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100-110(第9/15页)

不会放在眼里。

    当日官家只觉得苏辙这话未免太严重了些,读书人皆知君臣之道,王安石难道还敢造次不成?

    王安石面上并无惊惧之色,有条有理替自己辩解。

    听到最后,官家直摆摆手道:“你下去吧。”

    若换成寻常官员,早就如释重负,连忙下去。

    但王安石可不是寻常人,他站起身来,试探道:“官家,那变法一事何时推行?这变法的条例,您已经看过三遍了!”"

    官家道:“如今变法已在河南,河北两地推广,朕打算先看看成效。”

    “先观望一年的时间也不迟,如今你也不必操心变法一事,若有心,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挽留朝中大臣。”

    “这次朝中官员纷纷辞官,想必只是个开始,朕不想到时候见着朝中无人可用。”

    王安石还想再说话。

    可他见着官家已微微阖眼,靠在太师椅上,一副不愿听他多说的架势,他也知道如今不是开口的好时候。

    他只得退了下去。

    不要紧。

    来日方长,他等着官家心情好些再好好劝劝官家,官家定会答应的。

    在王安石走后,官家的心情更是一落千丈。

    他招呼着一旁的内侍道:“陪朕下几盘棋吧。”

    内侍迟疑道:“官家,奴才棋艺不精,只是略懂皮毛而已。”

    “无妨。”官家摆摆手,道:“从前苏辙的棋艺也是差的很,朕不也没嫌弃他?”

    可不过半炷香的时间之后,官家就觉得索然无味。

    虽说这内侍的棋艺比起苏辙来还要强点,但官家却觉得提不起兴趣。

    思量一二,官家这才想起原来每次苏辙陪自己下棋时总是会说起家中或听到的有意思之事,连带着自己听了都跟着放松起来。

    不像如今,这内侍在自己跟前战战兢兢,一句话不敢说,官家只觉得比上朝还无趣。

    半盘棋没下完。

    官家就起身去看了小皇子赵昱。

    小皇子已会认人,一看到官家就伸出胖乎乎的胳膊,要官家抱。

    官家抱起沉甸甸的小皇子,心情总算好了些:“……皇后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为何朕从前为何没见过?”

    曹皇后手中拿的是一个布书。

    布书。

    故名意思,就是用布做成的书,上面印着色彩鲜亮的图案。

    小皇子很是喜欢。

    曹皇后笑道:“这是布书,是苏辙要孙神医帮着带进宫的,苏辙说了,别看孩子小,却是什么都知道,多陪他看看书,说说话,从小他就有读书的习惯。”

    “不得不说,苏辙果然聪明,竟想到将字画印在布上。”

    “说是上面的图案也是苏辙自己画的,画的是惟妙惟肖,今日臣妾带着昱儿前去花园,臣妾还没看到树上的喜鹊,昱儿就指着那喜鹊咿咿呀呀叫个不停,大概是已认识喜鹊了……”

    小皇子打从出生之后就抱到了她身边,对她而言,就像亲生孩子似的。

    故而她说起这话别提多开心。

    若换成往日,官家听到这话,早就笑容满面,夸小皇子真是聪明。

    但今日,他面上半点笑意都没有,只道:“近日苏辙可有进宫来看望小皇子?”

    曹皇后道:“并没有。”

    “如今苏辙已经辞官,不好进宫,自然没机会来看小皇子。”

    官家幽幽叹了口气,道:“当日苏辙辞官时与朕说他会与从前一样,闲来无事会陪朕说说话,可他倒好,这都大半个月了,一次都没进宫,可见他当日这话是哄朕的。”

    这话说的,活脱脱就像怨妇似的。

    第107章

    曹皇后提起苏辙, 也甚是怀念:“臣妾活了几十年,也算阅人无数,像苏辙这样好的孩子并不多。”

    “若是没有苏辙, 若是没有孙神医, 哪里能有昱儿?”

    “虽说昱儿如今身子康健,但孙神医还是隔三差五就会进宫来给昱儿把把脉。”

    “臣妾听孙神医说苏辙很是挂念官家,时常问起孙神医您身子怎么样, 更要孙神医多劝劝您, 一定要保重龙体……”

    听的官家是唉声叹气不断。

    世间种种。

    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官家只觉得只怕这辈子他再也碰不到像苏辙这样好的臣子。

    ***

    另一边的苏辙却是悠哉乐哉。

    人生在世,若能当咸鱼,又有谁愿意当牛马?

    这大半个的时间里, 苏辙每天早睡早起,两耳不闻窗外事,闲暇无事时看看书,陪史宛等人说说话, 逗逗几个孩子,甚至又带着程氏他们去了城郊寺庙泡温泉。

    小日子过的别提多舒坦。

    当然。

    苏辙也没忘记如何造福老百姓。

    所以当今日苏轼看到苏辙又在院子里捣鼓木架子似的东西时, 终于忍不住:“八郎,你这是在做什么?可是在给几个孩子做风车?”

    “可是, 这也不像是风车啊,未免太大了些,难道是马车?”

    “但若说马车, 未免太小了些!”

    “简直就是四不像!”

    苏辙笑着解释道:“六哥,这个是水车磨坊, 这个是碾子, 这个是掠子……”

    苏轼是越听越迷糊。

    苏辙一一为他解释起来:“士农工商,从古至今, 农民的地位虽不低,但整日在地里刨食,脸朝黄土背朝天,很是辛苦,所以我这些日子便为他们做些帮助他们耕地的工具。”

    “水车磨坊可以用来磨东西,如今虽有磨坊,有用驴或骡子的,但更多的老百姓却是自己推磨,费时费力且成效不高,若有了这水车磨坊,就能以流水发力,来磨东西,若不需要磨东西时,将上面的风车取下来就行了,很是方便。”

    “碾子可以将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你看,我这碾子前短后长,用起来并不费力,轻松极了。”

    “掠子这东西是用竹片按簸箕形状制作而成,开口这里装有刀片,抡起掠子,一刀下去能放倒一大片小麦,寻常百姓花一天所割的麦子,用掠子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完成……”

    苏轼惊呆了。

    他呆呆看着苏辙,不由赞叹道:“八郎,你怎么什么都会?”

    苏辙有点不好意思。

    这东西并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前世在一本农作物的古书上看到,自己稍加改造而已:“六哥,你先别太早夸我,我也没下地种过田,这些到底好不好用我说了不算,得叫老百姓们说了算。”

    他看着院子摆的十多样工具,很是满意:“若是不好用,我再稍加修改就是了。”

    苏轼则更不好意思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