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吾妻阿婵》 70-80(第13/14页)
有余。
这一百名御医中又有不少是精通妇人科的老大夫,实在没有必要再增设什么女医署来加剧朝廷的财政负担。
当时反对的声音过多,又缺少促成此事的绝对契机,这项提议便不了了之。
而如今为何这项议案又通过了呢?
说起来还是因为王太后的病。
皇帝以孝治天下,对这位大义凛然的先帝后妃与自己的生母郭太后可以说是一贯的一视同仁,甚至很多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当年若非王太后在景初之乱时当众拿出了那封先帝血书,号召天下英雄豪杰入京擒王,他也不会有了这样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机会。
再加上王太后这些年一直诚心礼佛,不问政事,对皇帝的各项举措也是大力支持,在朝野内外都十分受人爱戴。
因此当有人因王太后再次提出增设女医署的提议后,皇帝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拍了板。
这回大臣们也不敢再有所异议,为了开源节流,又决定将太医署中的一处空置的院落腾出来设立女医署。
报名日期到昨日截止,今日太医署将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生员进行第一项考核。
玉婵赶到时一眼便看到沈季正在同那负责监考的吏目说情。
“沈大人,您看,不是小人不卖您这个人情,只是这考核马上便要开始了,您看?”
“请您再稍等片刻,她一定会赶到的。”
“沈大哥!”
玉婵急忙上前,从沈季手中接过考牌,对他和那吏目郑重道了谢,便匆匆入了考场。
这一场考的是笔试,笔试的地点设在太医署正院中。
每人面前放着一张小几,席地而坐。
桌上放着笔墨纸砚,考生需要两个时辰内答完一百道试题。
玉婵跟随那吏目辗转来到一处挂着七十八号考牌的小几前,刚一坐下,便听得铛的一声锣响。
立在院子正中屋檐下的主考官开始宣读考试规则,明令禁止交头接耳,私相传递,夹带舞弊等行为,而后两道严厉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一百二十三名考生,宣布分发试题,考试开始。
时值盛夏,一轮红日高挂枝头。
玉婵抬袖揩了把额上的汗,认真将分发下来的整整十页试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考试内容涉及医经、本草、方脉、针灸、伤科等多个领域。
医经部分囊括了《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等多部医学经典中内容,考教的是生员对医学著作的熟悉度与理解程度。
本草部分要求生员对数十种草药的甄别、采集、炮制方法以及用法习性进行详尽的阐述。
方脉考教二十八脉的分辨与诊断之法,针灸考核生员对人体经络的熟悉度,伤科考教对跌打损伤的应对之法。
总体而言,考教的内容多而杂,有不少人在拿到试题的那一刻便暗自在心底打起了退堂鼓。
第80章 崭露头角
这些女子大多来自民间,要么祖辈行医,耳濡目染,要么为生计所迫在医馆里打过下手,偶有所得,鲜少有人真正有机会如男子那般师从名医,堂堂正正地学过。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如玉婵一般家学渊源,自幼便于医术上极有天分者。
不论她们出身如何,师承何人,只要入了女医署,非但吃穿不愁,每月还有额外的米粮补助。
更别说若是将来有机会能够侍奉各宫娘娘身侧,那可谓是平步青云,前途不可限量。
答题开始,十余名面容严肃的巡考官撑着伞在百余名考生中来回巡视。
考场上安静得落针可闻,只剩下巡考官沙沙的脚步声和考生们奋笔疾书埋头答题的声响。
很快一炷香时辰过去,烈日当空,不远处的柳树丛中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蝉鸣声。
一声惊叫打破了考场的寂静,一位考生晕倒了。
考生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主考官皱着眉嘱咐考生们注意考场秩序,抬手叫人将那名晕厥的考生先抬出去治疗。
玉婵搁下笔微微蹙眉,看那女子面色潮红,口唇发干,大汗淋漓应当是中了暑,想要做些什么,转念一想这里是太医署,最不缺的便是大夫,便也不去冒险强出头。
好在经过候诊大夫的一番救治,那女子不多时便清醒了过来,只是也因此丧失了这难得的进入女医署的机会,哭着被人抬了出去。
眼下正是三伏天,当属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头顶着烈日,她感觉到自己后背出了许多汗,身上薄衫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有些糊眼睛,她抬起袖子擦了擦汗,压下心底涌起来的那股子躁意,强打起精神继续认真作答。
不知过了多久,又有两人相继中暑。
考生中有人向主考官提议能不能给考生们分发一碗祛暑的绿豆汤,可惜这个要求被那主考官无情驳回。
原来这位主考官姓朱,乃是太医院的一名院判,平素为人最是刻板,在太医院人缘很不好,这才分到了这桩烈日下监考的苦差事。
按照这个朱院判的原话是:“我等奉命行事,上头没有吩咐的事怎敢擅自做主。诸位将来若是有幸到各宫娘娘身边当差,最重要的便是要谨遵上意,恪守本分,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若是眼前这点小小的考验都经受不住,本官准许你们提前交卷退出考场。”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噤了声。
玉婵眨了眨眼,一滴汗水顺着眼角滑落到手中的宣纸上,饶是她出门前服了消暑丹,也有些撑不住这样一两个时辰的暴晒。
她攥紧了手中的笔杆,略一思索从宣纸上小心裁下一角,提笔写了两行字交到巡考官手中。
那巡考官起初也是一愣,看了上头的字,皱着眉一番考量最后将她写的那纸条送到了朱院判手中。
不多时几个吏目抬着几大桶消暑汤进来了,考生们都忍不住在心底暗自欢欣雀跃,不知是什么叫那位油盐不进的主考官回转了心意。
消暑汤中加入了薄荷、竹叶、车前草三味药材,饮下后口感清凉,有很好的防暑功效。
至于那位朱院判为何没有答应那位考生要求的绿豆汤却同意了玉婵给学员们分发消暑汤的提议,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成本问题,给考生们送一份小小的绿豆汤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难办到,可上头既没有拨款,也没有指派专人来做这件事。他又何必为了这群不相关的考生劳动手下人。
可做消暑汤就不同了,他们太医院最不缺的就是药材,何况是薄荷、竹叶这样不值钱的东西,熬个消暑汤也是顺手的事。
二是比起那位当众提出要求的考生,玉婵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
前者就算是他做了,那些考生也只会感激那位仗义执言的考生,而并不是他这个主考官。
后者嘛,他只需按照她的建议顺水推舟做成这件事,那些被晒得口干舌燥的考生心底对他也会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