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王今天犯病了吗[穿书]》 70-80(第1/14页)
第71章
强劲的武力值能够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如果心中仍旧觉得不安,那就是武力值不够。
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有土豆、红薯等物喂饱了平民,剩下的只有不满的读书人,他们的嘴巴的确不饶人,但又能怎么样?她都不敬畏上天、不在意史册里的记载了,读书人能把她怎么样呢?况且那帮士人不是硬骨头,也不是不能取代的。
将武器、火.药的事情扔给崔闼后,高素之暗松了一口气。之前还觉得这么做危险,时间太早,可现在想来,怎么样做不危险?泰始帝逐渐走上发癫的路,而高望之过去的优势都不存在,局势看着利于她。
棉花、土豆以及红薯等种植移交司农寺的人负责,工部那边呢,高素之好歹是挂了名的,使用现成劳动力的时候,也一并将一些不是什么很紧要的技术教给了他们。里头制造的一些东西,可不是用来当摆设的,高满的商队会将它们带向各地,这么一来,穷陋的工部有了自己的收益来源,面对户部的时候,腰杆子都挺直了。
在郑文被罢官后,左仆射空置,尚书省的长官只剩下陈国公元尚同一人,身为尚书右仆射的他对工部的东西有点兴趣,也想过从高素之的手中夺东西。可没等他做什么,与魏王高望之的关系急骤恶化,重心又挪到吏、户、兵三部。
在这三部之中,唯有兵部是他统管的。兵部尚书卢匡君本是晋王的岳父,按理说是他们的人,可近来不知为何,态度摇摆起来。卢匡君之弟秘书少监卢匡岳频频与王家的人接触。这时候,元尚同才记起,王泓之妻卢玉柏,也是卢家人。卢家跟齐王府也是能沾点关系的。他们必须将卢家给拽住。
朝堂中风起云涌,高素之只是关注着,看着魏王、晋王的党羽打生打死,她并未彻底卷入其中。但想要清闲那也是没有的,她还没跟王映霜腻歪多久呢,朝堂上就针对一件事情争执起来,并且牵连到了她。
元日朝贡后,各地使臣陆续回去了,可各藩国的使臣还留在四方馆中,献上微薄的“朝贡”之物,等待着泰始帝大方的赏赐。这“以小易大”,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刻,一来可拉近与大齐的关系,二来呢,还能收拢许多好处。他们人在长安,也是听说了种子的事情,想着弄些回去,当然,赐物也不能少。
各藩国的使臣们打着这样的主意,可沉迷丹药的泰始帝一下子将他们忘记了,而鸿胪寺的官员呢,早烦了这堆等着要各种好处的使者,一直憋着,直到再也拖不下去的时候,才上书禀告此事。而此时,已经是春试放榜后的三月了。
为了彰显大国风度,有什么好处都给了,扶持下国也算是扬威,可惜的是这些下国并不安分。时常骚扰边境的突厥就不提了,那高句丽也时常在东北边境找事。至于百济和新罗,则是想要借助大齐的军事势力摧毁对手,都是些不怀好意的臣服。
那边的局势朝臣们还是看得出来的,将粮食送过去,完全是推动他们发展,替自己养大一只颇具威胁力的老虎。可一来面子不能丢,二来则是认为风化教育可敌一切,故而朝廷上出现两种声音。一是让使臣们看看上国的实力,彰显风度威势的同时,也传达一种不惧的意思;另一边呢,则是大力反对,甚至建议泰始帝要出兵将那些有野心的附属藩国打趴下。
高门士族和勋贵在这件事情出现争执,谁也不能够说服谁。他们在吵嚷的同时,还要忍受几句来自户部尚书的叱骂。在这样闹哄哄的形势下,某位朝官忽然间将高素之给拽了进来,说土豆、红薯等物都是齐王发现的,让齐王当这个接待各藩国的使臣最好。
争执的双方奇迹般地安静了下来。齐王是泰始帝的嫡长子,身份尊贵,藩国使臣挑不出错漏,不会觉得自己会被慢待。但齐王的脾性……会带来什么?不管怎么说,晋王、魏王的党羽在这一刻都有相同的心声,等待着高素之惹怒使臣。
没有宰相发表异议,就连中书令王泓都噤声不语,故而让齐王高素之主持鸿胪寺接待各藩国使臣的事,就那样定了下来。
“那帮人赖在长安不走,想要用小舍换大得。”高素之接下来旨意,眉头紧紧蹙起。后世的史书上有人计算过送出去的东西,一时间分不清到底谁是宗主国。就口头承认一下宗主国,在文书上道一声上国皇帝,就能换来这么多好东西,要是她也乐意啊!
赐下去的都是钱呐,是她的钱!
“大王不打算依照旧制了?”王映霜挑眉问。
“不要。”高素之摇头,剧情里主要提突厥为害,但高句丽那儿也写了一笔。大齐联合新罗、百济灭了高句丽后,那些小国又翻脸,等到百济被吞并后,那半岛上就只剩下新罗独大了。之后亲齐的新罗女主病逝,继任者开始寻找自尊,不想把大齐放在眼中,私底下跟倭国来往,是该消灭的毒瘤。
王映眼眸中闪烁着亮光:“只怕抹不开面子的臣僚会抱怨。”
“他们这样大方,那就自己出钱让使臣们有宾至如归的快乐吧。”高素之哼了一声,倒也没真的想问朝臣要钱,她的眼眸滴溜溜转着,土豆、番薯等良种暂时不能给,但其它存在也足够迷了这帮人的眼了。她朝着王映霜嘀咕几声,扬眉笑道,“先好吃好喝地招待一番。”
鸿胪寺中,藩属国的使臣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以往已经拿着东西返回自己的国度了,可如今朝廷一点动静都没有,难道不想要他们的臣服了吗?在千等万等中,终于拿到点讯息,知道接待他们的人是齐王,才暂时地压下心中的那点不耐。
高素之也没拖那些使臣太久,在领了任务的第二日,她就在前往鸿胪寺见这些藩国的使臣们了。使臣们倒也不会直白地要东西,都是拐弯抹角地提。高素之面上挂着笑,假装一点都听不懂。仿佛宴会真的只是“食宴”。
鸿胪寺中的预算就那些,经过朝官们的几轮克扣,到膳房的钱哪里还剩多少?使臣们都有鸿胪寺中饭菜不好吃的认知,往往遣人去外头买。他们对鸿胪寺的宴会没有抱有任何期待,可等待上菜后呢,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茫然而惊骇地看着面前从未见过的食物。
什么苦瓜、洋葱、番茄都是后世才有的,高素之通过图鉴换来后,一直在满园培养。种子在江南散开,她回京的时候也带了不少。她跟王映霜早就吃腻了,正巧这个时候让使臣们开开眼。
高素之坐在首座,看着使臣们你争我抢、狼吞虎咽的动作,暗暗哂笑一声。先前还能维持矜持,可现在就原形毕露了。倒是有几个使臣正襟危坐,举止间斯文有礼,高素之一掀眉头,鸿胪寺中随侍的官员,立马就低声道:“是百济的使者。”
高素之眼中寒光微闪,百济所图甚大,想要借助大齐的力量摧毁对手,一统半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对大齐称臣,还引入中原文化制度以自强。说起来,还有子弟在国子学中。她坐在首位,没与说使臣们说太多,只让鸿胪寺的官员跟使臣们虚与委蛇,而她则在暗中观察。
这鸿胪寺的盛宴一连三日,使臣们吃得尽兴,等到宴会消失后,再去尝鸿胪寺的东西,使臣们只觉得万分寡淡。一个个旁敲侧击打听那些食物的来由,试图让鸿胪寺再度端上。甚至还偷偷摸摸地观察鸿胪寺官员用餐。
在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终于发现一点异处—有些官员用的是膳房简陋的餐饭,而有的人用的则是美食!花了点钱打听一阵,使臣们才知道,鸿胪寺的膳房分成两部分,一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