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150-160(第2/14页)

。”有头脑的商贩和苦力想道。

    “就算我们自己一时钱不凑手,但我们可以一起凑钱啊,这马拉得怎么都比人多吧?一匹马顶我们五个人,赚的就是五个人的钱,难道我们五个人还凑不出三十两银子?”想干的人不停的游说道。

    现在这些战马虽然说是退役了,但也只是有些小毛病,跟不上军营训练的速度而已,真要说大问题不能动的,早就杀来吃了,不会送来这里。

    送来的这一批马少说还能干个七八年,要是照顾得好的十几年都不成问题。这些县衙特意请了会看马的人来仔细确认过的,坚决不让任何一匹不能干活的牛马混进来。

    他们知道这些但凡是有一只,在这六千多头中算不了什么,但落到任何一户人家的头上,那就是一家人几年都白干。所以王怀玉对这方面把控得很严。

    县衙主持买卖的都有保障,这是这些年来已经深入岭南百姓心中的一个共识,所以他们买起东西来也比其他地方的人要舍得。这就越发的吸引北方的商贩过来做生意了。

    知道岭南对牲畜需求大,很多人都想做这个生意,但现在除了以放牧为生的匈奴和部分北方游牧民族,都缺耕牛缺得很。

    王怀玉早在来的那一年就看到了这一个缺口,这些年也一直在培育,官方的养殖场和民间的租养相结合,岭南的耕牛从原本的三千多头变成了现在四万多头。人畜兴旺,在岭南这里不再是一句愿景,而是切切实实的变化。

    市场里的牛马被一扫而空,不过是一个下午就只剩下空荡荡的圈了。抢到的人喜笑颜开,抢不到的垂头丧气。

    第152章

    北方来的牲畜一共有三批, 一共一万二千头,全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有了这一批牲畜的投入,岭南的产量又能增加将近三成。看着日渐增长的粮食, 王怀玉琢磨着也能用来做点啥。

    “选个地方再建一个食品加工厂吧, 不需要多复杂,做点饼干这样的存放很久的干粮就好了。”王怀玉计划道。

    虽然方便面这些东西更好吃更符合百姓的口味,但是岭南一不长小麦没有面粉制作面条, 也没有足够的植物油去进行油炸,制作饼干这一类技术含量不高,原料要求也不多的食品最合适。

    想到这里,王怀玉突然想起之前自己看到的一个段子。如果你给一群犯人天天提供榨菜和白粥, 他们会不会造反?

    当然是他们会让你披上黄袍。

    这足以证明古代百姓的生活有多贫穷,改造代表的是细粮,榨菜是盐分。而两样东西现在岭南都不缺。

    也确实证明能够提供这些东西给百姓,他们真的会对你俯首称臣。

    和底下人听到王怀玉的要求, 却是绞尽了脑子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点心吧, 大都是用面粉做的。像岭南用米粉做的,就是粉条和籺比较多, 是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天做当天吃,想要长久保存非常困难。

    “咸鱼晒干了能保存, 放多了盐也能延长这个时间。米粉上我们也试试看把它晒干了咋样吧。”

    应聘来建设食品加工厂的管事和工人,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还有到处去取经。尝试了许多法子。

    说北方有做馕和做馍馍的方法, 也和北方的人学习了一下。然后将米粉打碎晒干, 这时候发现只要将它稍微炒一炒, 泡水也是能糊口的好东西。

    把它做成粉条晾干了,吃的时候再泡开来煮, 味道也不错,只是需要耗费的柴火比较多。不过现在大齐往南的地方并不缺柴,往北的地方开发了煤矿。

    晾干的米粉条子,需要煎炸的大龙籺,还有各式各样的米饼,炒米都被做成了干粮。味道上有些欠佳,但方便了不少。

    新出的米饼也瞬间成了各大商贩,尤其是走南闯北,跨越几千里的行商们的欢迎。在荒郊野岭只要有一个锅一把火,不到一刻钟就能吃上热乎乎的东西。再不济有碗热水也能直接就着它下咽,填饱肚子。

    新开的食品加工厂,让岭南的粮食有了去处,百姓们又多了一个选择,不过他们交完税后,岭南官府一年需要的存粮也准备好了,并不需要额外的再去收购。

    百姓们现在有了更多的作物选择,县衙税收则是只收玉米和稻谷,这也倒置了水稻和玉米的价格更贵一些。不过岭南的百姓很乐意,稻谷玉米虽然作为税收粮食,一年上交一大半,但剩下的自己可以吃也可以卖,已经够养活一家人了。更不要说像木薯、土豆这样的东西没有做另外的税收。

    关于岭南的税收,王怀玉是深感其繁琐,又恨他们的苛捐杂税。但一开始想要改革的时候却无从下手,因为岭南的财政支出就是从这些苛捐杂税中来的,真正贪的人有,但岭南已经穷到这种地步了,上面下来的正常税收也把百姓压得死死的,根本不用层层加码。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怀玉只能选择把蛋糕先做大,再讨论分蛋糕的事情。

    王屋村,因为离苍梧县最近,变化是最明显最快的。

    他们村以前一共有五十六户人家,七百六十三口人,每人不到一亩地没有一头牛,但一年要服两次徭役,一次最少半个月多则一个月。一年要交的除了夏秋两季的粮食税,还有什么坡地税、稻种税、砍柴税…林林总总下来,一年一户人家最少要交一两银子,这还不包括他们交的粮食。

    但是现在他们只要交两种税就可以了,一个是玉米和稻谷的粮食税,这个也不是县衙或者谁说了算,而是看他们村这一季一共收了多少亩、亩产量多少,平均下来交一半的粮食上去就可以了。

    剩下一个就是人头税,家中人口满十岁到六十岁的,每年交一百文钱就可以了。剩下的,不管你打柴还是挑水、开垦还是租用农具都不需要再额外交税,还有一年两次的徭役也免除了。

    这些政策不见得比以前要少交多少,但是它足够公平足够透明,让百姓看得见,知道自己钱交到了那里,而不会被巧立名目去收取。每一年的税收多少都是会公布在县城的广场和村里的,得益于送教下村,现在各个村都有几个识字的人,自然也看得懂公示上写的东西。

    但凡写出来的和收上去的不一样,那百姓就能到郡主府或者相应的监管机构去举报了。而农业尤其是水稻人口这些税收,能赚的还是很少,想要动手脚很难。

    所以在王怀玉处理几个屡教不改的贪官后,岭南官场就少了许多这样的事情。还有比较特殊,比如说种植茶叶香料的,那就是根据他们的营业来收税。

    起征点是在一百两,采取的是十税一;五百两起就是十税二;一千两就是十税三;一千五是十税五。每往上增加这一个收入,税收也会不断的上涨。逃税的人那里都有,但是不管买方还是卖方,官府都是做有备案的。只要两方一对账,对不上来的将会罚得更重!

    有人尝试过,最后就是连本带利都被罚个精光。受不了的商人想要往外面走,刚出岭南关就成了流民匪盗的肥羊。好不容易保住一条命回来,才知道岭南的环境有多好。

    钱进不到官员的腰包,他们有县衙包办的一切,甚至包括了养老、生病也能优惠去看,地位上还受人尊重,很多衙役都满足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当一个地方的人都养成了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