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72. 县试开始 艰难开局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72. 县试开始 艰难开局(第3/5页)


    想学问更精进一步,除了努力通过科考,就得拿钱开道,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那些真正的农家子能科举入仕,除了才高八斗心性坚韧外,也得运气加持。

    秋东安抚996两句,转头见小二笑眯眯的拿了科考常用的四书五经一套,郑重的交给他。

    “请老爷在此留下您的姓名和住址,以及约定的交书时间。”

    原本抄书这活儿得有店家信得过的保人在中间做保才行,毕竟一本书在这年头可不便宜,若秋东拿回去不能按时归还,或是还的时候脏了,毁了,缺页,浸水,出现各种问题,都得依情况扣钱。

    今儿还是掌柜体的份上才破例。即便破例,秋东还是要按照他拿回去的这套书市价的五分之一,留下押金。

    所以真身无分文的话,连抄书这活儿都干不了,店家真怕穷到发疯的人拿了他的书去外面卖二手。

    那对店家而言,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呢。

    秋东买了两刀纸,一块墨,外加一支非常普通的鸡距笔,付了押金后,又花去小四两银子。

    在人均五两银子过一年的奇州城,这笔花销真不是普通家庭能承担起的,当然这笔钱放在普通的乌家下人身上,也会让他们不堪重负。只不过秋东临走薅了一笔,才能让他这般奢侈。

    拎着满满的收获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往不远处的天桥底下去。

    那边儿有街头打把势卖艺的,有摆摊子卖字画的,有沿街叫卖糖葫芦的,热闹的紧。

    秋东打算去那儿支个摊子,给人代写家书,勉强赚两个糊口钱。

    这是他一早就想好的。

    996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体验,但眼下有个唯一的问题:

    “还缺张桌子!”

    秋东朝四周打量一圈儿,发现墙角有家馄饨摊子生意寥落,老板干活儿无精打采,平地走路还差点儿摔跤,惹得客人大怒,双方争执一番,不欢而散。

    他上前和老板商量,花了三个铜板,租对方的桌凳一天。

    选一棵大树做依靠,桌椅一摆,齐活儿!

    秋东将“代写书信”的大字压在桌沿儿上,就埋头开始抄书。

    头顶有树荫,耳边有轻风,四周是人间烟火,秋东很快沉浸其中,任是环境嘈杂,也无法让他动摇分毫。

    直到听见有人试探性的喊他:

    “书生郎,书生郎!”

    秋东缓缓停笔,抬头一瞧,这不是馄饨摊的老板嘛!

    老板身子微微前倾,双手紧握,略带几分试探的问秋东:

    “可是能代写家书?作价几何?”

    一听来生意了,秋东顿时打起精神道:

    “自然,一封三文钱!”标准的市场价。

    他也打听过,有人按照纸张收费,写满一张纸多少钱,为了多挣点钱故意把信写长,老百姓只是不识字,又不是傻,一回两回看不出来,时日一久,自然知道那是个黑心烂肺的,名声坏了,生意也就做不下去。

    这老板当即拿出三个铜板搁在桌上,急切道:

    “书生郎,麻烦给老汉的小儿写封信,他从军三年,半年前辗转来了封家书,说是年后有望回家,可这距离他说的半年又过去整整三月,至今不见人影,老汉这颗心就跟在油锅里煎熬一样,生怕他出了什么事。”

    秋东提笔,按照老板的要求,问对方可有受伤,人在哪里,缺衣裳不,去岁家里给寄的鞋收到了吗,家里今年给他添了小侄子,母鸡又报了几窝小鸡崽,留着等他回家宰了补身体等等。

    写完读了一遍,问对方:

    “可还有什么想补充的?”

    老板连连摇头,满意的对秋东道:

    “你这书生郎实在,没有那之乎者也的弯弯绕,以往老汉请人写家书,写的那东西我老汉听的头疼,老汉都担心我家那大字不识的小儿即便请人读了,也不晓得说的是个啥!”

    老板满意的拿着信离开,馄饨摊也不支了,收拾东西回家,请人帮忙送信去。

    秋东继续埋头抄书,倒不是他真要靠抄书挣一份养家糊口的辛苦钱,主要是他接下来想走的路,手里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没有,不像话。

    所以在和书肆约定好的交书日期到来前,秋东要抄够两套书出来。

    一套给书肆,一套留给自己。

    索性他速度够快,在交书日期前一天正式完成。

    这回是书肆老板亲自出面验收,他对秋东抄的书很满意,不用秋东提,主动道:

    “老朽这里还缺一套启蒙韵律,虽然难度不及四书五经,但因为要的急,价格都好商量。”

    秋东却并未直接答应,很诚恳的跟老板讲:

    “您也知道再有两月就是县试,在下得为县试准备,真抽不出这个空来。”

    老板顿时大失所望,这是北城李老爷家中的小孙孙要准备启蒙,特意托他寻摸的书。原本他手中有一套觉得非常合适,但看了秋东的后顿觉手中那套就不香了。

    有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遗憾。

    他是真喜欢秋东的字,字体好坏对刚启蒙的孩子影响有多大谁都明白,于是他尝试和秋东商量:

    “若是谷先生有意,县试后得闲了再来抄也是一样的,到时候给先生这个价!”

    秋东一瞧,好家伙,是手头这本的两倍。

    从没想过原主这笔字,竟然这般值钱。

    老板见秋东不为所动,徐徐诱导:

    “谷先生,您既然准备参加童生试,便该知晓县试要求有四名村人以及一位秀才作保才能顺利报名。村人好找,秀才老爷不好找,不是信得过之人,秀才老爷怕被牵连是不轻易出这个面的。”

    老板也是看出秋东并未在书院读书,才有此推测。

    一般能进大书院的学生都不愁这种事,随便哪个夫子都能帮着作保,可秋东这种单打独斗的,想求一个秀才作保,那是非花费大价钱不可。

    可能花得起大价钱的人,有谁会来抄书呢?

    老板见秋东神色有所松动,再接再厉:

    “若您童生试后能抽空将这书抄了,保人之事只管交给老朽!”

    对方一退再退,提出的要求对秋东而言确实不是难事。

    “那就麻烦老先生了。”

    “客气,提前祝小先生榜上有名哇!”

    双方相谈甚欢,临了秋东又买了一册历年奇州城县试文集并两刀纸,抄书刚到手的铜板去了一大半儿。

    去小摊上吃了一碗热乎乎的汤粉,出了一脑门儿汗,踏着晚霞归家,秋东莫名有一种即将完成某种心愿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月,除了去县衙报名,秋东的生活非常规律,日常摆摊儿,偶尔帮人写写家信,大多时候都在埋头研究买回来的历年县试文集。

    周遭有同样摆摊卖字画的年轻人,有的如同秋东一般,大多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