可容不得你挑挑拣拣。”

    吉安单脚站在格子里说:“在白天还是晚上讲故事啊?晚上我们还得下棋,写作业,睡觉呢,没时间讲故事!”

    “白天讲。”

    双胞胎隔空交换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点头说:“行,去吧!”

    白天去讲故事的话,就不用去幼儿园上学啦!

    项小羽见儿子们点了头,第二天就按照穆蓉给她的电话,联系了那档少儿节目的总编辑徐薇。

    他们这个节目并没有对外招聘小主持人,都是由业内人士相互介绍的。

    所以,收到项小羽的电话以后,听说她以前是海浦那边的播音员,徐薇就以为他们也是被熟人推荐过来的。

    当即就让她带着孩子来试试音。

    然而,见面以后,还没等双胞胎开口,徐薇就直接摇头了。

    “不行不行,你家这两个孩子也太小了!连小学都没上吧?”

    项小羽笑了笑,尽量将五岁娃的年纪往大了说,“六岁,快上小学了。”

    “那是真的不行。”徐薇再次摇头,“这么小的孩子,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读稿子呢?我们这次要招的小主持人都是三年级以上的,十岁左右的小朋友。”

    吉安努力为自己争取工作机会,插言说:“阿姨,我们不用读稿子,都可以背下来!”

    延安也赶紧点头附和:“对的对的,我们经常给小朋友讲故事的,从来不看稿子!”

    关键是即便看了,他俩也不认识几个字。

    延安当场就站在几个阿姨跟前,声情并茂地讲了一段《半夜鸡叫》的故事内容。

    他讲故事很有自己的个人特色,每个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都有所不同,就连大公鸡打鸣的声音,也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办公室里几个女同志立马就被这个小胖子俘获了!

    见他学大公鸡打鸣的时候,脖子还向上抻着,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延安对自己讲故事的效果挺满意,得意地瞧了哥哥一眼。

    项小羽笑着解释:“这两个孩子从一岁多就会看幼儿图画书了,两岁就开始收听《小喇叭》的节目,会讲的故事特别多。而且他们记东西很快的,听一两遍,基本上就能记个八九不离十了。对于感兴趣的故事,记得尤其快。”

    徐薇闻言生出些兴趣,便想当场考考这两个孩子。

    她拿起桌上新收集到的一个小故事,用尽量慢的语速,给小哥俩读了一遍。

    双胞胎听得津津有味。

    等到徐薇停下来,让他们重复一遍的时候,吉安义不容辞地挑起了重任。

    当着众人的面,他又重新讲了一遍刚刚听到的小故事。

    虽然不是逐字逐句还原原文的,但是大致的意思差不多,能达到七八成的准确率。

    徐薇觉得让他再听几遍的话,兴许还真能完全记下来。

    只不过,这个孩子讲故事就只是单纯的讲故事,并不会像刚刚的弟弟那样声情并茂,眉飞色舞。

    徐薇理所当然地以为,双胞胎就应该是一样的,吉安之所以风格不同,主要是这个故事是他们第一次听,能完整复述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能再强求孩子带感情背诵。

    于是,小哥俩就这样各自展示了自己的特长,误打误撞地蒙混了过去。

    当项小羽带着儿子们从广电大楼里走出来的时候,背包里多了一份后天要试录的故事稿。

    这两个小文盲不识字,得多给他们一些准备时间。

    延安一蹦一跳地走下台阶,兴冲冲地问:“妈妈,我们讲故事到底能有多少钱呀?够买电视机不?”

    项小羽敷衍道:“够了够了,我已经跟爸爸说了,让他出国的时候,帮你们买一台电视机回来。你俩到时候把钱给爸爸就行了。”

    双胞胎一阵激动,忙问:“那爸爸啥时候能出国?”

    “快了。”

    被双胞胎惦记的老父亲,此时已经踏出国门,站在了日本的土地上。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支人数多达五十人的船长船员队伍。

    其实对于是否要派这么多人去日本培训,公司内部是有分歧的。

    两个多月前,他们刚跟日方签了培训合同的时候,就已经送了三十人去日本培训了,加上这次的五十人,全公司八十多人的飞机票钱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然而,与他们每年要还的将近四十万美元的贷款利息相比,这些飞机票钱便只是毛毛雨了。

    早一天让渔轮正式出海打渔赚钱,就可以早一天还上贷款。

    何况按照合同约定,我方船员去日本培训的费用是与他们的工资相互抵消的,并不需要海浦多花一分钱。

    如果条件允许,宋恂还想送更多的船员去日本的渔轮上进行培训呢。

    “之前来的那三十人也不知道学习得怎么样了,这次返航可就全靠他们了。”程远站在窗边,向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