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神: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不见神》 50-60(第13/17页)

过多了,杜衡晕过去前心中想道。

    净悟抱着净思狂奔着。

    净思受了魔气,已经昏迷了多时,他面色一片灰败,嘴唇更是毫无血色。

    净悟本来想带他回无量山,但他们此时离无量山太远,他怕净思撑不到那时,便打算在附近寻一处寺庙暂且休息一下,顺便为净思缓解伤势。

    净悟拦下了一位路人,语气焦急地问道:“请问这附近可有寺庙?”

    那人见他打扮与怀中之人,心下有些疑惑,仍是答道:“西边离这儿不远有一座锦官城,城中有个求如寺,大师可去那里。”

    “多谢。”净悟向那人道了谢,忙向锦官城跑去。

    求如寺在锦官城中的西山上,净悟来时,正有几位祈福之人从寺中走出。

    他抱着净思进入寺中,向那洒扫的小僧说明了来意,那小僧忙将他引进了厢房,又说要去禀报方丈,净悟对他道了谢,小僧便离开了。

    净悟将净思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又查看了他的伤势,心下不免烦躁。

    净思体内的经脉在受那魔气的侵袭,这可如何是好?

    要是念慈那老头在就好了,虽然老头子说话烦得很,但他医术高超,定能有办法。

    净悟一边心烦,一边将自身灵力注入净思体内,他不知该怎么办,只好先以灵力压制魔气。

    净悟正在屋中独自焦急,此时却听一阵不紧不慢的敲门声响起。

    “请进。”

    一阵轻缓的脚步靠近,净悟转头看去,正见一位慈眉善目的老方丈向自己走来。

    老者面容温和,净悟与他那双眼睛相对时,急躁的内心奇迹般的平复了。

    老方丈开口道:“在下是这求如寺的方丈,恰巧略通医术,听闻大师有伤者需要救治,便来此一探。”

    他的声音和缓,却无端给人一种信服的力量。

    净悟本来有所顾虑,但他看着眼前人一派沉静朴素,不知怎的想到了念慈,便缓缓让出了位置。

    若见微安顿好还在昏迷的杜衡,轻轻敲响了若关山房间的门。

    “进来罢。”淡淡的声音从屋内传出,若见微推门走了进去。

    若关山正在屋内沏茶,若见微于是坐在了他对面的蒲团上。

    “伤势如何了?”若关山将一盏茶放到他面前,开口问道。

    “谢师父关心,”若见微忙接过茶来,答道,“已经无碍了。”

    若关山抬眸看了看他,没有说话。

    若见微会意,忙接道:“阿衡他也没事了,只是身体有些虚弱,所以还睡着。”

    “阿衡?”

    “是,他名杜衡,是徒儿的道侣。”若见微说完这话,低头看着面前水中的茶叶,略带紧张地等待着若关山的回答。

    若关山拿着茶盏的动作一顿,而后将其放回了桌上,看着面前的人淡淡道:“他身上有魔气。”

    若见微忙抬头解释道:“他非是心术不正的堕魔者,他身上的魔气来源另有缘由。”

    若见微将他与杜衡相识以及后来杜衡被幽都山带走的事简单地告诉了若关山。

    若关山听完后沉默了良久,最后叹道:“原是如此,他也颇为不易。”

    若见微又道:“故而我二人从‘溯世’中寻得线索,欲往尔是山一探他身上‘转轮’之力的来由。”

    若关山道:“‘溯世’可是被带走了?”

    “…是。”

    “无妨,自是救人要紧,且对方实力强大,不可盲目硬抗。”

    “徒儿明白,”若见微想起另一件事,“师父为何会在此处?”

    “近来九州之上魔祸频发,有无端堕魔修者为祸四方,为师下山正是为此。”

    若见微皱眉:“徒儿一路上也见过如此景象,据徒儿推断,此次魔祸与‘溯世’中所记载的千年前的魔祸应当有关联。”

    若关山神色也沉了下去:“莫非千年前封魔之战尚有变数?”

    “是,”若见微道,“魔头或许已破开封印了。”

    “封印?”若关山问。

    “‘溯世’中记载,当年魔头凝玄由十方神器封印,故而破除封印应当也需要神器之力。”

    “你是说抢夺神器者之中有人浑水摸鱼,趁机解开魔头封印?”若关山推测道,“若真如此,千年来神器之寻找与争抢从未停止,魔头的谋划或许更深更早。”

    “若如师父推测,是否神器的寻找本身便是有心人引导的呢?”若见微忽然灵光一闪,问道,“说起来,九州之上是为何会掀起寻找神器的热潮?”

    “世人对神器的了解,全都来自于一本书。”若关山神情严肃。

    若见微心下震惊:“《九州志》…琅環阁…”

    “为师该回苍梧山一趟,将此事禀告掌门。”

    师徒二人聊完了彼此的动向,若关山看若见微神情间似有踌躇,不免多问了一句:“见微可是还有事?”

    “是…”若见微突然正色道,“徒儿有事请教师父。”

    若关山很少见他这副神色,疑惑道:“何事?”

    “徒儿曾与一人论道,那人问我所行‘道’为何,我言徒儿谨遵师父教诲,除魔驱邪,以剑护世。然而那人却言,此道为师父的道,非是我的道…”

    “…故而徒儿想向师父请教,徒儿的‘道’又在何处?”

    “原是如此,”若关山语气中带着少有的一丝欣慰,“‘道’之一字,乃为所行之路,所遵之法。”

    “□□有常,日升月沉,万物生灭,盛极必衰,此为天道。”

    “剑法万千,招式变换,剑意万生,剑随心定,此为剑道。”

    “人心善恶,生老病死,凡间百态,因果报应,此为世道。”

    “而人生天地间,行于世路中,凡人一生百年,修者数百年,总有所追寻的,所坚持的东西,这就是每个人的‘道’。”

    “‘道’因每个人的出身、成长、阅历、心性而不同。人之‘道’本身并无好坏,然苍天在上,万事万物皆遵循天道而存在,你我之‘道’亦如是。”

    “若能坚守己道,明辨本心,直至道心澄明,有所顿悟,方为‘证道’。证道者若得天道眷顾,便可成神。”

    “世人皆将‘证道’与‘成神’相提并论,实则人之一生即为证道之路,然世人少有通晓者,若能明了此事,则证道不远矣。至于成神,乃由己道、天道、机缘多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故…”

    若见微接道:“证道在我,成神在天,不可多得,不可强求。”

    若关山眼中有赞许之意,接着道:“为师少时学剑有所成,游历世间,见世人多苦,常有魔者妖邪仗势欺人,枉死者甚多,而世间公理难以维持,故而立志,以手中之剑除魔驱邪,维护世道,这便是为师的‘道’。”

    “你如今修为已高,阅历已有,且心性坚韧,当思索一身修为与身后‘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