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庶女摆烂日常》 80-90(第28/39页)
苏绾说:“名字是母亲写的,但这手掌印却是小叔自己印上去的,可爱吧?”
年初夏氏生了个儿子,如今才几个月大,这么个小小的手掌印真是萌死个人。别说,苏绾还挺爱看。
“回头我将这页裱起来,日后给他看,让他知道,在他六个月时就给阿兄写信了。”
陆安荀没说好,也没说不好,饭也不吃了,就盯着信纸浅浅地笑。
过了会,他说:“我小时候跟着母亲过得极其艰苦。”
“父亲去世后家中没多少积蓄,母亲养我不易。她本是个柔弱胆小的妇人,但为了我,挨家挨户地找活干,后来在绣坊接一些零散的活,我们得以喘息安生。”
“但安逸日子并不长久,街坊有两个流子,看我母亲是个年轻寡妇便常常来滋扰.”
苏绾安静地听。
陆安荀继续道:“我那时候小不懂事,没去私塾读书,成天在街上跟陈淮生他们混。后来有一天回来见我母亲哭,我才知道那流子又来欺负她了。”
“她也不敢哭大声,怕我知道还撒谎说是摔倒了疼哭的。但其实我清楚是怎么回事,第二天我跟陈淮生几个堵在那流子家门口,等他一出门就扔石头砸他,砸完我们分头跑。为了教训那两个流子,我成天琢磨怎么打架,于是从东街打到西街收了不少小跟班。我用一身名头护住了母亲,没人敢骚扰她,也没人敢欺负我们母子。我自觉威风,可我娘又哭了。”
“她说我该去读书,而不是在街上逞英雄,真正的大英雄不该是这样,而是为民除害,让穷苦百姓有饭吃不受欺负。”
“我当时没什么当大英雄的想法,但这句话却记得很深。后来我母亲机缘巧合进林府当绣娘,因为有林大人庇护,我跟母亲的日子渐渐过得好起来,再后来,我就去读书了。我清楚记得夫子让我们背的第一本书中提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当时就想,我该做这样的人。”
“我开始努力读书,考中状元后入仕做官。我闯荡津阳县,让津阳县富足,我治理抚州,让抚州民生恢复。我做了这么多,自认为是个救世英雄。但现在.”
陆安荀苦笑了下:“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我不是什么英雄,我也帮不了那些人,我甚至.”
“陆安荀。”苏绾走过去抱住他。
“怎么会?你就是!在我心里你就是英雄。你帮了很多人,帮过津阳县百姓也帮过抚州的百姓,还帮过身边的人,不能因为这件事就否定自己。再说了.”她宽慰道:“我虽不知牛岗村发生了什么,但征粮的事你没错,错就错在世道艰难,战争残酷,你只是做了你该做的。”
“陆安荀,你只管做你想做的事,我陪着你,你要助襄王我也支持你。”
陆安荀一怔:“你怎么知道我要助襄王?”
“你还瞒我?别以为我不知道在抚州时你就跟襄王联络过了,不然襄王怎么会在皇上面前举荐你当粮官总领?”
陆安荀又问:“可你现在也知道,二皇子当了太子,襄王希望渺茫,怎么还支持我?”
“支持你当英雄啊!”苏绾说:“二皇子若是坐上那个位置将来百姓必定受苦,可襄王不一样,襄王有明君之相。所以,你征粮助襄王,让百姓有位贤明君主,那你可就是大英雄了。”
“谬论!”陆安荀嘴上斥责,却缓缓勾起唇来。
过了会,他道:“我虽知你的话是安慰我,但不得不承认,很管用。”
“我现在好多了。”他深呼口气.
次日一早,祁渊来找陆安荀,见他正在跟苏绾用膳,忙转身走到廊下等待。
陆安荀瞥了眼,三两口将粥喝完,然后走出门。
“查到了什么?”他问。
祁渊:“你怎么知道我是来告诉你信息的?”
“难不成你是来看我用膳的?”
“.”
祁渊默了下,道:“去书房吧。”
陆安荀的书房就在隔壁,两人进去后径直关上门。
“牛岗村的事查清了,是辽国人所为。”祁渊直截了当说。
闻言,陆安荀敛了神色:“我也猜到了。”
“猜到?”
“在你没回燕山府时,我就抓了好几个辽国探子。这些探子欲图挑起官民事端,阻挠征粮计策。”
祁渊点头:“不只燕山府,此前我在池州也抓了些。没想到耶律泓手段这般周密,这人诡谲狡诈确实不好对付。”
他说:“我已命整个燕山府戒严,禁军四处搜查可疑人,但凡发现辽国探子立即抓捕。”
陆安荀点头。
须臾,祁渊问:“牛岗村的事要怎么处理?”
因为牛岗村闹出了骇人听闻的命案,一夜之间这事在菜市场传开,已经传到了范阳郡。
这政令若再强制施行显然会引得百姓不满,可将士们在战场浴血奋战,征粮不能断,陆安荀左右为难。
陆安荀没说话,坐在桌边静默思忖。
过了会,外头有人敲门。
“什么事?”陆安荀问。
“是我。”苏绾端着点心在外头:“这会可方便进来?”
“嗯。”
门被从外头推开,祁渊抬眼,却见门外不只苏绾,连苏娴也来了。
苏绾道:“适才大姐来找我说了些筹集米粮的主意,便想与你们商量一二。”
闻言,陆安荀诧异:“大姐有筹集米粮的法子?”
苏娴余光瞥了眼还在看她的祁渊,不动声色在对面坐下。
“也算不得什么高明的法子,只是指一条路罢了。”
“大姐请讲。”
苏娴道:“我听说朝廷让你筹一百万石粮,此前在乡绅手中已经筹了五十万石,还需五十万石。”
陆安荀点头:“正是。”
“我也听说你下了政令,只不过,从百姓手中征秋粮实在困难。因为临近秋收,百姓的米仓最是拮据之际,他们已经没粮了。百姓手上没粮,但其实粮商手上还有.”
她继续道:“我在金州时就曾见粮铺生意红火,每个米铺后头都有大粮仓供应。此前我在那买一万石粮,掌柜的居然当天就交货,可见粮仓实在丰满。”
陆安荀问:“大姐的意思是从粮商手上买粮?”
苏娴点头:“正是。”
闻言,陆安荀与祁渊对视了眼,道:“其实买粮的法子我们也想过,只是困难有二。”
“其一,五十万石粮不是小数目,这笔钱我们拿不出,朝廷也不会给。”
“其二,你说的是金州有粮,而并非燕山府。眼下燕山府的粮能征的已经征得差不多了,粮商手上并无多少余粮,即便花钱买也不见得能有五十万石。”
苏娴:“这第二个倒不难解,只是钱的事,或许可这样.”
她道:“买五十万石粮不一定非得出五十万石粮的钱,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