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 40-50(第9/21页)

被权力裹挟,将百姓作为弃子,只为拉拢世家。

    早年霍烬也不是没管过,只是后来反噬太厉害,在死了更多的人后便清楚的知道,有些事是无法凭借一腔热血与悲天悯人就可以有一个好结局的。

    这样的人祸,大瑜境内多如牛毛。不是所有人都尸位素餐,大瑜也不缺为民的好官。但他们也在经历多次的失败后也逐渐明白,只有麻木不仁,冷眼旁观才能救下更多的人。

    不得不说霞安城百姓的运气格外好,遇到了这么一个菩萨心肠的皇帝,甘愿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得罪天下世家,也要替他们主持公道。

    霍烬都难以想象,先帝那样一个算无遗策的狠人,是如何养出这样一个纯善的小皇帝的。

    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星垂平野,古道寒风。

    前朝留下的小道上有十匹矫健黑马疾驰而过,于天光熹微之时,关于帝师苏元应游经霞安城讲学,并且在霞安城逗留三日后,会启程前往下一座城池讲学一事,随着太阳升起,天光彻底驱散暗夜之时,除了永安府和霞安城以外,传遍整个大瑜。

    天下学子闻此讯,犹如油锅里加水,沸腾一片。矜持的学子们,只写写诗隐喻高兴的情绪,也有不少外向的学子毫不掩饰内心汹涌的情感,大声的表达着期待着能听帝师苏元应的讲学,此生死而无憾。

    有些离霞安城近的,还准备动身前往霞安,哪怕不能在霞安城碰上也一定会在官道碰上。早些与大儒见面,就能早些听学,哪怕不听学,只要能跟在大儒身后,也是求之不得能受益匪浅的幸事。

    学子们对于苏老太傅的爱戴也不仅因为他是帝师,更多的是因其至高才学与无上品行。还有他在办私塾的那些年,真的做到圣人所言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更别提老太傅为官数十载,两袖清风。私下还时常接济困苦的学子。他却从不言明,不求任何回报。最终还是十几年后,一名学子偶然认出来,让他吃了饱饭没有饿死的人是帝师苏元应。

    也是这时候开始,受过帮助的学子们才知道,他们的恩人是谁。

    天下学子共赴洛安城赶考,帝师苏元应之名,也随着学子返程,而在大瑜彻底传开。

    随着消息传来的同时,十匹高大矫健的骏马威严的立于霞安城城门之下。

    城墙上的兵将探头朝下看去,凶巴巴的吼道:“来者何人!”

    为首的马背上坐着两个人,落座在后面的人为了防寒,带着毛茸茸的兽皮帽,脸上也蒙着一层布看不清年纪与容颜。

    那人拿下面罩,苍老的声音响起,浑浊疲惫的眼中带着坚决,“青州府淮山人士,太傅苏元应,前来霞安城讲学。”

    第45章

    霞安县令侯守仁在内间急的团团转。

    怎么苏元应要来霞安城讲学之事,之前一点风声也没有!他毫无准备,若是放人进来城中之事再也看不下去,若是不放,对方也定然会觉得蹊跷。

    可恨的是,苏元应名满天下,他根本不能用之前对付罗占礼的方法去对付他。

    不对,这不对。

    侯守仁停下步伐,不再像个无头苍蝇乱窜,他目光微眯,乍现精光的抬起头。

    前头跑了的太医一直没抓到,后来霞安城出现过两三次暗探,虽然都被解决,可难保那个小太医真的命大,躲过重重阻碍,真的回到了洛安城,并且搬到了救兵。不然堂堂帝师不在皇城为陛下授业解惑,不远千里来到偏僻的霞安城做什么……

    而能让苏元应一把老骨头,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劳顿过来之人,普天之下只有两人。

    一是当今陛下,二是摄政王霍烬。

    只是眼下不知道苏元应是奉了谁的命,来霞安插上一手。不过不管是谁,这事都棘手的狠。

    真是来了个大麻烦啊。

    侯守仁思忖片刻,还是叫人准备一下,亲自去城门接人。先把人稳住,然后再慢慢收买。这人世间,他还没见过不对钱,权,色三样动心的人。

    霞安城外,苏元应面色苍白难看,被王府派来保护随行的暗卫搀扶下马,坐在一旁的巨石上,静等城门打开。

    楚十七是负责本次随行护送的首领,他身手了得,医术也高明,为人又心细,一路上若不是有他的照料,老太傅还真不一定能活着到霞安城。

    “太傅,喝些温水。”

    苏元应颔首致谢,接过水囊喝了几口水,整个人都像是重活了过来。

    “太傅请再耐心等待一会,里面的人知道您来,不会让您在外等太久。”

    “但愿如此。”苏元应心情沉重,浑浊的双眼看向紧闭的城门,重重的叹息一声,“只是老夫能等,城内的百姓怕是等不了太久了……”

    侯守仁来的很快,没有交苏元应在外面等太久。在苏元应因长时间颠簸导致的胃部不适有所缓解时,吃了半个馒头果腹后,城门终于从里面打开。

    “哎呀!苏太傅不远千里来到霞安讲学,当真是霞安学子之福啊!”

    侯守仁穿着官服,领边和袖口都私下滚了一圈油亮水华的裘皮。他满脸的笑意,十分热情的朝着苏元应的方向大步走去,叫不知情的人看了,真以为他真的对苏元应的到来,感到十分的期待欣喜。

    苏元应沉着脸,目光落在侯守仁官服边缘续着的上好裘皮上扫了一圈,冷哼一声。

    大瑜对官服虽有形制要求,严格按照官员品阶制作。但对一些官员会在冬季往官服上续裘皮保暖之事,是并不会多作过问。

    只因有许多官员都出自世家,他们有大把的钱权,便想要彰显自己。什么都要最好的,最贵的。他们要区别于他人,尤其是寒门子弟。

    就连官服,都不愿与那些家世平庸的寒门子弟穿的相同。

    春夏秋三季时,他们会在官服上熏名贵香料,腰间缀着价值连城的宝玉。冬季便再多加昂贵的裘皮,或是狐尾。

    做这些事的官员因出身世纪,历代哪怕是皇帝都不会因为官服的事,而多说什么。

    苏元应是知道眼前这座城池在经历着浩劫,而侯守仁却面色红润,中气十足,身上配着高昂的裘皮。

    他心中生出无限的悲凉,又在想到大瑜如今得遇明主,露出一丝笑意。苏元应看着侯守仁,只字未提为何霞安城门紧闭之事,也并不问好,只冷声道:“侯大人,劳烦聚起霞安城中所有读书人于官学,老夫要进行为期三日的讲学。”

    侯守仁显然是没想到注重读书人礼节的苏元应会如此无礼,直接忽视他。在听到苏元应后面的要求后,侯守仁又不得不压下心底的不快,扯出一抹笑,悻悻道:“太傅一路舟车劳顿,定是累了,先去县衙休息片刻,下官也好着人去通知霞安学子们。”

    说话期间,侯守仁还有意无意的看向苏元应身后跟着的十几人。瞧着都是体型高大,背阔挺拔,目狠如鹰,想来不是好对付的。

    “也好。”苏元应反应淡淡,抬步向前。

    十五名训练有素的暗卫紧随其后,稍稍分开,将苏元应身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