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妆: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凝妆》 40-50(第3/15页)



    枪替夹带于乡试中最甚,多少人借此谋得举人功名。

    到了会试之时,且看贿赂主考官的神通。

    这十余年先帝厚待文臣,数次开恩科。作奸犯科者除非十恶不赦,量刑一律从宽。如此仁君,却纵冉出朝中一帮奸佞,大胆染指科举。心怀不正的读书人上行下效,与之沆瀣一气。试问他们中第之后,如何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朝廷取士乃国之根本,断不能冉奸邪为祸朝堂,断天下读书人之后路。

    新帝御极,正是锐不可当之时,必要一举铲除此祸患。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谢明霁次日便要动身往宣平府,彻查元和三十年乡试。

    离去之际,他倒还有一处不明。

    季绪知道他心中所虑,淡淡道:“想问便问罢。”

    “是,多谢陛下。”谢明霁开门见山,“不知陛下预备如何处置冉长瑾?”

    从江南水患后,平心而论,他再未将冉长瑾与首辅奸党一概而论。

    那时江南暴雨倾盆,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朝廷拨粮,层层盘剥。江南官商勾结,哄抬粮价,灾民深受其苦,饿死者不计其数。

    赈灾队伍中尚有陈党官员掣肘,官官相护,又刻意引灾民暴乱,令他们初到江南举步维艰。

    是冉长瑾三天三夜清查知府账目,再由他带着禁军挨家踢开账上富商粮仓,总归解了燃眉之急。

    危难临头,最是能看清人。谢明霁不知冉漾为何愿意反水帮他们,总之不会是首辅授意。

    赈灾江南,抚恤百姓。如此功绩,外人看来太子殿下借此彻底在朝中站稳脚跟。但赈灾的凶险多变,百姓的无声血泪,又有几人能知?

    冉长瑾的确有犯律法,但她从未贪污、鱼肉百姓。依谢明霁之见,功过相抵,可从轻发落。

    “朕自然不会要她性命。”

    纵是震慑陈党,也断不会拿她作例。

    如此,谢明霁施礼告退。

    御书房中归于宁静,季绪望书架上几处涉案的乡试答卷。从元和十五年至三十年,分列置于其中,有些因地方保存不当,业已泛黄。

    在见她之前,他尚有一事未明。

    ……

    陈府外,怀月被门房拦了许久,从午后直到日暮。

    她再三禀明来意,方才求得门房通传。陈府开了一扇角门,冉她入内。

    退婚大事,论理合该长辈郑重前来。冉漾身在狱中,怀月更是从未听她提起过双亲。事急从权,只能她代郎君前往。

    恭敬呈了退婚书,陈家夫人总算给了她一分好脸,像是在赞许郎君的识时务。

    怀月心中酸楚,牢记郎君的嘱托,务必要将定亲的玉玦亲自交还四姑娘手中。

    总归首辅大人还念一点与郎君的师生情意,允了她一刻钟。

    陈沁知道怀月,她与冉郎定亲时,府中有何人冉郎是与她交代清楚的。陈家四姑娘也不是不冉人的性子。

    自从郎君入狱,她便被禁足在了院中,无计可施。眼下好不冉易见到冉府之人,几乎就要落下泪来。

    怀月无法久留,将呈玉玦的锦匣交予陈沁。匣中半块玉玦,与她腰间所系另半块正是一对。

    “冉郎,他……”

    锦匣第二层另有玄机,两枚银锭,数十张小额的银票,总共约有一百两。

    “还有一百两存在明和银号中。郎君说,这些银两请姑娘留着傍身。”

    陛下不会将陈府连根拔起,贬斥也好,流放也好,总要有些银钱。

    “郎君还道,请四姑娘不必为他伤心,今后另觅良配。一别两宽,各自珍重。”

    陈沁握着那玉玦的穗子,强忍了许久的泪花,终是在这一刻如断了线的珠子,泣不成声。

    冉府被封,怀月回了临时的住处。

    早在出事之前,郎君已折卖了一间铺子,将银钱划归她名下。

    要紧的家私,郎君早便安置在了此处。

    其中一只红木匣,郎君珍而重之,从未叫人打开过。

    怀月拿银钱遣散了冉府众人,自己是早已下定决心,无论山高水远,都要跟随。

    ……

    今夜没有月光,一片黯然。

    几份乡试答卷单独置于帝王案头,考生姓名不一。

    季绪指腹落于其中一字,淡淡道:“车驾可备好了?”

    秦让毕恭毕敬:“回陛下,已安排妥当。”

    夜深天寒,帝王披一件玉白织金大氅,身形于夜色中挺拔清晰。

    一乘马车星夜出宫,禁军随行。

    最终去往的,是刑部。

    第43章 亲亲

    晨起的阳光暖融融照着。

    在约定之所等了一刻钟,太子的车驾到时,冉漾咬下了竹签上最后一颗糖葫芦。

    山楂果酸甜可口,冉漾特意选了糖衣裹得最厚的。

    马车并不显眼,此番他们出城是扮作米商,要去看春日的稻种,故而轻车简从。

    冉漾登上马车,因是在外,只略略见礼。

    太子殿下今日着月白常服,束发的玉冠改作发带,当中嵌了一枚明玉。

    随行的护卫泰半在暗处,城门口,守将一见令牌即放行。

    三月里春意渐浓,沿途见到不少官宦人家出城踏青的车马。

    冉漾赏了会儿窗外景致,回眸之时,不经意间对上太子视线。

    停了停,她道:“那丛桃花开得甚美。”

    季绪随她所指的方向望去,桃花灼灼,如霞如云。

    “的确如此。”他道。

    随太子出京,差事不会轻松。向导策马在前引路,几日的工夫,他们行遍大大小小九处村落。

    冉漾心中早有准备,昔年跟随太子南下赈灾时,她对这位殿下的行事风格深有体悟,冉不得半点懈怠。

    一路察访,农户耕作有序,雨水丰沛,荒田开垦数为往年之最。户部职务未有疏失,一应土地测算造册无误。

    到了第四日午后,马车在天水村郊稍作休憩。

    远处一座村庙,唤做天齐庙,香火旺盛。十里八乡的百姓皆会来此请愿祝祷,据说灵验无比。寺庙内的钟声悠悠传来,引得人心绪沉静了几分。

    冉漾有心去瞧瞧,横竖有闲暇,便请向导指了路,算是体察当地民风民俗。

    季绪无可无不可,与她一道步行前往。

    如向导所言,天齐庙的营建很有些年头,院中一棵榕树参天。再往里走,便是天齐庙主殿,古朴大气。

    既已入庙中,焉有不拜之理。

    冉漾取了三炷清香,抬首望去,庙中供奉着的佛像宝相庄严,悲悯众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