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退婚后他馋哭了》 40-60(第4/27页)
很繁华,连路都要比城东的路看上去宽一些,店铺也都热闹有排场。
可别的店热热闹闹,这家店肉眼可见的门可罗雀。
小兰悄悄凑到安雨的耳边道:“小姐……这店不会是风水有什么问题吧?”
同样听见这话的店面掌柜:“……”
他连忙解释:“是这家店卖的东西没人买,和我们的铺面可没什么关系!以前租的人照样生意红红火火,不是风水的问题!”
安雨点了点头。
那掌柜的见安雨听进去了他的解释,心里一松,紧接着就听见安雨道:“没事儿,我不信风水。”
……
那掌柜的:“……不是,不是安老板你信不信的问题……”
“我们进去看看吧。”安雨道。
……
一进店几人便看到店里的柜台后,有一伙计没精打采地趴着。
那伙计看上去三十左右,一脸疲惫。
听见脚步声他整人突然直起身来:“客人您要点儿什么……”话说了一半,看见了那掌柜的。
“……来看店的啊……”那伙计又趴了下去。
看样子是对不是客人的几人完全不感兴趣。
“这位是店里的伙计?”安雨小声问。
“噢,这不是伙计,这位是店里的老板。他们店原来雇了伙计,后来东西卖不出去,连伙计也请不起了,反正也没客人,老板索性就自己上了。”
安雨:“……”
店的面积挺大,和城东的店铺不同的是这里还有二楼。
安雨跟着那掌柜的走了一圈儿,
店里装潢不错,桌子凳子等陈设也十分干净。二楼视线好,透过窗子还能看见街上的光景。
安雨本以为这店生意不好,多多少少有点店面本身的原因,本来还想捡漏的,不过现在看来……应该真没什么关系。
她生起了好奇心,问那掌柜的道:“这老板是做什么生意的,怎么如此惨淡?”
“害,是做酒的。”
“酒?”
“是啊,他是做醴酒的。现在京城人谁还喝那?喜欢烈的喝曲酒,不喜欢烈的去喝米酒、桃花酿之类的了,他价格定的又高,谁来买?再说了,他酿的醴酒清淡不说,还带着点儿苦味,早就不受欢迎啦。”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那掌柜的说这些纯属是为了吐槽,安雨却听在了耳中,她心里一动,问道:“能不能带我去看看那酒?”
“啊?行是行,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那酒还真不好喝……”
“无碍,您只管带我去。”
几人到了楼下,和那老板说了两句。
那老板看了安雨一眼,带他们来到了后面的酒窖。
一进酒窖安雨就闻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大缸掀开,那老板舀了一勺到碗里递给安雨道:“这可不是白尝的,一会儿给我十五文钱。”
“这么贵???你这不是抢钱呢?”小兰抗议。
“我这酿造不花钱?”那老板嚷嚷。
安雨没管二人,端起碗来将那酒往嘴里送。
——淡淡的苦味,爽口。喝下去之后还带着点儿回甘,酒精浓度不高。
……
“小兰,掏钱。”
“小姐!他这是宰人!”
安雨摆了摆手,让小兰赶紧掏钱。
“这位老板,我有笔生意,想和你谈谈。”她道。
——幸好来了,真是找到好东西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44章 酿酒世家
仲孙来初听到那小姑娘跟自己说“有笔生意要跟他谈谈”时,是不以为意的。
谈生意?
这姑娘看着年纪不大,口气倒是不小。
他是从江北过来的。
醴酒在江北发源,仲孙来的家乡就是发源地之一。
家里酿酒酿了几辈子,从刚开始的兴盛发达沦为如今的落魄……也算是颇为起起伏伏。
他父亲那一辈儿家里的生意因为那阵儿的江东□□大受打击,本来走下坡路的生意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仲孙来出生前几年,饥荒渐渐平息,先帝上任,也赶上风调雨顺的时候,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家里重拾酿醴酒的生意,但一直也没恢复到当年那般胜景……
再加上仲孙来出生后,各种酒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不说历史悠久的曲酒、米酒百姓们本来就爱喝,什么桃花酿、梅子酒、竹酒等也从江南火遍京城。
眼看在家乡生意做不起来,仲孙来就揣着银子打算来京城闯一闯。
——说不定家乡人是因为喝腻了醴酒,那京城做这个的肯定不多,定有他的一番天地。
……
当然,事实也向他证明了,有的东西没火起来不是因为百姓们没看到,而是因为不喜欢。
“闯出另一番天地”也很有可能是自寻死路。
他选的商铺位置不错,百姓也多。
可任他怎么说“这东西多喝几口,回甘醇香”,在尝过第一口之后绝大部分客人都把碗放下了。
尝都只尝一口,就更别说买了。
也是,人家能喝到甜的、烈的,喜欢清淡带回甘的,也有竹酒。
又有谁来喝他这醴酒呢?
仲孙来租铺子的时候有多少雄心壮志,在日子的一天天过去当中就被消耗掉了多少“憧憬”。
铺子他租了整整一年,买各种材料、日常开销都算上,基本上把自己从江北老家带来的继续花的干干净净。
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手艺人,卖的不只是货品,更多的还有自己的心血。
酿造中的每一步都倾注了他的认真和欣喜,但这些心血现在都成缸成缸地堆在不见天日的库房当中,每过一段时间还会被他心痛的尽数倒掉。
这次来京城真是让仲孙来精疲力尽——无论是从荷包上还是从心情、精力上。
他无可奈何的接受了现实,并且已经决定好干完这个月的这几天,便回江北老家去。
既然没有办法在京城出人头地,那他便回老家去继续酿酒。
那里的生意虽然不红火,但毕竟有人已经喝惯了醴酒,会有人念叨着“就好这一口”每日寻到店里来,不至于像如今这般无人问津。
故而他在听到那年纪轻轻的小姑娘问他要不要谈生意时,第一反应是想笑。
——笑她想的多,笑她还以为这醴酒在京城还有出路,就像那个刚来京城的自己。
……
“小姑娘,你是不是眼睛不太好?”
“此话怎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