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基我很难收场: 124. 124 番外.遣散后宫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不登基我很难收场》 124. 124 番外.遣散后宫(第2/3页)

只怕陪葬的东西都要减一大半。

    可宣近文已经见识过刘子岳的强势了,他可不想又被派去固州做无用功,最后只能压下满心的苦恼,无奈地应下:“是,微臣遵旨。”

    刘子岳看他这样子就有些头痛。

    只怕宣近文以为他是在说客气话,又或是故意刁难。但刘子岳没这个意思,他说从简,就真的是从简,祭祖接受文武百官朝拜不就完了,还弄那么多花样干嘛?

    全程不出皇宫,只用一天功夫,能花多少银子?

    算了,回头让陈怀义给宣近文透透底,免得这些个喜欢多想的老臣多想,弄出个什么误会耽误事。

    他现在只想早点把先帝给葬了。

    葬礼的事讨论完了,接下来是关于后宫的安置问题。

    新帝登基,很多时候为了避免□□这种事发生,都会尽快处置先帝的妃嫔,只是延平帝死得突然,刘子岳上任一大堆事,完全顾不上。

    但如今延平帝要下葬了,这个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以往大多是殉葬、出家等安置办法,尤其是没生育子女的妃嫔,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果然,这事一提出,大部分大臣的意见都是安排她们出家。

    一来,可以腾出宫殿,为新帝的后宫腾出空间,二来也能节省一笔开支。

    刘子岳静静听他们说完,然后道:“生育过子女的,不拘皇子还是公主,都为皇室开枝散叶,立过功,不可薄待,这部分太妃皆可出宫随儿女生活,颐养天年。”

    大臣们面面相觑,觉得有些不大妥。因为有一部分生育了子女的妃嫔还很年轻,只有一二十岁,这出了宫,若是闹出什么丑闻呢?

    可反驳也不合适,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先例,这个安排也比较有人情味。

    郭富见了,笑着站出来道:“陛下仁慈,如此安排甚是妥当,既让诸位王爷和公主尽了孝,又让诸位太妃娘娘享受了天伦之乐。”

    他一开头,家里有女儿入宫的大臣连忙站出来支持。

    自女儿进宫后,家中女眷还能偶尔进宫见一次,但父母兄弟却一年也很难见她们一面。

    如今陛下开恩,让她们出宫荣养,一家子又能时常见面相聚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大臣们被这一分化,反对的声音顿时小了很多,很快就通过了。

    接着刘子岳又道:“入宫后没侍过寝的秀女妃嫔都还是完璧之身,尽数遣返回家中,嫁娶自便!”

    这个决议立马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陛下,不可,自她们进宫起,便是先皇的人,哪有再嫁的道理,这事万万不妥!”

    “是啊,陛下,请您三思!”

    ……

    刘子岳讥诮地看着下面的这些大臣。寡妇再嫁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何况这些女人只怕都没见过延平帝,连个低级妃嫔的封号都没混上,出宫嫁人又什么不妥?

    延平帝在女色一事可没什么节制,后宫这种没名分的女子有上百人,大多都还很年轻,难道就要让她们常伴青灯古佛?说到底还是这些没侍过寝的女子基本上出身都不怎么样,这朝堂上下没有她们的亲人,自然也没几个会为她们说话。

    “诸位大人觉得不妥,那你们说怎么安排?”刘子岳淡淡地问道。

    郭富却站出来说:“微臣认为陛下的决定很好,既能彰显陛下的仁德,也能放这些女子一条生路。她们个个正值妙龄,又未曾与先帝有过夫妻之实,只是后妃的预备人选,如今不过是落选罢了,落选了自然是该放其归家。”

    “荒唐,郭大人,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一古板的老臣愤怒地指责道。

    但本该最维护规矩的礼部官员却一直沉默了。宣近文更是将头垂得老低,不发一语。

    礼部的人都不打头了,刺头王钊也沉默不语,有机灵的大臣已经看出来了陛下的决心。左右只是些女子的去向罢了,就像郭富所说,这些女子又没侍过寝,都还是完璧之身,陛下都不介意她们嫁人,他们干嘛要跳出来跟陛下对着干呢?

    郭富直视着对方问道:“汤大人,你可知民间多少男子娶不上妻?十之二三,这还是南越诸州,若是战乱或灾害频繁的地方,这个比例会更大,这意味着不少男丁将绝后,无法为大景添丁加口。人口不增,税收也无法增加,国库空虚,长此以往,于国不利。是汤大人所秉承的规矩重要,还是大景的江山社稷更重要?”

    汤大人气得胡子一抖一抖的:“几百个弱女子,怎么可能影响江山社稷,郭大人休得偷换概念,往我脑袋上扣大帽子!”

    “以小见大,上行下效,朝廷的态度便是民间的风向标。这几年动荡不安,不少百姓家破人亡,鼓励寡妇再嫁,于国库增收,于民间稳定都有百利无一害,陛下此举两宜,有何不妥?”郭富将偷换概念说到底。

    别人看他这么能说,而且态度还这么强硬,那些心里有些微词的都打了退堂鼓。

    只有几个顽固的老臣还在强烈反对,可反对的声音已经很小了。

    刘子岳被他们吵得耐心尽失:“汤大人你等不赞同也可以,可将她们留在西北那一片的宫中,不过日常所需,既是诸位大人坚持的,那这笔银子就诸位大人出吧?陶余,将娘娘们的开支清单递给汤大人等!”

    陶余将账册送了过去,而且是好几本:“这是娘娘们的四季衣物钱,这是首饰银钱,这是脂粉钱,这是每月的伙食开支……”

    册子有一尺多高。

    不用仔细算也知道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汤大人等脸都绿了,差点骂出口,但又想起刘子岳如今的身份,只能把到嘴边的脏话咽了下去。

    “陛下一意孤行,微臣等劝不动,有负先帝所托,无颜面见先帝,请辞去这太傅一职。”

    说着,跪在地上取下了官帽。

    刘子岳早看这些老顽固不顺眼了。

    想要辞官威胁他,宣近文都比这老家伙识趣。若是家国大事,有理有据,跟他杠就算了,一群弱女子的去留,还闹这么大个阵仗,想逼他退让?做梦!

    正好他走了,给公孙夏腾位置。

    刘子岳直接开口:“汤大人年事已高,确实应该回家好好荣养了,朕准了!”

    这让本来还站汤太傅一边的官员立马哑火了。

    就连汤大人脸上也是青一阵白一阵的,似是没想到刘子岳会这么不给他面子。

    刘子岳更不给面子的还在后头,他和气地说:“来人,送汤大人出宫。”

    两个太监上前,将汤大人给请了下去。

    一旁的宣近文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冷汗,庆幸自己识趣,没跳出来蹦跶。

    因为这段插曲,再也没大臣反对,后续的议事大臣们都很沉默。

    除了这两批妃子,还有一批侍寝过,但又没生育过的妃嫔。

    其实照刘子岳看,这些人也都是寡妇,最好的办法也是一个个遣送出宫,嫁人也好,不嫁人自立女户过日子也好,都随便她们自己。但他今天已经挑战过大臣们敏感的神经了,再弄这么一出,只怕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