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100-120(第22/34页)


    老态龙钟里正被叶胥搀扶着起来,嘴中不忘说:“这都是老夫应当做的。”

    现在香菇的事情先告一段落,见香菇长势良好后,叶胥满意的回了家。

    这一趟折腾后,叶胥到家时,天已经黑了下来。

    叶胥摸着黑到了家,之前脑子中惦记着香菇,没来及的顾忌肚子,如今放松下来之后,只觉得腹中空空。

    叶胥进了府,对着身边人说道:“让厨房随便准备些,我垫垫肚子。”

    叶胥刚将话说完,就见不远处一个身影在动,快走近时,叶胥才看出原来是陶青。

    见这么晚了陶青还未睡,叶胥不免有些担心,以往这个时间,陶青都是早早的用了饭,已经入睡。

    等二人的距离小了之后,叶胥揽着陶青,问道:“怎么这个时间还未睡,早睡对身体好,以后不必等我。”

    虽说叶胥总是这么说,但陶青听到后,还是觉得心中暖暖的。

    陶青没有正卖你回答叶胥的话,只是说道:“阿父和阿姆都在等你一同用饭呢。”

    听到这话,叶胥有些意外,他还以为叶父和叶姆不远千里的来楚庭,身体就肯定会累。

    这个时间的话,二人定然已经睡了,没成想,他们竟然一直在等着他。

    听到陶青的话,叶胥同陶青一起去膳厅,等坐下后,叶胥看着他面前的那碗鸡汤,心中不由得有些好笑。

    看来这鸡汤几日他是非喝不可了,叶胥不用人提醒,便先用了鸡汤。

    今日是他们一家子过了一年后,第一次在一起用饭,意义非凡,一家人在饭桌上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等叶胥躺在床上后,身侧的陶青很自然的滚进了叶胥的怀中。

    第113章 趴在叶胥的胸口,对他……

    趴在叶胥的胸口, 对他说道:“夫君,我今日很是欣喜,我未曾想到阿姆同阿父竟会千里迢迢的赶来。”

    叶胥满眼都是陶青, 任由陶青趴在他身上,继续说道:“既然这样,那在楚庭,除了你之外, 我还有阿父和阿姆。”

    叶胥的手放在陶青的腰上, 似有似无的摩擦着, 见陶青笑的眉不见眼。

    叶胥恍然发现自己,因全身心的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治理楚庭上面,一时间忘记陶青的感受。

    陶青再怎么装着成熟,说是怀孕了,但到底也是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小年轻,想明白了的叶胥, 满是心疼, 都怪他任性的带陶青来此。

    在此处,与陶青相熟的人,就只有他, 他还一心的将心放在政事上。

    叶胥心中的自责, 陶青浑然不知, 此时的陶青正沉浸在叶父和叶姆都来了的喜悦中。

    看着满脸甜蜜的陶青, 叶胥越想越自责, 满含抱歉的语气同陶青说:“对不起,青儿,这些时日是我疏忽了你的感受。”

    见叶胥这样说,陶青有些意外, 但也没有责怪叶胥,反倒是转来安慰他道:“你身为百姓父母官,自然是有你的职责,又怎能整日同我在一处?”

    陶青能理解叶胥身为楚庭知州想要为百姓做些实事的心情,这样想着,他倒也没有觉得叶胥有何处对不起他。

    有所得必有所失,陶青虽说没有读过很多书,但这个简单的道理他还是知晓。

    既然叶胥身为一州的父母官,那定然是同他身上没有官职时有差别。

    叶胥没有官职时,一门心思的读书,只往能考出些许功名,但现在既然叶胥身上有官职,那定然是要为百姓们做些实事。

    陶青见叶胥内疚,懂事的开口劝慰道:“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也不能全部将目光放在我的身上,我都懂。”

    陶青见叶胥似乎还在自责,继续安慰道:“无妨,现下阿姆来了,你不在时,阿姆也能陪我。”

    之后,似乎是怕叶胥过于自责,陶青将脸颊轻轻的贴着叶胥,希望叶胥不再沉溺于自责的情绪中,道:“阿胥不必自责。”

    叶胥见陶青不仅没有埋怨他,还替他开脱,一时间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但是该干的正事叶胥也不能推辞,况且有些事情只能他亲自来。

    现下既然香菇已经长出来了,那叶胥只等两个月后的收获。

    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后,叶胥就开始琢磨现下他管辖地区内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前些时日,他整日废寝忘食的府志、州志不离手,倒是从中品出了一些猫腻。

    整个楚庭似乎没有出现过几个状元,可在他的记忆中,楚庭好像是出现过□□位状元。

    甚至还有一个被后人称之为神童的状元郎,那状元郎是十七岁就中了状元,同叶胥这个有几十年的知识积累不同,人家是土生土长的古人。

    可叶胥看完府志之后,发现楚庭不仅是状元没有出过,就连进士都少。

    叶胥觉得自己既然已经来了楚庭,发现了问题后,就要解决,食君俸禄,为君分忧。

    间接的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后,叶胥琢磨起来楚庭的教育问题。

    接下来的时间,叶胥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关于楚庭的私塾上面。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后,叶胥终于知晓为何楚庭这么多年未曾出现过一位状元。

    先不说楚庭的私塾数量没有那么多,私塾中的学子们大多是稚童,像什么十几二十几,甚至中壮年的读书人都很是少见。

    也许是家中比较富裕的,请了夫子去家中教导,反正叶胥是没有看到富家子弟在这些私塾中读书的身影。

    叶胥记得在历史上,无论多么大年龄的读书人都没有放弃读书,比较典范的就是范进。

    范进中举时已经五十七岁,这个年纪在古代也算是高龄。

    许是青壮年是一个家庭中比较重要的劳动力,大多数村里人不舍得放弃一个劳动力来供养读书人。

    总之,楚庭的读书人很少,稚童少,青年人更少。

    叶胥觉得若是想要楚庭多一些身上有功名的人,那必须是要做出些改变。

    叶胥又近地考察了一些具体原因。一顿调查下来,叶胥才发现,原来是楚庭的纸张和笔墨,与别的地方要贵上一倍还要多。

    原是楚庭地处偏僻,纸墨笔砚都要是从别的地方运过来,如此一顿下来,这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于是叶胥只好想法子从这些上面下功夫。

    他是不能让书肆的纸墨卖的便宜些,于是叶胥便想着能不能自己造一些粗糙的纸张,这样既不影响书肆的生意,还能让相对穷苦的人家孩子读上书。

    反正能买的起书肆的纸张的人,根本看不上他们制造的粗纸。

    既然是不打算影响别家的生意,造一些粗纸,于是叶胥便想起来竹子造纸,用竹子造的纸,确实是比较粗糙一些,虽说过程复杂一些,但最起码能让穷苦人家的读书人用上。

    叶胥记得之前种植香菇的那座山上是有竹子生长。

    竹类多喜温暖湿润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