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王今天犯病了吗[穿书]》 50-60(第9/26页)
若是有人登科及第,到时候反过来感念魏王之恩,天然打上魏王府的烙印。
高望之原本还因崔阊、崔闼投靠高素之而忧心不已,经过崔闳的三言两语劝导,一颗心渐渐地放了下来,不再去管舅父眼中两个不堪大用的小人了。
崔闳与高望之商议了一阵朝政事,从魏王府出去后,他那张镇定自若的脸,瞬间变得黝黑阴沉。这两人不留在安平,来长安做什么?齐王到底有什么打算?他跟崔阊、崔闼的关系都不大好,可在长安不能让人看了笑话,心中再不情愿,也要两家往来,全了礼数。
齐王府中。
高素之也见了两位舅舅。
如皇后所言,崔阊久作江湖游侠,性情放旷无拘束,并不在意礼数。崔闼则是从军中走出来的,还算知晓礼节,不过他沉默寡言,大多数时候都是听崔阊在说话。
交流一番后,高素之询问了两位舅舅的意愿,将他们安排到了乐善学宫中。崔阊走南闯北、博闻广识,相交之人有绿林豪杰,有鸡鸣狗盗之辈,也有山林隐居的仙客。他向高素之保证,会写信请一些朋友也入京来。
至于崔闼呢,身为庶子,国公府的爵位跟他没关系。可他自己也有本事,以军功封为临淄侯,跟北地的勋贵有些交情。只不过他对官场的沉浮没多大兴致,很快便解甲归田,回到安平当他的闲散临淄侯了。他这次也长安也不想谋差事,得知乐善学宫中有兵武之道,也想留下。
崔闼愿意当这个武师傅,高素之当然是求之不得。
那头慕容观愿意留下,可有时候面对一群男子也不是很便利。她们觉得没什么,可挡不住其余人的非议。
送走两位客人后,高素之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她到了蒹葭园中,嘴巴一刻都不停,跟王映霜说两位舅父的事情。
“博陵崔氏是河东大族,素来重视儒业,两位舅父的志向在一群读书人中显得格格不入了。我那崔阊舅父因父亲早死,更不为族中所重,是皇后一直在接济他。”
“至于崔闼舅父呢,因为庶出蒙受不少白眼。当然,说到底还是不被父亲所喜,才会导致如此下场。”在王公贵族的子嗣中,除了嫡长外,其它子嗣都等同于庶孽,其实没多大区别。家中地位高下,完全是凭借大家长的喜好定的。
皇后对他们有恩,所以在皇后一纸书信送到安平时,他们愿意放弃平静的乡里生活,来到暗潮涌动的长安。
王映霜慢悠悠道:“这是将身家性命都押在大王的身上了。”以他们的出身,只要远离长安,不卷入漩涡中,未来就算是晋王登基,也不会有生死危机。但现在是明确站在高素之这边。
幽幽地凝视着高素之,王映霜又说:“大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些。”
高素之对上王映霜的视线,很用力地一点头,说:“我会努力的!”
王映霜含笑望着高素之:“我也不是要逼大王如何,这事儿急不得,大王心中有数就好。”乐善学宫建立,可教书育人不可能立马见到效果,还得在其它方向继续努力呢。
十月中旬。
来参加考试的文人们报名完毕,便在长安各坊市中集结,有时候讨论诗文,有时候评议时政,慷慨激昂的,十分热闹。
长安毕竟是都城,头回来的就算抱着开眼的心,在见了长安的富贵繁华后也不由得咂舌,惊异万分。最令文人在意的,当然是国子监刻印的书籍了。
他们往常读的都是手抄本的卷轴,在传抄的过程中会有不少错漏,现在国子监有了定本,还都是刻印的。他们家中既然能供读书,那家产还是有的,买几本书籍不在话下。
“这刻本是齐王献计。”一位士人议论道。
“齐王?哪个齐王?”
“这话问的,难道还有第二个齐王吗?”
人在乡里,也不能对长安的事情默默无闻了。那宝座上坐着谁,未来谁又会坐上那位置,想要迈入仕途的人心中都有个数。在此之前呢,齐王在他们的眼中是个疯狂的宗亲,谁知道,名声来了个大反转。
“你们不是关中人吧?”一位年轻的士人笑了一声,将刻本放在桌上,道,“齐王做的何止是这些?你们若是有空闲的话,去芙蓉园一趟就知道了。”
芙蓉园、曲江畔,那可是文人眼中的圣地,哪有不去的道理?
一群人当即结伴骑马去城南的园林,等到被知情者牵引着进入早就建好的藏书阁,顿时赞不绝口。阁中藏书浩如烟海,岂是寻常子弟能见的?
“这些书籍……都是对我等开放的?”
“有的只能在藏书阁中浏览,若是想誊抄的话,这边的人也会备上纸笔。”说话的士人是京兆人,往返藏书阁许多回。他压低声音,伸手朝着另一边一指,说,“那儿的刻本是可以从藏书阁中借出的,只要押上十钱。”
“我上回来刻本只有几种,现在种类倒是丰富不少。”
“对了,里头还有往期试策的精彩文章合集。”
……
晋王、魏王府高调地招待士人,与他们一道评议文章,获得一众士人的好感。而对外称病的高素之呢,因着芙蓉园的藏书阁,在士人的心中拔到跟魏王、晋王一样的高度。来长安的士人,也没见特别钟爱某一位,提起宗亲来,必夸“三王”,哪个都没落下。
可高望之要的不是三王并重的名声,而是时论的“偏爱”。他看着高素之声名鹊起,那颗狭隘的心中,盛满了怒意。在幕僚的建议下,他往齐王府走一趟,想要借芙蓉园宴请宾客,这摆明了要借高素之的势。在外人眼中,他们兄弟二人呢,毕竟是一体。
高素之倒也没说什么扫落高望之脸面的话,十分爽快地同意魏王府在芙蓉园中宴请宾客。等高望之一走,她立马让人给晋王高慕之、楚王高慎之那递消息。
高慕之本来也想跟高素之借园子一较高下,可怕被高素之无情的拒绝,思来想去,决定在高望之宴请宾客的那日直接过去。高望之在外头还是要扮演兄弟和睦的角色,不可能将他给赶出去。
如果办得不好,那是高望之的事儿;要是弄得精彩了,他们兄弟几个面上都有光。
高素之可不管兄弟们都在打什么主意呢。
借个芙蓉园而已,有什么不成的?不过高望之想要借着那宴集引到长安的风尚怕是不成了。高望之要借园子,她这个主人家当然会知道宴集开始的时间,这一天呢,正是土豆丰收的时候!
说起来,土豆在长安掀起的热潮,很快就被时兴的事情压了过去。除了一开始对她的弹劾,除了司农寺,朝臣们哪里关心粮食的种植?泰始帝倒是抱有很高的期待,得到了司农卿裴隐送来的土豆成熟的消息后呢,立马召请宰臣入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种植着土豆的庄园了。
挖土豆这样的事情哪能让皇帝亲自去做?泰始帝只是象征性的挖了一锄头,便下令庄园中的农户动手挖掘。当时高素之只说是产量高,并没有讲到底多高。泰始帝的期待呢,就是希望它能跟粟米一样,成为一种可利用的粮食。
“齐王呢?”泰始帝询问。
内侍杜泽立马禀告道:“今日芙蓉园中,诸王宴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