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80-100(第14/29页)
被皇兄盯得发毛,先是搓了搓自己身上尚未起来的鸡皮疙瘩,随后开口解释道:“我只是觉得那学子脑袋中的新鲜点子较多,说不定能帮上皇兄的忙。”
听到这里,茅荣郅算是被茅荣轩勾起了兴趣,问道:“怎么个新鲜点子多?”
茅荣轩见皇兄起了兴趣,赶忙说道“你看啊,平常人谁能想到让那肉先用那药材研制一下,之后再用串子串起来。”
怕茅荣郅不清楚什么是串子,茅荣轩还贴心的解释道:“就是那种被刀削的细细的木头。”
然后接着说:“之后将串串放在炉子上烤制一番之后再吃。关键是平日里难闻难喝的药材被他这么用,那肉的膻味算是轻了不少,连我都没有尝出来。”
毕竟茅荣轩的嘴巴这么挑,能被茅荣轩夸奖的东西,实在是不多。
茅荣郅听茅荣轩这般说,瞬间来了兴趣:“哦,那药材还能拿来这般用,这书生想法倒是真的多。这在吃食上的法子多,在国事未见得也能想出利于国家的法子。”
茅荣轩被茅荣郅说的没法子,灰溜溜的走了。
茅荣轩此次前来本来是想给皇兄推荐一下叶胥,想着如果叶胥入了皇兄的法眼,日后自己是不是也会轻松一些。
茅荣轩未想到皇兄竟想的这般多,一针见血的点出了事情的根本所在。
没有推荐成功的茅荣轩,生怕皇兄见自己闲下来给自己找事做,赶忙溜走了。
茅荣轩尴尬的搓了搓手,找了借口说道:“啊,我想起来,我好些日子没有见到母后了,我先去拜见母后了,皇兄再见。”
没等茅荣郅发话,茅荣轩便跑的不见人影。
虽说茅荣郅嘴上反驳茅荣轩的话,可他的话茅荣轩他是听进去了,便命人查了一下叶胥。
第91章 看到叶胥生平事迹的茅荣……
看到叶胥生平事迹的茅荣郅, 觉得这叶胥的生平同其他的读书人没什么不同与大部分的书生一样。
到了年纪便被父母亲送去私塾开蒙,适龄后又开始参加乡试、县试。除了他考中秀才之后,家中开了个铺子。
茅荣郅看了一同后, 发现这叶胥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茅荣郅看了一眼那铺子,哦?原来这铺子瑄王去吃过,怪不得会认识叶胥。
放下心神,茅荣郅在殿试这天下朝后, 随便转了转, 不知怎的就到了太和殿, 秉承着来都来了的原则,茅荣郅进去看了看,他要看一眼这之后朝堂上的新鲜血液是什么样。
尤其是瑄王口中新鲜点子较多的叶胥。
仔细观察叶胥后,茅荣郅发现:这叶胥除了眉眼比其他书生精致了些,身上的书生气似乎也比旁人更浓一些,其他的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同的。
然后茅荣郅逛了太和殿一圈之后, 便又回去处理朝政了。将茅荣轩大力推荐的叶胥抛到了脑后。
日子如流水般的划过, 终于到了要揭示众多贡士此次春闱名次的日子。
在这前一天,茅荣郅突然间再次想起了叶胥这号人,茅荣郅叫来身边伺候的陈公公道:“你去把本次的主考官叫到御书房来, 顺便让他拿着这次前三甲的答卷。”
他倒要看看这瑄王大力推荐的人究竟是有何不同之处。
等人退了出去后, 茅荣郅揉了揉疲惫的眼角。端起了手边的浓茶, 喝了一口, 提神醒脑, 之后茅荣郅便继续看御史上奏的奏折。
没过多久,陈公公便带着此次考试的主考官进来了。
“臣明正平,叩见陛下!”
“爱卿平身,此次朕唤你前来, 并非是有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想看一下今年进士前三甲的答卷。不知爱卿可有什么看法?”
“臣不敢。”明正平答完之后,便将前三甲的试卷递给了陈公公,再由陈公公转交给皇上。
茅荣郅见明正平还跪在大殿之上,开口嘱咐道:“陈公公,给明学士搬张凳子来。”
转头对明正平说道:“明学士先坐会,等朕看完之后,就劳烦明学士再拿回去。”
明正平听皇上这么说,一时之间竟有些无措:“谨听陛下教诲。”
之后的时间里,大殿之中静悄悄的,除了陈公公刚开始给皇上添茶的声音外,什么杂音都没有,整个大殿有中空悄悄的静谧。
坐在椅子上的明正平有些坐立难安,怎的皇上突然间对这次考生的答卷这么感兴趣。
等茅荣郅看完了前三甲的答卷,便好奇的开口问道:“这三人之中谁是状元、榜眼、探花?”
“回陛下,这三张试卷是这些学子中答得较好的三位,具体的排名还要陛下定夺,不过原本我们几人定的状元、榜眼、探花是按照这试卷的顺序来的。”
“竟是如此,那好,爱卿先退下吧,关于这名次如何,朕心中自有定数。”
等明正平退下之后,茅荣郅心想:怪不得暄王为了这叶胥专程跑来那么多次来推荐,看来这叶胥不仅在吃食上多有研究,在政事上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此次的考题是茅荣郅亲自出题,题目为困扰他多年的边境匈奴问题,这匈奴可恶的紧,时不时的来扰乱边境百姓的生活,题目便是问众位学子,这仗是该打还是任由他放肆。
按理说应该是该打,可现在国库空虚,茅荣轩又刚即位不久,国家尚在恢复期,前期,大军的粮草尚且能够凑出,可后续能不能跟的上还说不好。
这不是有句古话:将士未动,粮草先行。
现在的打仗除了名将之外,打的是后勤,打的也是国家的经济实力。
可现在他们国家正在恢复期,经济恢复刚刚见成色不足,这边是茅荣郅纠结的地方:不打的话,不能任由那匈奴扰乱百姓的生活。打的话,后期的补给还不一定能跟上。
依照茅荣郅的想法是打,可战争受苦的又是百姓,银子不够,除了加重赋税,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毕竟这几千年来都是这么做的。
几番思虑之下,茅荣郅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来解决。
茅荣郅想着这些学子之后也是要进入官场,不如看看看他们的想法。
按照其他两位学子的想法来看,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先休养生息,等国家强大了之后,匈奴自然是不敢来犯。
二人的排名不同也是因为文章词句的华丽,引经据典的次数。
而依叶胥的看法则是要打,现在他们国家虽说是没有之前的强盛,可他们泱泱大国,岂是能容许匈奴来犯。
既然国库空虚,那就从商人手中要。依叶胥的想法是:总归国家总的银子是不变的,既然银子不在国库,那便在商人手中。
在本朝,商人的地位不高,毕竟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对此商人最讲究的便是名声,既然商人需要好的名声,那朝廷便给商人这个名声。
如此一来,国库有了银子,商人们有了名声,将士们有了粮草,边境的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也算是一举多得。
其实,叶胥并不是多么的了解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